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清早霜降,淅瀝微風起”,深秋草木黃落、涼風徐徐,光禿禿的樹枝在秋風中無助的搖晃著,夜幕下的星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一切都是那么的寧靜而深沉,呈現出一種悲壯而凄美感覺,同時提醒人們霜降的到來。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由秋入冬的轉折點,此時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進入一年之中降溫最快的時節。霜降并非指“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征,《禮記·月令第六》中也記載:“是月也,霜始降,則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氣總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霜降的到來,也預示著秋季的倒計時,帶給人一種凄美的感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還未醒來,秋卻就這樣快結束了。霜降作為秋季最后的節氣,人們歷來重視,在古代還有祛兇、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明天就是霜降了,又有哪些習俗和食俗呢?記得:1不露、2得吃、3要防、4不做,霜降禁忌要懂,別不當回事。
這1不露就是指不露腳。到了霜降節氣,雖說晝夜溫差大,早晚比較冷,但是中午還是十分燥熱的,習慣了夏季的短衣短褲,到了這個時節覺得中午會熱,有些人還是會穿的比較涼薄,這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到了霜降,也就意味著一只腳跨進了冬天,這時的天氣雖然燥熱,但是地下冷寒之氣已經凝實,俗話說“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腳是離心臟最遠的部位,很容易被寒氣入侵,為身體埋下病因,所以霜降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讓腳受寒。
1.吃柿子
柿子被稱為“補腎果”,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柿子十副藥”的說法,霜降前后也是柿子的最佳成熟期,此時柿子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口感達到了全盛狀態,成為這個時節最應景的水果。柿子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以及大量維生素、纖維素、胡蘿卜素和鈣、碘、磷、鐵等營養素,食用后可以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因此,在霜降時節吃柿子,既能享受美食,又能滋補身體。
友情提醒:柿子屬于寒性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因此食用時要注意,不能與寒性食物同吃,比如螃蟹,不能空腹吃,容易刺激腸胃,不能一次吃太多,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甚至引發結石,柿子要吃,但也要控制量。
2.喝菊花茶
菊花有“候時之草”之稱,每年到了霜降時節,就是菊花盛開,賞菊、飲菊花茶的好時節,《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古代到了霜降時節,有登高山,賞菊花的習俗,在很多地方屆時還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菊花優美精致,淡雅幽香,曬干以后用來泡茶水,味道甘苦,飲用時可以感受到菊花的清香和略帶苦味的口感,這種口感有時會被形容為“回甘”。秋季秋燥厲害,正好可以喝一些菊花茶潤燥提神。
1.防秋燥
雖說霜降后秋季進入倒計時,但還在秋季之中,秋燥也會表現的更加明顯,很多人會表現的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這時要懂得防秋燥,飲食上要遵循“少辛增酸,滋陰潤肺”,少吃生姜、蔥、蒜、胡椒、香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百合、銀耳、梨子、板栗等應季蔬果。
2.防秋郁
進入霜降,草木枯黃、萬物蕭瑟,這種凄美的景象,很容易讓人情緒低落、抑郁悲憫,“悲春傷秋”就是這么來的吧!這時要防秋郁,調整好心態,多出去走動,登山望遠,感受四季交替的魅力。
3.防秋寒
中醫理論中認為“寒為萬病之根”,霜降是由秋入冬的過渡時節,陽氣由收到藏,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驅寒保暖,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抵抗力比較低,要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
1.不暴飲暴食
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有不少的好好食材,加上天氣較冷,有“貼秋膘”御寒的說法,這無疑又為吃找到一個更合適的理由,有些人難免會敞開吃,這是不好的習慣,暴飲暴食最傷腸胃,秋季本來身體消耗大,暴飲暴食讓腸胃更是增加了腸胃的負擔。
2.不送菊花
霜降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賞菊,這個時候不管別人多喜歡菊花,都不能送菊花給別人。菊花品種繁多,顏色各有不同,而不同顏色代表不同話語,一般白色的菊花代表悼念、緬懷,而黃色的菊花則寓意著失戀,送菊花給人感覺就是不好。
3.不宅在家
深秋的季節,雖然草木枯黃、大地蕭瑟,但這時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時節。此時秋天給人抑郁的感受,如果宅在家中不出來,只會加重悲觀情緒,還不如多出去走動,既能欣賞秋天獨特的美,也能活動伸展下身體。
4.不早晨洗頭
很多人都有早晨洗頭的習慣,認為早晨洗頭讓人更加精神,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早晨正是人體陽氣剛生發的時候,洗頭就猶如一盆冷水澆下,阻止了陽氣的運行,時間長了人就會感覺疲憊,精神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