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史:中亞文明
        中亞地區作為世界文明的交匯點,承載了多個文明的發展。各種文明在這里相互交織、融合,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中亞文明。早在公元前2千年至公元前4世紀,中亞地區的樓蘭、庫車、尼雅等古代城邦繁榮興盛。這些城邦位于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成為東西方貿易樞紐。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中亞地區與中國、印度、波斯等古代文明之間的物質和文化的交流。
中亞地區是伊斯蘭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7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中亞地區,逐漸替代了當地的宗教信仰。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促使伊斯蘭教在中亞地區迅速傳播,并與當地的文化與傳統融合。撒馬爾罕、布哈拉、花剌子模等城市成為伊斯蘭教學問、藝術和商業的繁榮中心。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深入人心,塑造了中亞地區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
另外,中亞地區也是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發源地。這些游牧民族憑借其勇猛善戰的特點,對中亞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突厥汗國和蒙古帝國的崛起使得中亞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統治范圍遍及歐洲東部和亞洲中部。
其他許多大國亦曾在這里竟相角逐、博弈和廝殺。亞歷山大帝國、希臘、波斯、塞爾柱、帖木兒等帝國的征服和統治給中亞地區帶來了劇變。

中亞河中地區,錫爾河和阿姆河

呼羅珊和河中地區地圖

廣義的中亞地區


一、起源:
人類在史前的大約4萬至5萬年前來到中亞地區,使得該地區成為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研究表明,該地區的人是以后的歐洲、西伯利亞以及北美洲居民的最可能的祖先。
大約在青銅時代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起源于歐亞大草原的原始印歐人的一支雅利安人進入了中亞地區,成為該地區的主導族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雅利安人逐漸分化并形成了不同的族群。一部分向南遷徙進入印度次大陸,與當地土著人口相融合,形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為印度文化與梵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部分雅利安人向西進入伊朗地區,與當地居民結合形成了伊朗雅利安人,為古代波斯文化的興起和古代伊朗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剩下的一部分雅利安人留在了中亞地區,形成了中亞的雅利安人。基于此,中亞地區被認為是印歐語系的發源地之一
在此之后中亞的雅利安人與當地的其他民族相互交流和融合,共同塑造了中亞地區的文化和社會格局。在后來的歷史發展中,其他民族和帝國包括希臘、波斯、突厥和蒙古帝國等的興起更多地塑造了中亞的歷史進程。

中亞地區也產生了多個古老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古代文明——索格底亞納文明(Sogdiana Civilization)。
索格底亞納文明起源于公元前5世紀,是中亞地區的一座重要城市國家。這個文明在歷史上曾與波斯、希臘、中國和其他周邊文明有過接觸和交流。索格底亞納文明以其獨特的文化、商業和藝術活動而聞名,特別是絲綢之路的貿易。
此外,中亞地區還孕育了其他重要的文明,包括位于今天哈薩克斯坦的龐貝克文化(Pazyryk Culture),它以其精美的冰凍墓葬和藝術品而聞名;以及位于今天塔吉克斯坦的布哈拉文明(Bukhara Civilization),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曾經是中亞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

中亞地區古民族(公元前10世紀以后)

二、經歷的帝國:
1.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王朝是波斯帝國的建立者。波斯帝國起源于伊朗高原西南部臨近波斯灣地區,由居魯士二世(居魯士大帝)于公元前550年建立,他們建國不久便征服了中亞地區,將波斯文化和宗教帶入中亞。他們與當地的花刺子模人和其他民族進行政治和經濟交流。

阿契美尼德王朝領域擴展演變

2.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
亞歷山大帝國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后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亞歷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6年統一了希臘城邦,公元前334年征服了波斯控制的小亞細亞,并于次年大敗大流士三世領導的波斯帝國前330年他統帥大軍于從里海南岸東進,經過帕提亞,并攻占波斯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伊朗西南部),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在前329年-前327年亞歷山大繼續征服巴克特里亞和馬爾吉安娜,將版圖延伸到中亞地區。亞歷山大的帝國在中亞建立了許多城市,如亞歷山大港(烏茲別克斯坦)。前324年初,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新都,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馬其頓帝國,也稱之為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在前323年突然病亡,時年33歲。后經歷了繼業者之戰(前320年-前301年)后龐大的帝國一分為三:他的部將托勒密占領埃及以及敘利亞南部,建立托勒密王朝(前305-前30);塞琉古占領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北部和伊朗高原,建立塞琉古帝國(前305-前63);安提柯的后代則占據馬其頓和希臘建立安提柯王朝(前310-前168)。
                              公元前336年的希臘世界

