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西夏
西夏,少數民族黨項人所建政權,從公元十世紀到十三世紀,割據自立于中國西北的寧夏、甘肅、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地區,長達一百八十九年,縱橫捭闔,強大而輝煌。
西夏,又是神秘的,長期被人忽視。
因為后面的元朝政府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卻并未給西夏國修史。
有關于西夏的歷史,只能從《宋史》、《遼史》、《金史》和后續的《元史》的斷章片語中,一點點尋找,拾摭掇補。
本文試圖用不足四千字,按照時間線,來向各位讀者清晰展現西夏國從開國直至滅亡,那跌宕起伏,神秘而輝煌的一百八十九年歷史。
簡史正文開始,約3500個字。
3500字的西夏國簡史
1038年,三十六歲的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父親李德明、和祖父李繼遷的三代人努力下,在興慶府建國稱帝,國號“大夏”,因其地處中國西北地區,史稱西夏。李元昊是西夏開國皇帝,他雄心萬丈,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制西夏文,頒布禿發令,開創西北黨項族人新篇章。

▲神秘的西夏文殘碑。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1039年,北宋朝廷不愿承認李元昊的帝位,出兵討伐西夏,開啟為期三年的宋夏戰爭。
1040—1043年,北宋與西夏先后發生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等三次大規模戰役,三次戰役均已宋軍失敗而告終。
1044年,因宋朝討伐西夏屢遭失敗,損失慘重,宋朝只好與西夏簽訂和議,史稱“慶歷和議”。同一年,李元昊在河曲之戰中擊敗了親率十萬大軍攻夏的遼興宗,至此奠定了北宋、遼朝和西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1048年,夏景宗李元昊逐漸荒淫,沉湎酒色,好大喜功,逐漸喪失人心。他因廢黜太子寧令哥生母的皇后之位,強奪寧令哥的未婚妻,引起太子寧令哥的驚懼,最終遭弒殺,終年四十六歲。同一年,權臣沒藏訛龐以弒父之罪將寧令哥處死,并擁立李元昊的幼子、自己的外甥李諒祚為帝,是為夏毅宗。因夏毅宗繼位年幼,西夏的大權掌握在他的生母沒藏太后和舅舅沒藏訛龐的手里。
1049年,遼興宗趁西夏新帝初立,下詔親征,西夏匆忙迎戰,一路敗退,最后西夏向遼朝稱臣,方才撤軍。
1056年,沒藏太后因出宮與人私通,被人暗殺。同一年,沒藏訛龐將自己女兒嫁給夏毅宗做皇后,沒藏訛龐以國舅和國丈的雙重身份獨掌朝政。
1061年,沒藏訛龐密謀設伏刺殺夏毅宗李諒祚,但沒有成功,反被夏毅宗誅殺。沒藏家族包括沒藏皇后在內,全族被滅。自此,夏毅宗李諒祚結束了沒藏氏專權的局面。
1066年,夏毅宗李諒祚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北宋,但在圍攻大順城時,中箭逃回。
1067年,年僅二十一歲的夏毅宗李諒祚突然病逝,由七歲的長子李秉常繼位,是為夏惠宗。因夏惠宗年幼,西夏的大權掌握在他的生母大梁太后和舅舅梁乙埋的手中,夏惠宗成為梁氏姐弟操縱的傀儡。
1076年,十六歲的夏惠宗開始親政,但實權仍舊掌握在大梁太后和舅舅梁乙埋手中。
1081年,夏惠宗李秉常打算用結好的辦法,借助宋朝力量對付梁氏姐弟,但被大梁太后得知,大梁太后將夏惠宗囚禁起來。同一年,大梁太后囚禁夏惠宗導致國內政亂,北宋神宗認為,攻占西夏的良機已至,發兵五十萬進攻西夏,但被大梁太后打敗于靈州城下。
1082年,大梁太后趁北宋永樂城新建之初,率領三十萬大軍包圍永樂城并將其攻陷。此役,西夏殲滅宋軍二十余萬人,宋神宗得知永樂城被攻陷的消息,臨朝失聲慟哭。
1083年,西夏國內對梁氏姐弟專權的不滿情緒日趨激烈,要求夏惠宗李秉常復位。同一年,大梁太后為了緩和朝中矛盾,同意夏惠宗復位,但朝政大權仍掌握在梁氏姐弟手中。
1085年,權臣梁乙埋病逝,在大梁太后的一手操縱下,梁乙埋的兒子梁乙逋被立為國相,梁氏姑侄繼續把持朝政。同一年,大梁太后病逝,結束了她對西夏長達十八年的統治。
1086年,夏惠宗李秉常因長期不能親政,憂憤而死,終年二十六歲。李秉常三歲的兒子李乾順繼位,是為夏崇宗。此時西夏政權又落入小梁太后和梁乙逋手中。
1094年,權臣梁乙逋因被小梁太后制止出征而懷恨在心,意圖發動政變,但事情敗露,被小梁太后率兵逮捕并處死,小梁太后至此獨掌政權。
