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赤道半徑6378km.
B.赤道周長40000km.1度緯線或經線長=111km
C.地球極半徑6357km.
D.地球平均半徑6371km.
E.地球上海洋面積占71%
F.地球上陸地面積占29%
G.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中,海洋水占96%
H.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水的總儲量的7/10萬
I.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淡水總儲量的0.3%
29.重要地理公式:
G.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K.人口密度(人/km2)= 該地區人口數量(人)/ 該地區土地面積(km2 ) 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即(-0.6℃/100m).
30.易混淆的概念:
M.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N.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地點連接起來,就是等溫線.
O.等壓線:在地圖上,把同一時間氣壓值相同的點用曲線連起來,就是等壓線.
P.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
Q.等降水量線: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點用線連接起來,就是等降水量線.
31.重要地理界線(世界)1:
R.熱帶和(北)溫帶(北)回歸線, 熱帶和(南)溫帶(南)回歸線.
S.(北)寒帶和(北)溫帶(北)極圈,(南)寒帶和(南)溫帶(南)極圈
T.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U.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 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Z.南極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得雷克海峽
32.重要地理界線(中國)2:
a.地形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b.地形二級階梯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d.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e.中國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嶺——淮河
33.A.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初中1冊)
B.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和人口資源結合和利用的程度.(舊高中必修下冊)
C.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徑流總量(R)為主要指標。外流河:P-E-R=△S內流河:P-E=△S(舊高中必修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