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絳帳初中
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是提升教育內涵,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我校一流的硬件設施給我們創建了學校發展的平臺,創造了發展的機遇。為了全面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特制定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師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突出“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強化“三風”建設,深層次挖掘絳帳馬融傳薪地域文化特色,為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陶冶情感的成長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特色:馬融專心治學精神 傳統文化:傳以久次相授業
三、目標要求:
【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主題,挖掘和傳承馬融絳帳傳薪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學習精神,效法傳以久次相授業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兵教兵讀書活動,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創建書香文化校園。
【要求】:根據我校的校情,在文化建設中做到:與師德師風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與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科研結合起來;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結合起來;與特色建設結合起來。
四、具體內容及方法措施:
1.依據校情確定先進辦學理念,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學校精神
我校是絳帳地區一所具有規模的初級中學,校大人多,生源基礎較好,教師整體素質較高,學校硬件設施齊全,加之絳帳地區的各屆人士對教育的高度重視,給我校賦予了更多的希望,為此我們經過反復的商討,確定我校的辦學理念為“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用這一理念引領師生,實現學校發展的共同愿景,并把這一理念轉化為全體教師的思想方式、工作態度和教學方法。同時我們提出的辦學思路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學生愛戴的教師,創社會稱贊的學校”,辦學目標是“高質量,有特色,做名師,創名校”。為實現學校目標,我們在管理上以人為本,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做到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狠抓每個環節的落實工作,力爭在三年內形成獨具特色的絳中精神。即就是:
團結務實,打造一流領導團隊
敬業奉獻,鍛造一流師資隊伍
立德樹人,塑造一流合格人才
高點定位,建造一流辦學條件
全力拼搏,創造一流教學質量
2.嚴格規范教師行為,逐步培育教師文化
教師是學校的主人,教師的行為是學校教師文化的集中反映,我校按照現代教育的特點制定出教師行為規范,即就是:
思想行為規范
熱愛祖國 忠于事業
遵規守紀 教書育人
正直誠實 為人師表
兢兢業業 無私奉獻
教學行為規范
鉆研業務 認真備課
語言文明 表達簡潔
板書規范 內容精確
精批作業 悉心指導
人際行為規范
熱愛學生 嚴格要求 耐心教導
相互學習 取長補短 樂于助人
尊重領導 互相理解 團結一致
尊重家長 理解家長 密切配合
儀表行為規范
衣著整潔 樸實大方
舉止穩重 彬彬有禮
要求教師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增強職業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塑造自身的教育行為,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用規范引領全體教師的專業精神,即:專業態度“精心”,專業技能“精通”,專業藝術“精致”。用規范喚醒教師的人文意識,達到境界要“高雅”,氣質要“文雅”,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學會做人,學會處事。
3.挖掘地域文化,創建特色校園
①.依托災后重建項目工程建設,充分挖掘絳帳地域特色,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建設。2010年春擬在新教學樓前的廣場中央建一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東漢教育家馬融雕像,以此來激勵全體師生熱愛學習、專心學習。
②本學期將拆除原活動板房,在該區域建設書香園,大面積綠化,栽花種草,鋪設幽徑,設置石桌、石凳、枝型燈,建造名人雕像等。提高綠化的品位,是我校成為花園式校園。同時擬定在新綜合樓和學生公寓樓建成后及時對樓前和樓后進行綠化和美化。
③多方爭取資金,計劃在三年時間內完成校園人文景觀的建設,其中包括文化長廊、墻體長卷、休閑廣場、樓體醒目標語等。努力營造舒適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圍,以調動師生的思維和情愫,起到怡情勵志的作用。
④抓好文化陣地的建設,定期做好學校網站的維護工作和櫥窗、報欄的更新,加強對校園廣播站的建設,由團總支牽頭創辦校園刊物,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⑤努力營造我校的人文環境,在各班級建立“圖書角”,倡導全體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把“校長杯”讀書毅力競賽活動推向深入。
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教師節等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愉悅身心、奮發向上的平臺,營造積極上進的人文環境,全面提升廣大師生的人文素養。
4.狠抓課堂教學改革,形成獨特教學文化。
著力推進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模式。依據我校實際制定新課改生動課堂規范如下:
抓樣本教研龍頭,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探究作為主線,把預習落到實處,讓對話成為常態,憑合作鑄就創新,拿測評反饋效果,將糾錯進行到底,借反思促進提高,靠總結提煉完善,為學生發展奠基。
備課“六備”、“五清”、“四吃透”
六備:備教材和課標、備學生質疑活動預案、備學法引導方略、備設想形成能力、備媒體和試驗、備資料和新信息。
五清:環境影響清,知識底子清,認知心理清,學習態度清,可接受消化程度清。
四吃透:吃透教材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整體結構,主要線索及縱橫聯系;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知識體系及育人因素;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吃透讓學生參與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和運用全過程的脈絡和布局。
課堂教學“三關、四點、五字方針”:
三關:基本知識清,基本技能熟,基本方法精。
四點:“速度慢一點,慢中求快;起點低一點,低中求高;難度小一點,小中見大;要求嚴一點,嚴中求實。
五字方針:
教學設計上,力求一個“新”字
教學方法上,推廣二個“改”字
知識傳授上,講究三個“活”字
教案準備上,突出四個“透”字
信息反饋上,實踐五個“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