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分裂后的帝國

3.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30年—375年):
在亞歷山大帝國三分天下后,波斯帕提亞帝國(安息)前247年-224年)及當時的月氏人已然分別在塞琉古帝國內、中亞南部崛起,帕提亞帝國于公元前2世紀上半葉攻占了中亞巴克特里亞王國主要疆域在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脈以北,西邊與安息接壤)轄下的兩個都區。而大月氏者則在公元前130年攻占巴克特里亞,并于公元30年發展為后來的貴霜帝國,且伸入中亞腹地

巴克特里亞大致位置

公元30年的帕提亞帝國和貴霜帝國

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初,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的月氏人(起源于中國新疆甘肅)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后被匈奴擊破并不斷西遷,至中亞阿姆河流域。

公元前130年,月氏人南下征服中亞古國大夏(即巴克特里亞),把大夏分給五個部族酋長,稱為翕侯。公元前30年,大月氏五翕侯中的貴霜翕侯丘就卻(約16—65年)消滅其他翕侯,統一五部落,自立為王國號貴霜,這標志著大月氏統一國家貴霜帝國的形成。丘就卻打敗了開始衰落的安息,又南下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喀什米爾地區,后定都為高附(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初步奠定了帝國的基礎。丘就卻死后,其子閻膏珍(65—75年)繼位,又南下進兵印度,占領了恒河上游地區。之后迦膩色伽一世(約78—102年)繼位,他是貴霜帝國最著名的君主。又南征印度,將都城遷至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使這一地區成為帝國的統治中心。
至公元3世紀西亞的薩珊波斯興起,開始向中亞、阿富汗和印度擴張,逐漸削弱貴霜勢力。至公元4世紀,東印度的笈多帝國興起,北方的嚈噠(白匈奴)對大月氏貴霜殘部攻擊,貴霜從此一蹶不振。

貴霜帝國

公元200年貴霜帝國和帕提亞領土

4.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
薩珊王朝是波斯帝國的重要王朝,它在中亞地區擴展了影響力。薩珊王朝與突厥人、中亞貴霜人以及中國的漢朝進行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公元224年,在安息(帕提亞)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后,帕提亞帝國總督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阿爾達希爾一世的兒子沙普爾一世(240-270年在位)對外擴張,征服了巴克特里亞及貴霜帝國西部。隨后,薩珊王朝繼續擴大其在中亞的勢力,包括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部分地區。

薩珊王朝最大疆土(霍斯勞二世統治下,首都伊什塔克爾、泰西封)

公元651年,末代皇帝伊嗣埃三世被一名磨坊工人刺殺,正式終結了薩珊王朝,剩余的貴族遷到中亞定居,他們在當地傳播波斯文化及語言,并建立了第一個波斯人的伊斯蘭王朝—薩曼王朝,薩曼王朝尋求復興薩珊王朝的傳統,宣揚伊斯蘭教。
5.突厥汗國(公元552-654,682年復國-745年):
突厥人大約于公元6世紀中葉崛起于阿爾泰山地區(今蒙古西北角),并逐漸擴展至蒙古草原和中亞地區。突厥人的領袖伊利可汗(又稱為阿斯納·阿什納,阿什納什爾)于公元552年打敗柔然,建立了統一的突厥汗國
在伊利可汗的領導下,突厥汗國逐漸向外擴張,包括向中亞地區的擴展。他們于6世紀末期征服了中亞的一部分地區,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力量之一。
突厥汗國的擴張和影響力在7世紀達到巔峰,其統治范圍涵蓋了中亞、蒙古地區以及東亞的一部分。

突厥汗國

突厥汗國在6世紀末經歷了內部沖突和外部壓力,于583年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兩支。隨后,東突厥逐漸衰落,而西突厥在公元682年重新統一,并在公元745年被阿拔斯王朝所滅。

