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新 通訊員 孫書賢
豆腐菜作為郟縣“美食六絕”中的一道特色美食,以用料考究、味道鮮美、香而不膩、回味悠長而著稱。
近日,記者赴郟縣豆腐菜的發源地郟縣薛店鎮采訪,深切感受到這一地方名吃的魅力所在。
豆腐菜歷史悠久
進入薛店鎮,就看到沿街一家又一家各具特色的豆腐菜門店招牌,誘人的香氣不斷從店內飄出。因為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生意都不錯,食客們吃得酣暢淋漓。
薛店鎮武裝部長李海杰介紹,薛店鎮的豆腐菜全名為豆腐粉條菜,據傳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一道別具風味的地方名吃。
在李海杰的陪同下,記者見到了“郟縣第一碗”趙家豆腐菜館掌門人趙聽選。今年61歲的趙聽選介紹,他是薛店鎮趙寨東村人,他家祖上從清末開始做豆腐菜,他是第四代傳人。
趙聽選說起了豆腐菜的由來:據說,在1000多年前,薛店鎮因旱成災,鎮上有一大戶人家家主心地善良,命家仆用牛、羊骨頭加入幾種佐料熬湯,然后加入豆腐、羊血、羊雜、牛雜等,煮了分給鄉親們吃。大家吃了之后紛紛稱贊味道醇正鮮美,這家主人也嘗了嘗,發現味道確實不錯,就令家仆照此方法做下去,幫助鄉親們度過了災荒之年。后來,人們在制作此菜時又推陳出新,加入紅薯粉條、油炸豆腐絲,美味可口的豆腐粉條菜流傳至今。
代代傳承味更佳
趙聽選從十七八歲時就跟隨三伯父趙好善學做豆腐菜,他每天天不亮就和伯父拉著架子車來到集市上,用土坯壘起地灶,支起手拉式風箱。把牛羊骨頭放入大鍋內添水熬制,待高湯沸騰時,集市上也熱鬧起來。他和伯父把炸好的豆腐切成絲,下入鍋內,再加入粉條、羊雜、牛雜。做好的豆腐菜香氣四溢,食客源源不斷。伯父看趙聽選勤勞好學,就毫無保留地把家傳秘方傳授給了他。
1983年,趙聽選從伯父手里接過全套裝備和手藝,開始獨自經營豆腐菜生意。
1994年秋,趙聽選發現不少縣城的人為了吃上一碗豆腐菜,專門開著車趕過來。他進城考察了一番,發現縣城里竟然沒有一家賣豆腐菜的,他果斷決定把自己的豆腐菜生意做到縣城去。
趙聽選先在郟縣縣城大坑農貿市場租房子開了一家店,每天門庭若市,食客絡繹不絕。隨后,眼光獨到的趙聽選又把豆腐菜門店搬到了經二路中段,生意更加火爆了。
趙聽選介紹,制作豆腐菜的關鍵是熬制一鍋高湯,湯熬好了,做出來的豆腐菜才好吃、有營養。豆腐菜的湯以羊骨、牛骨為主要原料,并加入茴香、八角、辣椒、胡椒、枸杞、肉桂等30多種調味料,經數小時文火燉出,湯色微黃,口感醇厚,芳香四溢。
做豆腐菜前,先用純菜籽油炸切成片的豆腐,豆腐炸至外焦里嫩時撈出,切成細細的豆腐絲備用。豆腐菜用的粉條是正宗的紅薯粉條。制作辣椒油要選用微辣的辣椒,配以10多種名貴中草藥,將羊油熬至一定溫度時放入辣椒粉,待熬出香味時迅速起鍋。此時,辣椒油的奇香已飄出很遠了。
豆腐菜對羊雜和羊血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要用新鮮、純正的羊雜和羊血。
薛店鎮薛店北村94歲的王榮花家也做豆腐菜生意,她介紹說,自己20歲時開始和丈夫李二振在鎮上做豆腐菜生意,1990年,王榮花把豆腐菜手藝傳給了孫女李會利和孫子李松輝。2004年,李會利和丈夫薛高峰把豆腐菜生意做到了郟縣縣城。弟弟李松輝則一直堅守在薛店鎮上,如今成為薛店鎮上豆腐菜經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特色名吃味飄香
李海杰介紹,趙家豆腐菜館如今已成為郟縣豆腐菜的“代言人”,被評為鷹城十大特色名店,他家的豆腐菜也被評為鷹城地方特色名吃。連不少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友人也慕名來到郟縣,只為吃一碗正宗的郟縣豆腐菜。
趙家豆腐菜館第五代傳人趙凱歌介紹,他和家人每天4點就起床了,把牛骨、羊骨下鍋熬制高湯,待高湯熬制好后,把沸騰的高湯舀入另一口小鍋,下入豆腐絲、粉條、羊雜和羊血,上火煮上幾分鐘后,起鍋裝碗,撒上小香蔥,再加入讒人的辣椒油,一碗正宗的豆腐菜就上桌了。食客們吃一口豆腐菜,喝上兩口香噴噴的湯水,再配上幾根熱油饃頭,感覺渾身都舒坦了!
如今,郟縣的豆腐菜館已經開到了省外,同時把郟縣的特產紅薯粉條也賣到了全國各地。
據郟縣餐飲商會會長李桂安介紹,郟縣薛店鎮和郟縣縣城現有豆腐菜門店30多家,豆腐菜成為當地餐飲業一道別具風味的名吃,吸引著萬千游客,為郟縣的經濟建設作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