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席間,一朋友說自己皮膚瘙癢,夜間尤甚,西藥效果不佳,詢問中醫治法,簡單詢問后,告知感冒清熱顆粒或可緩解其瘙癢癥狀。智者老胡謂其心不靜,氣難平,并開玩笑讓這位朋友出去打一架,轉移一下心中所想。朋友不解其意,老胡進一步說到“白天工作忙時一點事兒沒有,晚上閑的沒事才覺得癢,癢與不癢就看心思放在什么地方”。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老胡一席話讓我想到了“心癢難耐”一詞以及《黃帝內經》中“諸痛癢瘡,皆屬于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心癢難耐,欲望難以控制之意。若如愿以償,心癢自去,一如興奮之后的索然無味;若難以滿足欲望,則心思郁結或者心浮氣躁,浴火叢生,心癢難滅。其中道理,眾人皆知,放之于中醫,亦是如此。俗語有“窩火”一詞,形容有委屈或煩惱不能發泄進而心情郁悶。火性上炎,一如水性下趨,若心火因種種原因不得上炎,反“窩”在體內,自然會火像叢生,郁于皮膚,則瘙癢難耐;郁于體內則心煩失眠;熏灼于上,則口起瘡瘍,煩渴喜飲,如此等等。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常聽一句口號,“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這句話很適合中醫,若改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則是更妙。智者老胡常說,中醫近幾年之所以看似繁榮,是因為國家軟實力輸出的需要,但脫離了中華大地,沒有了中國文化,也就沒有了中醫一說。中醫早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于是生活中處處都有中醫,到處都是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