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戰爭以后,清廷基本就等于放棄治療了,愛咋咋地,瞎混混唄。這個時候,一幫大師兄忽然冒了出來,說要幫清廷出氣,收拾那幫洋人。
山東、河北等地瞬間冒出了無數大師兄,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把各國牧師、修女狠狠收拾了一頓。
這下列強們不答應了,英法德美四國,率先提出抗議,要求清廷懲辦這幫人。可清廷高層們居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民心可用啊!
沒錯,清廷高層明知道所謂的刀槍不入是假的,扶清滅洋也只是口號,但他們還是愿意讓大師兄們鬧一鬧,給自己出一口惡氣。正規戰場搞不過你們,U型鎖咱這兒可不少呢!
于是乎,這場風波直接吹到了天津、京城,這下幾乎所有列強都坐不住了,他們甚至揚言,如果清廷搞不定的話,那他們各國就自己派人來收拾殘局。
列強們幾乎都蓄勢待發了,唯獨有一個國家沒動,誰?那就是沙俄。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以后,沙俄挺身而出,幫助清廷從日本手里,用3千萬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又承諾貸款1個小目標的盧布給清廷還債。
這可把清廷給感動哭了,他們認為沙俄可真是大好人啊!從此以后,清廷便調整了國策,開始與沙俄親近。
緊接著事情就不太對了。
1896年,沙俄要求老李簽訂《中俄密約》,將東北地區的中東鐵路修筑權給拿走了。
1898年,沙俄強租旅順、大連,同時要求老李簽訂《中俄會訂條約》,合法修筑南滿鐵路,當時叫中東鐵路支線。
與此同時,沙俄的華俄道勝銀行,瘋狂地在東北開設分行,甚至發行他們的紙質盧布。要坐火車只能用盧布,導致東北人持有盧布的數量陡增。
這些事情無疑都在表明一件事,沙俄打算吃掉東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師兄們沒有損害到沙俄的利益,沙俄是不可能主動與清廷翻臉的。
為啥?因為清廷實在是太聽話了,讓他們簽什么條約他們都愿意,就跟養了個兒子沒什么區別。這么聽話的清廷,沙俄著實不愿意收拾。
所以說,當其他幾個列強揚言要在黃海搞軍演的時候,沙俄的駐華公使格爾思一反常態地表示:要不得,要不得,大家要保持冷靜,我這個小老弟還是很聽話的。
不過很可惜,大師兄鬧得越來越猛,整個京津冀都被他們給搞亂了,清廷也完全壓不住。沙俄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即便如此,格爾思依舊跑去找到慶親王,提醒他早點解決大師兄的問題。所以說,那時候的沙俄和清朝當局幾乎是穿一條褲子的。那么為啥后來變卦了呢?
按道理沙俄如此袒護清廷,不可能跟著其他列強一起出兵侵華。但惡心的地方就在這里,他們看清廷壓不住大師兄,而自己又勸不動那幫列強,與其干瞪眼看著列強干翻清廷,倒不如自己也來分一杯羹。
于是乎,在列強們開了一場大會,確定了要派兵侵華以后,沙俄那邊立馬從旅順派了一支艦隊抵達大沽口,運來了103名俄軍。
這操作直接把其他列強都看傻了:你小子不是不愿意出兵嗎?我們還沒動,你咋就到大沽口了?
沙俄才不愿意過多解釋,畢竟這事兒也沒法解釋。強盜打劫哪有什么道理可言?還不是趁熱乎的趕緊搶嘛!來晚了可就啥都搶不到了。
后來統計了一下,1900年5月30日,一共有12艘列強的軍艦出現在大沽口,其中有6艘都是沙俄的軍艦,位列第一。
這還沒完,俄軍還是第一批打著“護衛使館”的旗號,沖入京城的列強軍隊。所以說,北極熊這幫人說話,跟那啥一樣,聽聽就行,千萬別當真,前后態度變化過大,令人直呼:流氓!