6世紀-7世紀初期的突厥汗國


6.阿拉伯帝國(632-661-750):
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和征服開始于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的繼任者,即四個正統哈里發(即哈里發維持正統)之一的第一任哈里發阿布·貝克爾。18年后,公元651年,阿拉伯軍隊在納賽里戰役中擊敗了最后一位薩珊王朝的國王亞茲德格爾德三世(Yazdegerd III),并占領了伊斯法罕(伊朗的首都)。這標志著薩珊王朝的滅亡,阿拉伯帝國取而代之成為該地區的主要政權。中亞地區隨之一起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軍隊征服了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今烏茲別克斯坦)等重要城市,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的統治。此后,阿拉伯帝國在中亞地區設立了行省和統治機構。

阿拉伯的擴張(632、661、750年)

阿拉伯帝國的到來,與之前的亞歷山大帝國不同,它永遠改變了征服地區的信仰,即伊斯蘭教。在阿拉伯人到來之前,中亞地區被波斯帝國統治,但卻受古印度影響最深,佛教是這里的主體信仰,中國的佛教同樣是從中亞傳播而來,唐僧取經之路也是從中亞進入印度。
塔希爾王朝(820年至873年):
塔希爾王朝是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馬蒙部下的將軍塔希爾·伊本·侯賽因(Tahir ibn Husayn)建立,阿拔斯王朝將呼羅珊東部地區送給塔希爾以回報他對王朝的支持。塔希爾王朝的首都設在梅爾夫,后來遷至尼沙普爾。王朝主要位于大伊朗東部、呼羅珊地區(今伊朗、阿富汗、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部分地區)。王朝末代內亂四起,興起于錫斯坦(伊朗東南部)的薩法爾王朝趁機占領呼羅珊東部。873年,薩法爾王朝軍隊攻占內沙布爾,塔希爾王朝滅亡。后被薩曼王朝統一。
錫斯坦

塔希爾王朝

阿拉伯帝國對中亞地區的統治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政權的崛起以及來自突厥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壓力,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統治逐漸削弱。10世紀后期,塞爾柱帝國崛起,并取代了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統治地位。
公元1258年阿拔斯王朝為蒙古帝國所滅。標志著阿拉伯帝國的終結。
7.薩曼王朝(874——999年):
薩曼王朝
薩曼帝國是波斯-伊斯蘭帝國的一個重要分支,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
在阿巴斯王朝中晚期,公元819年,從屬于阿巴斯王朝的薩曼家族艾哈邁德薩曼之孫等4兄弟協助阿巴斯王朝軍隊平定拉菲之亂有功,獎勵其為軍事長官分別管治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烏茲別克)、塔什干(今烏茲別克斯坦)和赫拉特城(阿富汗西部)。
公元873年,塔希爾王朝滅亡后,艾哈邁德統一治理河中地區。874年,其子納斯爾·伊本·艾哈邁德被阿拔斯王朝哈里發任命為河中地區總督,為薩曼王朝之始。薩曼帝國在中亞地區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并對該地區進行統治。
然而,薩曼帝國在10世紀中葉開始衰落。它受到來自盜匪、外來侵略者(如喀喇汗國)以及內部政治紛爭的壓力。999年,在伽色尼王國(加茲尼王朝,薩曼王朝將軍所建,977-1186)和喀喇汗國的夾擊之下,薩曼王朝滅亡,土地被兩國瓜分。喀喇汗國的可汗們得到了中亞的河中地區,而伽色尼王朝蘇丹們則控制了阿富汗地區的霍拉桑。這兩支突厥人的勢力對東伊朗和河中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實施了長期的突厥化。
8.喀喇汗國(840年-1212年):
喀喇汗國(又稱喀喇汗王朝,840年-1212年)起源于大約在今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以南、中國新疆喀什噶爾河以北地區。
10世紀中葉喀喇汗國在中亞開始迅速擴張,在10世紀末已統治了包括今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東部、塔吉克斯坦和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的廣大地區,長期有效的控制著東起和田-庫車、西至布哈拉、北自巴爾喀什湖、南抵興都庫什山脈范圍內所有的中亞重要的城市。喀喇汗國的首都最初在八剌沙袞(夏都)和喀什噶爾(冬都)。

