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張居營(閑來一坐話投資)
近日與一位朋友網上聊起專職股市投資與業余投資的問題,引起了我對人生的些許思考。依我的人生經驗,我們人生在世就謀生來講,可以說有三個層次:
1、差事。在這個層次,我們做事的直接目的就是為“稻梁謀”,所以,也談不上有多少幸福與快樂的意義在。
2、職業。就多數人來講,我們可能終生需要謀得一份職業,特別是在體制內工作,在今天還稱得上是個“鐵飯碗”的職業。既然作為職業,平時我們工作的動力也就是職責所在,只要盡職盡責就好,若說有多少幸福與快樂的意義在,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驗,但是有些人工作多年便可能會產生職業疲勞,每日無非是慣性運轉,其間更不要說有多大的工作樂趣與快樂而言的。
3、事業。一旦你將工作、創業或者某件事情當作事業來做,其中的境界與快樂體驗、幸福享受就不一樣了。巴菲特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話說得真是太對了,巴菲特為什么將投資視作“每日跳著踢踏舞去上班”呢?我認為,就是他將自己的投資真正是作為事業來做了。巴菲特與芒格這“老哥倆”為什么如此長壽呢(芒格已經97歲,巴菲特已經90歲)?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很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對于投資很享受,很快樂,很幸福,這一點,與那些長壽的書法家、畫家們當有異典同工之妙。
經常有朋友問我,怎樣才能做好投資?我想,這其中并沒有什么秘訣,如果說有的話,就是將投資當成一項自己十分熱愛的終身事業來做,如此,我們甚至可以做到發憤忘食,“寤寐思服”,樂而忘憂,甚至不知老之將至矣!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我們將投資作為自己終身熱愛的事業來做,如此,我們的關注點可能就不再僅僅是賬戶上的每日盈虧數字,反而更多的快樂與享受是來自于投資的整個過程,而最終賺錢反倒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回到開頭的話題,可能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專職投資,更做不到巴菲特所講的“與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業余投資,我們確實也將之作為自己熱愛的一項事業來做,我想其間的幸福與快樂是一樣一樣的。如此,將工作當成職業(當然,我不排除將工作當成事業,而且最好如此),將投資當成事業(且是永不退休的事業),如果平衡得好,反而會形成兩個方向的正反饋(不僅僅是在資金量上),獲取人生的雙豐收。果真如此,人生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