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妖夜行攝食光
說起老北京的小吃,除了豆汁焦圈這種備受爭議的以外,還有一種小吃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也是讓人對它又愛又恨。喜歡的人隔三差五都會饞這口兒,不喜歡的人把他它的一無是處,覺得不過就是一鍋下水,有什么好吃的,說到這里大家應該知道這種小吃就是鹵煮啦。毫不夸張的說,鹵煮對于北京人來說算是一種情懷的存在,90%以上的北京人對鹵煮都是情有獨鐘的,所以如果有外地的朋友來北京玩,一定會推薦這個小吃,但是喜歡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北京的鹵煮說起來是一種很有年代感的小吃,前身是宮廷里做的蘇造肉,因為老百姓吃不起肉,所以把里面的肉換成了各種便宜的下水,就這樣變成了現在知名的老北京小吃,北京的鹵煮起源于哪里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多的就是說它起源于南橫街。以前做鹵煮是非常講究的,一定要用小腸,但是因為小腸越來越貴,很多地方做鹵煮就用大腸代替,再配上豬肺,火燒和炸過的豆腐,那味道真是越吃越香。
北京的小吃都逃不脫一個命運,就是因為難以傳承,所以味道上總是每況愈下,而讓人感慨不知道到底哪家最正宗,鹵煮也是如此,要說哪家鹵煮味道最正宗,恐怕真沒有公認的標準,只是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經常吃的鹵煮的小店。比如上過黑珍珠的小腸陳,北新橋鹵煮等等。
和朋友在前門逛街的時候,想起來這里有一家百年老店的鹵煮,在門框胡同19號,這家鹵煮店也因此得名,朋友小時候就住在這條胡同,經常來吃,所以現在對它還是很有感情。這家店的店面非常小,也就四五張桌子,座位之間還非常擁擠,而且服務真的不敢恭維,但是飯點兒的時候,經常有不少人來這里吃,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口大鍋里煮著火燒,腸子什么的。
別看鹵煮看著不起眼,其實在切法上也很有講究呢,火燒要切成井字刀,炸豆腐是三角塊,腸和肺頭剁成小塊,再放上蒜泥,辣椒油,韭菜花,腐乳等調料,其他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一碗美味的鹵煮就可以端走了。這里的鹵煮,火燒切的塊兒比較小,吃著不費勁,咬開里面帶有一點白心兒,稍微欠一點火候,腸兒處理的還不錯,肥而不膩,沒有一點兒腥氣,湯頭也非常入味,據說這里的老掌柜曾經是小腸陳的學徒,但是這里的鹵煮口味上還是比小腸陳重了不少。
如果覺得光吃鹵煮,還不夠過癮的話,也可以搭配一些小涼菜,比如拍黃瓜和麻豆腐,麻豆腐說起來也應該是和豆汁兒齊名的老北京小吃之一了吧,至于味道嘛,也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的,說實話我也不怎么愛吃,總帶著一股膻味,但是朋友愛吃。
現在很多人吃鹵煮喜歡配北冰洋,但是我們這些愛喝兩口的人呢,就更喜歡配小二兒,覺得這樣的搭配更滋潤,這里的鹵煮普通的是25元,加腸的是40元,爆肚40元,其他的小吃和涼菜基本都是15元左右,在前門這個地界兒還是不算貴的。
大家喜歡吃鹵煮嗎?喜歡哪家店的鹵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