楊廣在人們印象中是一個無道昏君,他殘暴無仁,橫征暴斂;人們對楊廣的了解,主要是從《隋書》、《隋唐英雄傳》以及電視連續劇等,但這些書籍以及影視作品,對于楊廣的描述有失公允,即過度夸大楊廣的過失,而忽視他的功績。因此人們看到的楊廣只是他的陰暗面。
煬帝和始皇帝是一類的人,都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世。就以科舉來說吧,隋之前就是漢晉南北朝,那個時候士族門閥占據了統治地位,甚至能夠架空皇權,科舉制度的創立直接刨了門閥世家的祖墳,隋末諸路諸侯中,如李]密王世充之流,就是官宦世家,而朱燦麻叔麻這輩,就殘暴之徒。就是由于科舉,才讓寒門學子有機會參與廟堂決策,才真正能夠近一步完善有教無類這一善舉
楊廣若是能把步子放慢些,不要那么過度的使用民力,把他打算5年10年就做完的事,放到20年甚至30年才完成,估計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數的明君能君,那也就沒有唐朝什么事了。
隋二世而亡的原因有二,一,政策過急,二,不納諫。 隋煬帝的很多政策,就是現在的人也在受益,但這是在他在位十幾年時間完成的,過急,過猛。透支國力。再加上其本人聰明過人,一生事業順利,沒經過什么挫折,聽不得反對意見。最終天怒人怨,二世而亡。 好好看一下后來隋煬帝的表侄,唐太宗李世民,幾乎是隋煬帝的翻版,但他吸取了隋滅亡的教訓,體恤民力,虛心納諫。最終不但成功的避免重蹈覆轍,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之一。
隋煬帝的功績堪比秦始皇,他開通了世界最長最古老的南北大運河!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
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萬代。大運河對于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于中國更重要。它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到現在還保持著世界紀錄!將中國南北串聯起來,整個國家才能更緊密!
此外,隋煬帝還有其它功績:
1、三征高句麗。
2、營建東都洛陽。
3、開發暢通絲綢之路。
4、創立朝貢體系。
5、開創科舉重視教育。
6、親征吐谷渾。
開通了科舉制度,也打破了貴族壁壘,讓全國人民都可以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這從思想上的統一和形式上的統一都是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