1099年,遼道宗洞察小梁太后擅權專勢已失掉民心,于是遣使趕赴西夏,用毒酒害死了小梁太后,至此西夏國長達五十年的太后干政終止,西夏皇帝得以親政。
1114年,宋夏戰爭再次爆發,宋軍攻克西夏橫山之地,西夏國失去屏障,面臨亡國危險,三十一歲的夏崇宗李乾順向北宋表示臣服。
1122年,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后,開始攻打遼朝。遼朝天祚帝潰不成軍,逃入陰山。夏崇宗李乾順得知后,派遣三萬大軍前往救援天祚帝,但被金軍擊敗而還。
1124年,夏崇宗李乾順眼見遼朝滅亡已成定局,為了保全西夏的割據地位,開始依附于金國。
1125年,遼天祚帝被金國俘虜,遼朝滅亡。金國與西夏劃定疆界,將陜西北部數千里土地劃給西夏。
1127年,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國攻破,徽欽二帝被擄北方,北宋滅亡。西夏趁機攻占北宋大片領土。至此,西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疆域。

▲西夏疆域最大時,橫跨甘肅、寧夏、陜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總面積達77萬平方公里,約等于兩個云南省面積。
1139年,在位五十四年的夏崇宗李乾順病逝,終年五十六歲。同一年,其子李仁孝繼位,是為夏仁宗。
1144年,夏仁宗李仁孝為了在全國推廣教育,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校。
1147年,夏仁宗李仁孝仿照宋朝管理制度,實施科舉制,用以選拔人才,任用官吏。
1149—1169年,夏仁宗李仁孝專門組織人員編纂法典,進一步完善西夏朝廷和地方的官制機構、吏治建設。
1170年,權相任得敬企圖將西夏分國,夏仁宗得悉后,借助金國力量粉碎了其陰謀,并將他處死,西夏政權轉危為安。
1193年,在位五十五年的夏仁宗李仁孝病逝,終年七十歲。夏仁宗李仁孝在位時期,宋、金、夏三國互相戰爭甚少,夏仁宗得以專心治理國家內政,這期間,是西夏國的鼎盛時期。同一年,夏仁宗長子李純佑繼位,是為夏桓宗。

▲西夏文《三才雜字》,敦煌研究院藏。
1196年,夏崇宗李乾順之孫、夏仁宗李仁孝之侄、越王李仁友之子李安全上稟夏桓宗,請求繼承父親越王爵位。夏桓宗李純佑不許,并將他降封為鎮夷郡王。李安全對此懷恨在心,韜光養晦,并與夏桓宗之母羅太后私通,試圖借助太后的力量扭轉乾坤。
1203年,蒙古高原克烈部被草原雄主成吉思汗吞并,其領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奔西夏。
1205年,成吉思汗以追殺桑昆為由,率領蒙古大軍第一次進攻西夏。西夏從此永無寧日。
1206年,蓄謀已久的李安全聯合羅太后發動政變,廢黜了夏桓宗李純佑,自立為帝,是為夏襄宗。同一年,在位十四年的夏桓宗李純佑在軟禁中不明不白的死去,終年三十歲。
1209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發動了第三次對西夏的軍事入侵,夏襄宗李安全緊急派遣使臣向金國求救。可惜金朝在位的衛紹王完顏永濟完全不顧金夏兩國唇亡齒寒的道理,拒絕救援西夏。
1210年,夏襄宗李安全無奈之下,向蒙古人稱臣,并將自己女兒送到蒙古,成吉思汗率軍退回。同一年,因金朝衛紹王完顏永濟拒絕相救,夏襄宗李安全發兵攻打金國葭州(今陜西省佳縣、神木縣一帶)。自此,西夏和金國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戰爭。
1211年,西夏宗室子弟、齊忠武王李彥宗之子、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廢黜了在位六年的夏襄宗李安全,自立為帝,是為夏神宗。一個月后,夏襄宗李安全暴死,終年四十二歲。
1216年,成吉思汗率軍進攻金國,并要求稱臣的西夏國一起出兵,配合作戰。
1217年,蒙古大軍西侵花拉子模,再次要求西夏國一起出兵,配合作戰。西夏不堪蒙古的頻繁征調,拒絕出兵。成吉思汗率軍包圍西夏國都城中興府,夏神宗李遵頊命太子李德任留守,自己倉皇逃走,出奔西涼。
1222年,因太子李德任主張與金國約和,夏神宗李遵頊廢掉太子,囚禁于靈州(今寧夏吳忠)。又遣兵萬人攻金之隴安軍,破積石州(今青海循化、甘肅臨夏一帶)。
1223年,夏神宗李遵頊在蒙古人的脅迫下,宣布退位,傳位于次子李德旺,自稱太上皇。李德旺繼位,是為夏獻宗。
