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多智謀,舉孝廉,拜縣令。漢末天下大亂,棄官歸鄉里,率宗族先投袁紹,后歸曹操,任司馬,被喻為張良。曹操為兗州牧后,興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謙,荀彧以州司馬留守。陳留太守張邈等反叛,各郡縣響應者眾。荀彧率軍堅守,與程昱一起,為曹操保存了-基......[詳細] |
楊儀(約189年-235年),字威公,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最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關羽,任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劉備贊賞,擢為尚書。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調為弘農太守。建興三年(225年)任丞相參軍,此后一直跟隨諸葛亮戰斗。亮卒,他部署安全退軍。亮生前定蔣琬繼己任,......[詳細] |
忠(?-220),字漢升,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后歸劉備,并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黃忠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詳細] |
夏侯淵(?-219)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惇之族弟,八虎騎之一。群雄征討董卓時隨曹操一同起兵,后征戰四方,屢立功勛。在平定馬超叛亂后負責西北防線的鎮守。公元219年劉備攻打漢中,他被劉備部將黃忠所殺。官職:征西將軍 謚號:愍侯 配偶:曹操內妹 子:夏侯衡、夏侯霸、......[詳細] |
張飛(?~221)字益德,又稱翼德。東漢涿郡涿縣桃莊(今涿州市忠義店)人。早年與劉備、關羽意氣相投,在涿結成生死之盟,世稱“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張飛、關羽和劉備聚集鄉勇起兵涿縣,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曹操發兵取荊州,劉備敗走夏口,至當陽長坂坡,曹兵把劉備等人打散......[詳細] |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后,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詳細] |
孫亮字子明,孫權的小兒子。孫權年歲已高,而孫亮是最小的兒子,故此對他特別疼愛。孫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經誣陷太子孫和及其母親(大懿皇后),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賴孫權愛孫亮的心意,最終將他立為太子。因此多次在父前稱贊全尚的女兒,勸孫權給孫亮納娶此女。赤烏十三年(250年),太子孫和被廢,孫權于是立孫亮為......[詳細] |
字子布,三國魏彭城人。少時好學,曾從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進而博覽群書。擅長隸書。20歲時被舉為孝廉,推辭不受。刺史陶謙舉他為茂才,仍不受。陶謙認為張昭輕視自己,便將其逮捕入獄。后經友人趙昱全力營救,方得脫免。 漢季,張昭避亂至江南。當時孫策正割據江東,創立基業,廣羅天下人才。孫策對張昭......[詳細] |
阮咸西晉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仲容。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并稱“竹林七賢” 。阮咸是阮籍之侄, 與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為人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他所用的琵琶與后來從龜茲傳來的曲項琵琶不同,唐時以他的名字為他所彈的樂器命名為“阮咸”,宋時簡稱“阮”。以......[詳細] |
令狐愚(?-249年),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時期將領, 原名浚。太尉王凌的外甥,弘農太守令狐邵之侄。黃初年間出任和戎護軍,后任曹爽府長史、兗州刺史。嘉平年間,與王凌一起密謀廢除曹芳,共立楚王曹彪,事未行而病卒。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事泄,王淩服毒自盡,與此事相連者,皆夷三族。王淩及令狐愚被開棺暴尸......[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