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節(jié)的汨羅江風雨交加,天氣昏暗,使得江上沒有人來祭奠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忠心為國卻屢遭貶謫,懷才不遇,千年后的風雨還耽誤了人們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憑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詩人心中不由得傷感起來。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作者感嘆人生易老,年華易逝。詩作選取端午節(jié)來說事,那時的端午節(jié)活動繁多,熱鬧非凡,很有節(jié)日氣氛: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劃龍舟……
可惜作者年事已高,只能遠遠看著,不能親身參與,由此感到泄氣。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作者出使元軍被扣,在鎮(zhèn)江逃脫后,不幸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憤然寫下了此詩。
端午節(jié)歡愉的背后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國破身死后現(xiàn)在還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
《端午三首》
宋代: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jié)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端午節(jié)人們祭念屈原,表現(xiàn)了人們對屈原的同情。對于屈原忠言不被采用致沉江而死,作者給予了深深惋惜并由此感嘆,每年的端午總是風雨天氣,似乎老天都在為屈原鳴冤陳情。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1095年端午,蘇軾在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jié)這個團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詞送給她。
此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jié)的情景,詞的上片描述她們節(jié)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互致節(jié)日的祝賀,從中依稀看到一直盡職盡忠地陪伴在詞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詞作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有人說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漁家傲》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
等閑驚破紗窗夢。
上片寫端午節(jié)的風俗,表明了人們在端午節(jié)的喜悅之情。下片寫端午節(jié)人們的沐浴更衣,飲下雄黃酒驅邪的風俗。
此詞寫的閨中女子,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享用粽子后,未出閣的姑娘,在家休息,夢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發(fā)了閨中女子的情思。
《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節(jié)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臨江仙》
宋代: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這首《臨江仙》所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jié),作者流寓邵州,再逢端午,憑吊屈原,舊懷傷時,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愛國情懷。
詞作以淡筆寫深心,追憶中州盛日,不免凄然以悲。“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思遠意長,婉曲沉摯。
《南鄉(xiāng)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
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
恰似當時枕上聞。
上片寫端午節(jié)的景象。端午節(jié)下著小雨,詩人獨自一人,比較冷清,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jié)沒有友人的陪伴,喜悅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現(xiàn)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閑情。
整首詞深婉含蓄,抒發(fā)自己孤獨,寂寞的情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