公元999的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國


在11世紀中葉(約1041年)分裂為兩個部分后,東喀喇汗國(1041-1211)的首部為喀什噶爾,西喀喇汗國(1041-1212)的首部為烏茲根(今吉爾吉斯)。西喀喇汗國從11世紀后半期起,已受塞爾柱帝國之挾制。東喀喇汗國的伊不拉音·本·阿赫邁德在位期間(1140年即位),被入侵中亞的耶律大石(西遼開國皇帝)政權所控制,并廢除其汗號,改封“土庫曼人之王”,成為了西遼的附庸。東喀喇汗國在1211年亡于西遼,西喀喇汗國在1212年亡于1077年建立的花剌子模王朝。

約1041年喀喇汗國分裂

9.塞爾柱帝國(1037-1194年):
中亞歷史上經歷了多次民族遷徙,其中三次游牧民族的沖擊對其影響最為深遠。這三次沖擊分別是匈奴人的西遷突厥人的西遷蒙古人的西征
然而,匈奴人只是經過中亞地區,最終進入了東歐;蒙古人雖然席卷而來,卻迅速離開,留下了短暫的痕跡。唯有突厥人對中亞的影響最為深遠而持久。
突厥人的興起受益于阿拉伯帝國對波斯人的壓制。為了擺脫波斯人對帝國政權的掌控,阿拉伯帝國哈里發將突厥人視為雇傭軍并加以扶植。
這便是塞爾柱突厥人崛起的由來。塞爾柱人屬于烏古斯人(古突厥民族一支)中的一個部族。他們首先從咸海地區開始發跡,并通過征服和擴張逐漸壯大,并以雇傭兵的身分活躍在突厥斯坦(哈薩克斯坦)地區。家族于1037年以其酋長塞爾柱克的名字命名,建立塞爾柱帝國(Seljuk Empire)并繼續不斷向東向西擴張。1040年塞爾柱的孫子圖赫里勒征服伊朗東部的大呼羅珊(Greater Khorasan)地區,并自立為蘇丹。此后征服波斯全境,并于1055年進入巴格達。1071年8月,第二任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在曼齊刻爾特之戰大敗由羅曼努斯四世所率領的東羅馬帝國軍隊,正式占領小亞細亞(今土耳其)。

1037年,即喀喇汗國分裂前夕,塞爾柱帝國建立


塞爾柱帝國最盛之時,其版圖從中亞一直延伸到小亞細亞,其國君更是號稱“東方和西方之王”。

塞爾柱突厥帝國鼎盛時期

塞爾柱帝國的崛起,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民族屬性,標志著中亞的主體民族從雅利安人逐漸變為突厥人。他們對拜占庭的向西進攻導致了持續200年的十字軍東征。
1141年,西遼在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使塞爾柱失去了對中亞的控制。1194年,花剌子模國王塔乞失在哈馬丹(伊朗西部)打敗塞爾柱末代蘇丹圖赫里勒三世,塞爾柱帝國滅亡,版圖并入花剌子模王朝。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年號“延慶”)在西域重建8年前滅亡的遼國,史稱“西遼”。

1141年的塞爾柱帝國、西遼、花刺子模王朝(花刺子模、西喀喇汗國均為西遼附庸)

與此同時,在塞爾柱帝國晚期,一個名為阿拉丁·凱庫巴德一世的塞爾柱帝國貴族成立了羅姆蘇丹國,作為塞爾柱帝國延續政權,并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了自己的王朝。1243年,蒙古帝國入侵小亞細亞,蒙古大將拜住在克塞山戰役中擊潰羅姆蘇丹國的軍隊,從此羅姆蘇丹國淪為蒙古伊兒汗國(1256-1335年)的藩屬。1299年羅姆蘇丹國發生分裂,1307伊爾汗國取代了羅姆蘇丹國,成為該地區的主導力量

1307年羅姆蘇丹國滅亡(藍色界限處)

10.花剌子模帝國(1077-1231):
1194年花剌子模王朝滅塞爾柱帝國,擴大了其在中亞的統治地位。

花剌子模王朝是一個起源于突厥奴隸兵馬木魯克的波斯遜尼派穆斯林統治的王朝,位于中亞西部的地理區域,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兩國的土地上。花剌子模建國初期為塞爾柱王朝附庸,1077年,阿努什的斤(帝國第一任統治者)被帝國指派為花剌子模的總督。1141年,西遼在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并將花剌子模王朝納入附庸。1194年花剌子模王朝滅塞爾柱帝國。1200年花刺字模帝國擺脫西遼的統治,并開始統治中亞地區。鼎盛時期的國境面積相當于印度次大陸的大小。之后在1231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花剌子模帝國(1190-1220)【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爆發在1219年至1221年】