1224年,西夏已經完全認清蒙古人將要滅亡西夏的野心,夏獻宗李德旺采取聯金抗蒙的策略,遣使與金國修好。同一年,金宣宗完顏珣駕崩,金哀宗完顏守緒在南京開封府登基。金國已到政權末期,叛亂頻仍,內外交困,亡國之兆已顯。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歸來,決議徹底滅亡西夏。
1226年,做了三年太上皇的夏神宗李遵頊病逝。同一年,成吉思汗發動了滅夏之戰,蒙古軍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連下黑水城(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一帶)、肅州(今甘肅省酒泉)、甘州(今甘肅省張掖)、西涼府(今甘肅省武威)數城,夏獻宗李德旺束手無策,同年七月驚悸而死,在位四年,終年46歲。
前后間隔兩個月,西夏兩位皇帝相繼死去,西夏國已危在旦夕。
危局之下,群臣擁立夏神宗李遵頊之孫,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李睍繼位,是為夏末主。睍,讀音[xiàn]。夏末主李睍繼位后,立刻遣使向金國報哀,以求獲取金國支援。此時金國與西夏同病相憐,自身難保,除了遣使赴西夏吊唁,歸還過往擄掠的西夏人口外,無法再給予更多支援了。
十一月,成吉思汗率軍攻陷靈州,靈州守將、夏神宗廢太子李德任頑強抵抗,俘虜后被處死。
1227年,蒙古大軍包圍了西夏都城中興府,夏末主李睍抵抗半年后,因城中糧食耗盡,軍民染疫,且遭遇地震,山窮水盡,無奈向成吉思汗請降,并希望獻城時間向后寬限一個月。不料一代梟雄成吉思汗在西夏尚未獻城前夕于清水縣(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行宮中死去,他本人沒有親眼看到西夏滅亡的最終時刻。七月,夏末主李睍獻城投降。
按照成吉思汗死前遺囑,所有西夏皇族人員在遷往蒙古途中,全部被屠殺。西夏至此滅亡。
從1038年,李元昊稱帝,到1227年,夏末主李睍投降蒙古并被殺,西夏共歷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附:西夏歷代君主一覽
夏太祖李繼遷,991—1004,追尊,生前未稱帝,但被遼國封為夏國王。
夏太宗李德明,1004—1031,追尊,生前未稱帝,但被遼國封為大夏國王。
第一帝:夏景宗李元昊,1038—1048,開國皇帝,在位十年。
他前半程英武,后半程荒淫,終年四十六歲。
第二帝:夏毅宗李諒祚,1048—1067,在位二十年。
他前十四年是少年傀儡,后六年親政,終年二十一歲。
第三帝:夏惠宗李秉常,1067—1086,在位十九年。
他完全無法親政,徹頭徹尾的傀儡皇帝,終年二十六歲。
第四帝:夏崇宗李乾順,1086—1139,在位五十四年。
他三歲繼位,前十三年是少年傀儡,十六歲親政后,先后分別向宋、遼、金稱臣,以圖保全,西夏疆域面積在其任內達到最大,終年五十六歲。
第五帝:夏仁宗李仁孝,1139—1193,在位五十五年。
他十六歲繼位,任內結好金國,對外戰爭較少,大力發展教育,興辦科舉,選拔人才,修書制典,西夏國政局較為穩定,文化鼎盛,是西夏的輝煌時期,終年七十歲。
第六帝:夏桓宗李純佑,1193—1206,在位十四年。
他十七歲繼位,任內繼續結好金國,但處置宗室子弟李安全欠妥當,先被奪權,后被廢黜并遭弒殺,終年三十歲。在其任內,草原上的蒙古勢力已經崛起,這是西夏國運中的最大勁敵,實力遠超宋、遼、金三國,西夏最終亡國悲劇基調已經奠定,無法避免。
第七帝:夏襄宗李安全,1206—1211,在位六年。
他三十六歲發動政變后上臺,任內施政措施接連犯錯,先后與蒙古、金國發生戰爭,將西夏國持續拖入危險泥淖中,后遭政變,被廢黜并暴死,終年四十二歲。可謂“政變中上臺,政變中下臺。”
第八帝:夏神宗李遵頊,1211—1223,在位十三年。不含三年太上皇。
他四十八歲發動政變后上臺,任內奉行附蒙攻金的外交策略,充當蒙古的仆從國,與金國時戰時和,后在蒙古勢力的脅迫下,退位并做了三年太上皇。終年六十四歲。西夏國的氣數將盡。
第九帝:夏獻宗李德旺,1223—1226,在位四年。
他任內重新與金國修好,意圖聯合抗蒙,奈何實力懸殊,西夏國大勢已去,喪師失地后驚悸而死,終年四十六歲。
第十帝:夏末主李睍,1226—1227,末代皇帝,在位一年。
蒙古實力太強大,留給他的時間太短,獻城請降后被殺,西夏正式煙消云散。李睍被殺時,年齡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