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有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女孩問媽媽:你有純潔的異性朋友嗎?看似是笑話,卻道出了大多中年人婚姻的尷尬——當激情褪去,柴米油鹽磨碎了所有的夢幻,只剩下堅不可摧的革命友誼。“夫妻久了,完全可以把雙人床賣了,改成上下鋪,你就是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把老公當兄弟,怨氣就會少很多,剖腹產算什么?不就是為兄弟兩肋插刀嗎?”說這話的是,是著名的脫口秀演員王思文。而最近,他們在微博上官宣離婚,從夫妻真的變成“真兄弟”。因為就像王思文講的,程璐是她睡在上鋪的兄弟。這段無性的婚姻,終歸不能長久。名存實亡的婚姻很容易無愛,它就像一個寂靜的黑洞,悄無聲息將人吞噬。百度給的定義是:夫妻倆除非身體上有問題,在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的情況下,就是無性婚姻,更是我們常說的合租式婚姻。全球來看,2009 年《紐約時報》上的一則報道顯示:約15%的夫妻近半年內沒有過性生活;2015年,谷歌搜索統計結果顯示,“無性婚姻”是人們對婚姻的首要抱怨,每個月都有21000人在搜索“無性婚姻”,搜索量遠超過“不開心的婚姻”。
中國夫妻中,這種婚姻占25%,也就是說平均每4對夫妻里,就有一對是無性生活的。之前,網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是:有多少人還在咬牙堅持?數萬位網友回應,并話題下面留言評論:有結婚20年,過了15年“活守寡”的日子。我覺得我和我老公早就不相愛了,感覺他也不愛我了,但是我們都愛我們的孩子。我們有共同的資產,共同的事業,共同的家庭。8年了,愛情變成了親情。我們還在事業高峰期,誰也不愿意失去一半資產,我們也很少吵架,盡量都是互相分開,吃完飯我繼續洗碗整理,他和寶寶一樣在床上玩手機。偶爾聊幾句孩子的事情。6年分房睡覺,他沒有任何需要。前兩年,我們睡前面對面渴望對方;后兩年,我們睡前背對背玩手機。現在的我們,每天忙工作,忙孩子,忙手機,忙完就累了,要睡了。我們倆可能是別人眼中恩愛的夫妻,事業成功,孩子可愛,郎才女貌。人前人后都客客氣氣相敬如賓。可是,這樣的婚姻我為什么覺得好累,有點想離婚的沖動...“無性婚姻”看起來就像是合租的室友,躺在一張床上,中間似乎隔著萬千溝壑,令人望而卻步。美國學者托馬斯·拉科爾說過:“對于人類來說,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是一座橋梁,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當一段感情失去了溝通的橋梁,便是失去了所有情感的鏈接。理由就是她丈夫楊德昌說——“我們不該讓這份感情摻入任何雜質,我們應該注重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讓它受到褻瀆。”10年柏拉圖式的婚姻,讓他們兩人雖同床共枕,卻無夫妻之實。直到楊德昌被爆出軌他人,甚至在離婚后,他迅速的和第三者成婚并生下了小孩。蔡琴才如夢驚醒:當初說什么不該讓這份感情摻入任何雜質,其實只不過是不愛,最后他們的婚姻,走向了滅亡。日劇《晝顏》里的紗和與丈夫俊介,兩人結婚5年在外人看起來恩愛如初,關系很好。可是這5年來他們完全沒有進行過性生活,最親密的接觸,只是在同一張床上牽著手。一邊是夫妻關系的不和諧,一邊是婆婆滿滿的埋怨和指責。直到遇到了生物教授北野,好像忽然重新活過來了,最后她出軌了...生物教授北野的出現讓紗和在如同一潭死水的婚姻里,找到了一條重生的路,盡管這不道德。性學家馬曉年曾一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無性婚姻的本質,就是無愛婚姻。”性是人與人之間最極致的“親密接觸”,當夫妻有更親密的肌膚之親時,愛也會隨之加深。合租式婚姻、無性婚姻中,更有“想而不能要、要而不能得”等兩種情況。但最令人心疼的無非是婚姻中被迫“守寡”的一方,他們忍受著冷漠孤獨,更遭受著無形的傷害和折磨。正如英國知名兩性關系學家安得烈· G . 馬歇爾所說:缺少性生活,首先會對雙方感情帶來傷害。如果夫妻一方渴望親密,而另一方拒絕,很容易給對方帶來心理上的挫敗感。其次,還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一定影響,長期沒有性生活可能導致性器官早衰、激素不穩定。