11.蒙古帝國(1206-1635年)四大汗國:
?
成吉思汗擴張前的歐亞地圖(1200年)
1143年耶律大石死后,西遼開始衰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1218年,成吉思汗率領蒙軍開始對西遼發起戰爭,并取得重大勝利,西遼滅亡,這標志成吉思汗統一西遼的完成。1219年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稱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罕(Samarkand),其國王西逃。后繼續大敗欽察(Kipchak)和俄羅斯的聯軍,并于1225年凱旋東歸。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其子窩闊臺繼任蒙古大汗。同年蒙古帝國滅西夏(Western Xia)。隨后,1231年滅中亞的花剌子模王朝和尼沙普爾。1234年又聯宋金(Jin Dynasty)。

1259年,帝國內部開始出現了王位之爭。王位繼承戰導致了帝國最終逐漸分裂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這些由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被西方統稱為“蒙古帝國”。

忽必烈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得勝利,于1260自立為帝,并在后來一直被尊為成吉思汗的正統繼承人。1271年忽必烈以漢地為中心建立了元王朝。

1260年的四大汗國

同時,1260年,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蘇丹忽都斯·貝爾巴斯艾因賈魯戰役中擊敗伊兒汗國首領怯的不花,這標志著蒙古帝國西征的終結。在這場戰役中,馬穆魯克蘇丹領導的埃及軍隊成功地抵御了蒙古帝國的進攻,并挫敗了他們的擴張勢頭。這場戰役被認為是蒙古帝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后一次重大失敗。在1335年,伊爾汗國發生了一系列的沖突和內戰并解體,這導致帖木兒帝國在伊朗和中亞地區的崛起。1393年,伊爾汗國解體后的札剌亦兒王朝(1335-1430)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陸地帝國之一,其疆域覆蓋了從太平洋到歐洲的廣大地區。他重新勾畫了世界版圖,為新世界的到來規劃了秩序,給當時中世紀黑暗時代的歐洲引入了新的動力,推動了社會和文化的變革。

12.木兒帝國(1370年至1507年):
帖木兒出生于1336年,是成吉思汗的旁系后裔,是蒙古人巴魯剌思氏的后代,突厥化蒙古人1370年帖木兒汗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帖木兒帝國(Timurid Empire),帝國幾乎全盤繼承了原西察合臺汗國的位置。他開始征服周邊地區,包括中亞、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印度。帖木兒曾多次進軍咸海附近的蘇非王朝花剌子模地區,并在1388年徹底摧毀并征服之。

1400年的帖木兒疆土

然而帖木兒在1405年去世后帝國衰落和分裂。盡管如此,帖木兒帝國的一些分支在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統治,如在伊朗和中亞地區的帖木兒王朝。最終,1501年,烏茲別克汗國擊滅河中地區的帖木兒王朝;1507年5月,滅呼羅珊帖木兒王朝。這標志著帖木兒帝國的終結。


帖木兒帝國之后中亞地區失去了強大的中央政權,進入近代后更是成為大國之間競爭和博弈的舞臺,最終成為沙皇俄國的領土之一。

中亞五國

古絲綢之路

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帖木兒出生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他差點重建了蒙古帝國最終卻死在歐洲三手武器之下
中亞史剛復習資料
西遼西征擴土前的中亞局勢——三大突厥王朝將中亞帶入伊斯蘭時代
清滅了準噶爾后,對西邊的哈薩克、莫臥兒、薩菲波斯等有什么影響
中亞歷史
阿富汗:帝國的搖籃與墳墓(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伦县| 平凉市| 刚察县| 四平市| 普洱| 通道| 甘谷县| 兴宁市| 呼图壁县| 邹城市| 仁怀市| 栾城县| 马关县| 南安市| 台州市| 灵山县| 新龙县| 山丹县| 马鞍山市| 宜良县| 诸暨市| 阿克苏市| 广昌县| 凤山市| 嵊泗县| 沐川县| 辽源市| 宝应县| 永寿县| 德化县| 舒兰市| 武邑县| 嘉善县| 介休市| 长治市| 宜都市| 库尔勒市| 张家界市| 仪征市| 鄂托克旗|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