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老而又特別
宋元時期,泉州成為了中國與世界貿易交流的入口,曾與100多個國家互相通商交流。
在這樣的背景下,泉州誕生了極為燦爛的海濱商業和多元的宗教文化。
數不清的港口、商船、市舶司……代表了泉州歷史上極為發達的遠洋貿易產業,瓷窯、瓷器……這些申遺物又代表了泉州無與倫比的商業發展。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景教……一眾宗教在閩南互相包容共生,泉州也因此幻化得色彩斑斕,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宗教博物館”。
△泉州出土的各種宗教文物。制圖/地道風物·莫奈
繁華的商業、多元的宗教,使泉州成為了全國獨一無二的古老城市。
“東方第一大港”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東方港口之一,海洋文化、國際通商是其一直以來的主旋律。
泉州地處福建南部,和廈門相鄰,跟臺灣“對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制高點是海拔1856米的主峰戴云山。
△泉州地理位置示意圖。制圖/地道風物·莫奈
據傳,元朝初年,馬可·波羅來到泉州。
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這樣“點贊”泉州:刺桐城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貨物堆積如山,買賣的盛況令人難以想象。
從前的泉州位于晉江中游,唐朝時“搬”到晉江出????!鞍岢恰钡睦碛墒?strong>大船無法沿江而上,耽誤了泉州人做生意。
這一搬,搬出了新天地,泉州從一個河港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海港。
△福建泉州,祥芝國家中心漁港
這海港在東海邊,又離南海不遠,于是,泉州迅速躋身全國港口“四強”——主營南海航線,兼營東海航線,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著名起點之一。
而宋元則是泉州港的鼎盛時期,它已經發展為“東方第一大港”。
北宋泉州,已是“釋道四通,海商輻湊。夷夏雜處,權豪比居”的商業之城,到了元朝更是“番貨遠物,異寶奇玩之所淵藪,殊方異域,富商巨賈之所窟宅,號為天下最”。
△宋元時期泉州的海洋貿易網絡,完美詮釋了“釋道四通?!敝茍D/地道風物·莫奈
泉州港一舉超越了歷史悠久的廣州港。宋元鼎革,泉州港沒有經受戰亂,繼續保持繁榮到元末。
△近代泉州港 圖/福建省港航局
海外貿易圈是宋元泉州最繁盛的通商網絡,它是古代中國與世界經濟大規模平等交流的輝煌歷史。
而在遠洋通商中最具代表性的貿易物,就是瓷器。
浙南龍泉窯是當時中國南部最著名的青瓷窯系,“處州之瓷”是南洋諸國最受歡迎的商品。
△江蘇,龍泉窯青釉雙魚盤 元
由于兩浙海商“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需到泉州方可出洋,因此大量的吳絹湖絲、青瓷處器便先販至泉州再運銷海外。
它不僅豐富了泉港貿易品,對當地絲瓷生產技術的提高也有所促進。
唐宋以來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尤其南宋政治中心的南遷,改變了泉州所處地理位置的意義。
而在宋元時期,指南針的應用,航海術的進步,泉州造船業的發達,東西洋航線的重大改變,以及泉州地區人口的增加,農業手工業生產的發展,都有助于確立泉州作為宋元時代中國最大貿易港的地位。
揚帆,啟航
千百年來,物是人非,但與海洋文化、國際通商有關的遺跡仍然留存于泉州。
它們見證了泉州的興衰,也成為古刺桐繁榮貿易、開放包容、多元文化融合的實物見證。
其中,見證泉州港興衰的是一座塔。
古代沒有電子導航系統,海船進出港都要靠燈塔指引。那么,東方第一大港的燈塔在哪呢?
它在今天的泉州灣海邊的金釵山上,是一座石塔,名叫六勝塔,最早建于北宋,后來被毀。六勝塔由于處在進出泉州港的咽喉位置,可以說是所有航海家們眼中耀眼的北極星。
△泉州港口與六勝塔。制圖/地道風物·莫奈
元朝時,泉州的航海家出錢重建。六勝塔塔高30多米,共有5層,每層有8個角,像一群離巢的小鳥飛向四面八方,特別好看。
塔身上雕刻著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菩薩、瞪著眼珠的金剛和力士,據說他們都有保佑航船的法力。
△六勝塔
金釵山下是石湖古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就是由此出發,山前是波濤洶涌的東海。
不論什么時候,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東海上漂泊的人只要看見這座塔和塔上閃爍的燈火,就知道,泉州到了。
眾神歸位
在泉州,最不缺的就是各種神祇,,在歷史長河中,無數宗教都曾到達泉州,紛紛留下痕跡。
媽祖,是以我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特有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等等,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天后宮是祭祀媽祖的廟宇,見證了中國東南沿海獨特的海神崇拜。
泉州天后宮是現存建筑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媽祖廟宇,是海內外眾多天后廟宇的建筑形制范本。
△泉州天后宮
它始建于南宋慶元二年(1196 年),地處古刺桐城緊鄰晉江的番舶客航聚集之地。隨著海外移民和貿易活動的活躍,天后信仰傳播到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區域。
媽祖原型叫林默,是北宋時期福建莆田湄洲島人,心地善良,有文化,懂醫術,常常給人免費治病,救護漁民,幫助鄉親。
△媽祖像
她28歲那年,因為前往海上營救遇到風暴的父親和兄長而不幸遇難。
從那以后,當地漁民傳說在海上常??吹綃屪骘@靈,幫他們渡過災難。一傳十,十傳百,于是漁民開始建廟祭拜媽祖,后來漸漸影響到船工、海員、旅客、商人、手工業者等各行各業的人。
除了海神信仰此類特有信仰,泉州還是佛教的代表城市。在開元寺大殿(大雄寶殿)內有五尊佛.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祇。
這座福建省內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宋元時期(13-14 世紀)奠定格局,至今保存有盛唐以后大型佛寺在主佛殿前另建東西塔院的典型布局。
△泉州開元寺
寺內最著名的東塔鎮國塔和西塔仁壽塔,是中國最大仿木樓閣式結構石塔。
五層八棱,高近50米,其石作梁柱、斗拱均嚴格按照宋代營造方式建造。明代重建的大雄寶殿融合了大量外來宗教文化元素。
△開元寺大雄寶殿/圖源網絡
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泉州之所以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是因為它還有世界僅存的完整摩尼教寺院、中國僅見的古印度教遺存和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等,這些遺跡也成為其通往海上中國的“鑰匙”。
泉州老城區的形狀像一尾鯉魚,稱為“鯉城”,鯉城最古老的街道是如今仍熱鬧非凡的涂門街。
△泉州鯉城
這條只有1000米長的老街,猶如展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畫廊,文物古跡隨處可見。
清凈寺,這座建于北宋時期,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
△ 清凈寺
如今,清凈寺不遠處的文廟人流不斷、關岳廟香火極盛,相比之下,用“進口”輝綠巖和花崗巖砌成的清凈寺顯得十分清幽。
然而,在宋元時期,涂門街上最火的就數它了——每天5次,宣禮員按時登上40米高的圓筒形宣禮塔,面向西方,禮拜真主。
秋冬或春夏季節,阿拉伯船隊進出港時,他們會沐浴更衣,在塔上誦讀《古蘭經》,祈求或感謝真主讓船隊來往平安。
2021年7月25日,我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座被譽為“泉南佛國”的城市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成功出圈,成為我國第56項世界遺產。
這個沉甸甸的頭銜,泉州受之無愧,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