首先,得不到滋養的女人,自我攻擊是常態。她們潛意識里會認為是自己的錯,是不是自己沒有魅力了?其次,在負面情緒沒有得到合理的宣泄下,她們會變得莫名地憤怒,轉而攻擊身邊的伴侶。你憑什么對我這么冷漠?慢慢的,她們心理容易漸漸失衡,更會放大對方的缺點,各種看對方不順眼。長久以往,要么自己憋出病來,要么以離婚或出軌告終。也許會有人說,這不是我的錯。我也很無奈,我不是有意造成無性婚姻的局面啊。的確,男人女人都不容易,他們都面臨著現代社會無孔不入的性生活殺手。丈夫每天拼命加班工作,一想到肩上扛的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就焦慮得睡不著覺。妻子產后帶娃壓力大,上完一天班回到家,還要做家務,給孩子洗澡、輔導作業,忙完七七八八的事,累得只想倒頭就睡。但即便這些事實真實存在,也不能將這些當做“無性婚姻”的借口。因為相關的調查顯示,性對身體健康有不可取代的益處。當人們做愛時,身體中釋放的內啡呔,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和鎮痛劑,它能改善免疫系統,也會給整個神經系統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性對心理健康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視,性的缺乏帶來憤怒、疏離和不確定感;拒絕性,就是在拒絕進一步的親密。而這些,影響的不僅是夫妻雙方的感情,更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一個在恩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溫柔堅定,而在無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結果可想而知!合租式婚姻,無性婚姻的悲劇,最摧毀的不僅是身心,更是那個孤立無援的孩子。《孤獨的性》有這樣一段話:因為對于人類來說,性不僅僅是性,性是一種語言,是一座橋梁。是從孤獨通往親密的所在,是建立彼此相屬的熔爐。男女性愛,不僅僅是兩個人愛意的表達,更是了解對方的方式。所以,偶爾去度個假,在充滿情調的酒店房間里,或把臥室里格調進行變換,或準備一套全新的情趣服裝等,帶給雙方不一樣的新鮮感吧。每段婚姻都有它獨特的故事,無論是快樂的、悲傷的,它對于伴侶來講,都是珍貴的。有空的話,帶著伴侶一起回頭看看,可以是以往去過的餐館,第一次約會的地方,對婚姻進行一次徹底的復盤。只有找到了病根,我們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從而藥到病除。但最關鍵的是,在進行無性婚姻時,請記住只有兩人在性愛頻率上達成共識,能順暢地在無性關系中獲得親密感時,這段“無婚姻”或許才是正確的。畢竟,對于那個站在父母中間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復制。他能在父親身上學到對父母女性的尊重,更能在母親身上學到母親寬廣的胸襟,成為健康的孩子。
而對于大部分婚后“無性生活”的丈夫妻子,我更想說:夫妻間可以有兄弟同舟共濟的仗義,但不能丟了共同經營婚姻的熱情和勇氣。愿相愛至深的兩個人,在身體本能的反應下,享受魚水之歡帶來的愉悅和快感,共同抵抗生活的那些繁雜...幫媽愛上課(ID:BBMyGod)一站式教你輕松育兒,提供大咖育兒精品課程,免費試學!最早知道李玫瑾教授,是她在網上關于如何養育孩子的視頻。
孩子1歲以前,甚至3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
孩子6歲前一定要恩威并施。
12歲之后,父母就要學會示弱。
你要想孩子找回自信,先帶他去做事。
家長所有的處事的方式,都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
后來,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上,我發現她說到的一些育兒理念真的應驗了。
這半個月,仔細拜讀了李教授的《幽微的人性》,這本書結和了大量案例,剖析了很多育兒理念&做法,還有她關于人性哲學的思考,用醍醐灌頂一詞絕對不過分。
為了把有用的做法、好的理念、接地氣的故事分享給各位父母,我們準備了李玫瑾教授的《幽微的人性》,免費送給大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