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天氣越來越炎熱,俗話說“應季而食”,我們的飲食方式也要改一改了,油膩、辛辣的食物就不適合了,還要少吃生冷的食物,不然會讓我們的脾胃變虛弱,影響健康。
在民間,關于三伏天的飲食方式,有一句俗語,叫“入伏一碗湯,不用開藥方”。入伏后要多喝湯,能夠補充水分和營養,對身體有好處,但喝的這碗湯是什么湯呢?很多人還不知道吧,它就是羊肉湯。
羊肉性熱,夏天吃不上火嗎?其實,三伏天最適合吃羊肉,正是利用了它的熱性來養生。
作為全年最熱的三伏天,大多數人都喜歡吹空調、吃雪糕,總是吃一些生冷、冰涼的食物來降溫,導致身體不出汗,無法把寒濕之氣排出來,這樣就容易脾胃虛寒,是非常不健康的。
而利用羊肉的熱性,就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和濕氣,健脾益胃,調理我們的身體,所以很多地方都有“伏天吃伏羊”的習俗,吃羊肉、喝羊湯,出一身熱汗,渾身都感覺很舒服?,F在已經入伏了,大家有沒有喝羊湯呢?
羊肉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鈣等,常吃可以提高免疫力,強身健體。
所以三伏天,大家多給家人做一些羊肉湯吧。羊肉湯好喝卻不好做,很多人燉的羊肉發柴,膻味很大,羊湯也發黑,一點也不好喝。
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煮羊肉湯的正確方法,這是我和一位老廚子學的,做好的羊肉湯肉嫩味鮮,不黑不膻,特別好喝,不比飯店里做得差。
【燉羊頭湯】
準備羊腿肉、羊骨頭、大蔥、生姜、小茴香、白芷、料酒、食鹽、白胡椒粉。
1、羊腿肉、羊骨頭洗干凈,羊腿肉切成大塊,羊骨頭從中間剁成兩截,放進清水里浸泡2小時,1小時換一次水,泡出血水。
2、切一些蔥段、姜片,起鍋,倒入適量清水,把羊腿肉、羊骨頭冷水下鍋,放入蔥段、姜片、料酒,開大火煮3分鐘,撇掉浮沫,撈出瀝干水分。
3、另起鍋,倒入適量油,放入姜片炸出香味,再放入羊骨頭,炒至顏色金黃,炒出羊骨自身的香味,倒入適量開水,大火煮開后再次撇掉浮沫,蓋上蓋子,煮至湯色變成奶白色。
4、加入一把綠豆,綠豆有清熱的作用,能夠去除羊肉的熱性,起到溫補的作用,加入適量料酒、白芷,用小火燉40分鐘。
5、放入羊肉,繼續用小火燉20分鐘,直到羊肉熟透。白蘿卜洗干凈,不用去皮,切塊后放入鍋中,也可以用山藥,繼續燉10分鐘。
6、把羊腿肉撈出,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食鹽、白胡椒粉,加入燉好的羊湯和白蘿卜,撒上蔥花、香菜末,即可食用,味道特別鮮美。
炎熱的夏天,喝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身體感覺很舒服,比冬天喝羊肉湯更美味,大家燉一鍋試試吧。
【技巧總結】
1、羊肉有膻味,燉羊湯時可以用大蔥、生姜、白芷、料酒這4種調料,有很好的去腥膻味效果。姜不要去皮,因為姜皮性寒,能減緩羊肉的熱性,不容易上火。
2、羊肉性熱,雖然蛋白質高,但含有的維生素很少,要搭配一些涼性的食材,上面加的是白蘿卜、綠豆,也可以加冬瓜、蔬菜、蓮藕等,都有清涼去火的作用。
3、吃羊肉時,不要吃醋,因為醋是溫性的,同時就容易上火。也不要喝濃茶,茶葉中的鞣酸含量高,會和羊肉蛋白質結合,生成鞣酸蛋白,腸道蠕動減慢,會引起便秘。
入伏一碗湯,說的是三伏天要喝羊肉湯,有利于身體健康。羊肉的做法很多,但燉湯是比較清淡的,其它做法如紅燒羊肉、烤羊肉,都是比較油膩的,也會引起上火,要少吃,還是多喝湯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