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挖掘組
在中國的世界500強中,目前大部分都是屬于央企,比如現在排名世界500強的第二到第四位的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就是典型的央企。
刨除了央企之外的世界500強,民企入選者其實寥寥無幾。目前排名最靠前的民企是華為、阿里巴巴、長和這些公司。
不過,其中有一家來自香港的世界500強是非常特殊的。這家公司就是總部位于香港的怡和集團。
怡和大廈
怡和集團是一家英資的公司,他是由凱瑟克家族控制一個基于亞洲業務的龐大英資帝國。在香港怡和的實力,甚至超過了李嘉誠的長和帝國。
怡和集團在200多年前就是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公司,200年后怡和依然是世界500強,這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怡和是目前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1832年,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馬地臣來到了廣州,在廣州成立了怡和洋行。
1834年時怡和洋行已經占據了廣州進口貿易總值的三分之一。但是,正常的商業貿易遠遠不能滿足威廉·渣甸的欲望,進行罪惡的鴉片貿易才是他真正的面目。
東印度公司退出對華銷售鴉片的行列后,怡和洋行就迅速壟斷了對華鴉片貿易。威廉·渣甸利用販賣鴉片帶來的大量利潤購買中國的茶葉、絲綢等物品運回英國高價售出,再將獲得的利潤投入到鴉片貿易之中。明面上與暗地里的貿易相互配合,到1837年時,怡和洋行已擁有資本261.3萬西班牙銀元。
可以說怡和的第一桶金是有原罪的。
當年林則徐在廣州實行禁煙,怡和洋行創始人威廉·渣甸趕緊跑到倫敦,游說英國人向中國開戰,并且力勸英國人奪下香港作為貿易的據點。
威廉·渣甸還提出了“渣甸計劃”。他給英國首相巴麥尊在信中詳細記述了戰爭計劃、戰略地圖、戰爭策略作戰所需軍隊和戰艦補給,以及戰后英方應提出五口通商、戰后賠款、訂立條約等要求,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提供了關鍵的信息。
可以這樣說,怡和洋行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鴉片戰爭爆發后,怡和的總部遷移去了香港。經過了漫長的發展,怡和成為了香港重點英資洋行之首。當年怡和、會德豐、和記、太古成為了四大洋行,其中又以怡和為首,成為了當時遠東最大的財團。
上海怡和洋行大樓
怡和后來除了對華貿易外,還開始在中國投資了鐵路、工廠、船塢、礦業等等,在中國瘋狂斂財。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中國的第一部電梯等等都是怡和在中國建造的。
除了這些實體業務之外,怡和還跟清朝政府從事金融業務。當時怡和利用跟李鴻章的關系,然后利用中國關稅在擔保,在倫敦籌集資金借給清政府。
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怡和在中國內陸的許多城市都有資產,是最大的遠東英國財團。不過在1949年之后,新中國成立后,把怡和在中國內的的財富都充公了。
1961年,怡和集團在香港上市,獲得了市場的追捧。怡和開始了以香港位核心,然后向整個亞洲擴張的時代。怡和的業務從金融保險、零售百貨、建筑工程、機械制造、汽車貿易、再到房地產等等行業。怡和旗下又以置地跟九龍倉兩家公司為左膀右臂。一度是香港最大的房地產商。
怡和一直是在香港瘋狂斂財,然后把這些財富轉移到亞洲各個國家去投資。
1970年修建中的怡和大廈
不過在70年代的時候,凱瑟克家族(威廉·渣甸的侄孫后裔,威廉·渣甸沒有后裔)遇到了資金鏈的危機。這個時候一批杰出的華人企業家,開始捉住機會反擊這些老牌的英國財團。其中為首的就是兩代華商俊杰包玉剛跟李嘉誠。當時李嘉誠是香港地產新貴,包玉剛則是老牌世界船王。兩個人利用凱瑟克家族出現的財務危機,靠著豐富的財記,聯手拿下了九龍倉。
包玉剛當時跟凱瑟克家族進行資本大戰,這場大戰一直從1978年打到了1980年,最后包玉剛花了幾十億的代價才拿下了九龍倉。開始了華商在香港的一個全新的時代。
如今九龍倉旗下的海港城每年在香港就收租達到了100多億元,整個九龍倉每年的租金達到了151億。
時過境遷,怡和集團仍然是香港最大的公司,依然是世界500強的公司,怡和在全亞洲控制了非常多的資產,凱瑟克家族是名副其實的隱藏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