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疾病名稱,過敏性鼻炎不存在于中醫典籍中,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從經典中尋找中醫先哲對這類疾病的認識,尋經問典,探索過敏性鼻炎的診療思路。
論及臟腑,過敏性鼻炎涉及多臟。《靈樞·本神》“肺氣虛則鼻塞不利”;《素問·五藏別論》“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談及心、肺而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六十,陰萎,腎氣大衰,九竅為之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素問·宣明五氣》“五氣所病,腎為欠為嚏”;《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少陰之復,懊熱內作......甚則入肺,咳而鼻淵”涉及足少陰腎;《素問·氣厥論》“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論及肝膽;《金匱要略》“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涉及中焦。
陰陽辨證看,既有陽氣虧虛,又有病久后的內熱上壅。后世《外臺秘要》“肺氣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隨氣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從寒而論;而《素問玄機原病式》云“癢為火化,心火邪熱干于陽明,發于鼻而癢則涕也”,則從火熱而論。
恩師張立山曾說“過敏性鼻炎必有表證”。《素問·咳論》云“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過敏性鼻炎之噴嚏、流涕等癥狀遇風冷加重亦是如此。既有表證,則需區分表實還是表虛,愚見表虛者眾多,表實者甚少,桂枝適用者多,麻黃適用者少,故愚多以荊芥、防風代替小青龍湯中的麻黃。過敏性鼻炎患者多有脾腎虛寒之大便溏薄、不喜生冷、畏寒惡風、陽痿早泄等問題,看似毫不相關,反倒是緊密相連,脾腎虛寒之人即便貌似形體壯實,也只是寒濕之氣太盛,氣血反倒不足。
治療方面,玉屏風散常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補肺衛之不足,益氣固表;小青龍湯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常用方,方含干姜、細辛、桂枝健脾溫陽通竅,半夏合干姜散水;《壽世保元》“鼽出清涕如泉涌者,補中益氣湯”亦是從健脾益氣治水出發;干祖望先生別出心裁用縮泉丸治療過敏性鼻炎,取烏藥、益智仁等溫腎利水;另蒼耳子散、五味石膏湯、芎芷石膏湯、霍膽丸等皆從清肺胃熱、利膽除濕等角度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在清熱利濕時中病即止,需注意固護脾胃,以免苦寒傷胃,中土大傷,肝風妄動,加重過敏性鼻炎癥狀。
【作者簡介】李超,男,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經方名師張立山教授,體悟經典;侍診首都國醫名師武維屏教授、房定亞教授,融匯諸家。于東直門醫院工作近十載,不斷鉆研岐黃之術,現坐診于漢典中醫醫院,出診時間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六全天。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