其實八國聯軍侵華一開始并不順利,英國上將西摩帶兵西進時,在廊坊便遭遇了清軍頑強的抵抗。這個時候列強們意識到一點,要想后續部隊能夠順利安全地登陸,拿下大沽炮臺,是當務之急。
這事兒還真的是沙俄第一個提出來的,因此八國聯軍將第一個軍事重點放在了攻打大沽炮臺這件事上。
那時候英國的西摩上將已經出征了,留在這里的列強軍事統帥,以沙俄太平洋艦隊副司令基利杰勃蘭特中將年齡最大、軍階最高,所以大家都推舉他擔任這次攻打大沽炮臺的主帥。
此后幾次的軍事會議,基本都是在俄羅斯號巡洋艦上開展的,由此也能看得出,當時的沙俄已經成了八國聯軍的主心骨。
攻打大沽炮臺當天,陸路方面,聯軍一共出動了900人左右,其中有170人是俄軍。只能算一般般,但是水路方面,出動了22艘巨艦,其中9艘都是俄軍的軍艦。在前線負責主攻的4艘軍艦中,除了1艘英國軍艦外,其他3艘都是俄軍的軍艦。
這還沒完,打完這場仗以后,聯軍做了一個統計,他們一共發射了2.5萬枚左右的炮彈,其中1.9萬枚左右,都是俄軍船艦發射的,那絕對是主力中的主力了,因此攻打大沽炮臺的首功,必須是沙俄的。
在攻克天津以后,占據首功的沙俄,又帶頭拉一幫列強統帥開會,要求建立“天津都統衙門”,臨時負責天津的管理工作。
該衙門的負責人,主要由人數最多的英、俄、日三國擔任。但是沙俄攻打天津居首功,所以他們一直都是主要角色。
八國聯軍其實是十分松散的一個組織,按道理說一共有11國。這些人群龍無首,很不好管理,真正打起仗來,其實并不吃香。
尤其是在攻克天津以后,八國聯軍陸續增兵不斷,已經達到了2萬多人。如果依舊沒人帶頭的話,那跟土匪也就沒啥區別了。
為此,他們必須要選一個領頭人來統一指揮戰斗才行。在攻打大沽口一戰中,沙俄主帥明顯占據了主導地位,按道理基利杰勃蘭特中將充當統帥,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不過我們要知道,其實英國的上將西摩也在進軍路上,人家無論是資歷還是軍階都不比基利杰勃蘭特中將差,所以說兩者誰來做統帥,還真成了個大問題。
畢竟誰來當主帥,誰獲得的收益或許就是最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沙俄強推德國元帥瓦德西擔任聯軍統帥一職。所以說段子里說的事情還真是這么回事,你是中將,我是上將,可人家是元帥啊!就這么著,瓦德西成了聯軍統帥。
那么問題來了,沙俄為啥要這么干呢?其實沙俄當時和英國、美國以及日本都有利益沖突,所以尼古拉二世下了死命令,不能讓這幾個國家擔任軍事統帥。
而德國一直都是沙俄想要拉攏來對付這幾國的對象,這回恰好得到了這個機會,沙俄自然要大獻殷勤,表示支持瓦德西。
當時俄國覺得,只要自己在兵力上處于絕對優勢,那即便將統帥之位讓給別人也沒事。因此俄軍一口氣出動了4800人,而當時的英軍只有3千人。
正當俄國人驕傲的時候,誰能想到,日本那個“人來瘋”,居然一下子沖過來8千人。這下沙俄都懵圈了,自己占了西伯利亞鐵路的優勢,日本則占了距離近的優勢。
為了防止日本過于出風頭,沙俄在8月13日夜里,便率先對京城發起了進攻,這也開啟了聯軍對京城發動的第一次進攻。
沙俄很聰明,他們在聯軍攻打京城的同時,還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向我國東北運來了20萬左右的大軍。這些人兵分七路,直接把東北給包圓了。
這還沒完,沙俄在伊犁,也出動了幾百人的騎兵連,妄圖搞出點事情來。好在當時伊犁的官員還算聰明,使得沙俄找不到任何理由。烏里雅蘇臺的庫倫情況和伊犁非常類似。
除了東北、伊犁、庫倫以外,受傷最嚴重的肯定是天津了。此前英法美日德,在天津相繼設立了租界,唯獨沙俄還沒有。
要知道,沙俄自詡幫助清廷要回了遼東半島,又借了一大筆錢給清廷,他們咋能在天津沒有租界呢?別急,機會這不就來了嘛!
在沙俄的逼迫下,清廷代表老李,和沙俄駐華公使格爾思,于1900年12月30日,簽訂了《天津租界條款》,堪稱清廷送給沙俄的世紀大禮包。該條款規定,沙俄將在天津劃撥5971畝地作為設立租界所用。地盤之大,位居各大列強之首。一場庚子國難,讓沙俄賺了個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