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興起的一個詩歌流派。在陶淵明以來的田園詩和謝靈運以來的山水詩的基礎之上。偏重于寫山水風光和田園生活,大多表現自然之美和閑適心情,偶或反映農家生活現實。所作以五言為主,風格多清淡恬靜,具有較高的藝術技巧和審美價值。代表詩人有儲光羲、裴迪、丘為、常建等,而以王維、孟浩然為首,故后世又稱“王孟詩派”。
盛唐興起的一個詩歌流派。其詩長于七言,特別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生活,表現征人思婦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愛國感情和進取精神,顯示濃厚的生活氣息,風格多慷慨悲壯。代表詩人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李頎等,而以高適、岑參為首。故后人也稱“高岑詩派”。指盛唐詩人王昌齡,他大力用七絕寫作,留存下來有七十馀首絕句,約為存詩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絕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高,在唐人七絕詩的發展過程中據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將他與李白并稱,故有“七絕圣手”之稱。唐代詩人王維、孟浩然的并稱。二人都善用五言詩描寫自然景物,詩歌藝術風格也相似。唐代詩人高適、岑參的并稱。二人都長于寫邊塞詩,風格相似。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成就最高,且生當同時,交誼深篤,故唐人習慣將其并稱。“詩史”是后人對杜甫詩的評價。杜甫用他的詩,反映了他所生活時代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實,甚至可以補充歷史記載的不足,具有史的認識價值。不僅如此,他的詩還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杜甫詩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藝術風格。所謂“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指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瀉無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