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輩親,兩輩淡,過了三輩不管飯”,在理嗎?很現實
01
原文
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02
譯文
能寬恕別人的人不是傻瓜,而傻瓜總是斤斤計較,從來不知道寬恕別人。有些人是親戚卻不像親人,而有的人不是親戚卻比親人還親近。無論甜不甜,家鄉的水總是最好喝;不管是不是親戚,家鄉的人總是最親近。朋友相逢如果不飲酒暢談,空空而歸,就連洞口的桃花也會笑話。
03
注釋
①饒:寬恕,原諒。癡漢:偏執或沒有理性的人。②此二句,第一個“親”,指親戚;第二個“親”,指親人。
04
解讀
許多人不愿意搬家或者換一個環境生活并不一定是新家或新的環境不好。只是割舍不了那份已經建立起來的深厚友情和鄰里關系。現實社會里,鄰居間家長里短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但處好鄰里關系也并不是件復雜的事。在相處中,希望和要求別人做到的事,自己應先做到;小事不可計較,心胸不可狹隘,要學會寬容;對事對人首先嚴于律己,做人品格應高尚。特別是在處理共性問題時,不可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他人的感受。
實際上,在信息時代,仍然有鄉愁如月,仍然有鄉情似酒。從遠行的游子談起故鄉時的自豪中,從皓首老人帶著子孫回鄉認祖的行列中,從歸來的親人,尋找煎餅卷鹽豆時的急切中,從團圓的餐桌上飛揚的笑語和模糊的淚眼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原來那鄉情足如此執著地蘊藏在每一個平凡或非凡的游子的內心深處。
鄉情如酒,不論你離開家鄉有多久,不論你離開土有多遠,那鄉情就像芬芳的美酒那樣,歷久彌香,甘醇醉人。如酒的鄉情源自于執著的鄉心,執著的鄉心源自于對故鄉的熱愛,而報答故鄉養育之恩的最好辦法,不是沉湎于無邊鄉愁中的嗟嗟嘆嘆,不是清點他鄉和故鄉之見的車票、郵票或電話賬單,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故鄉為你而自豪。
05
故事鏈接
死灰復燃
漢景帝時,梁孝王劉武的中大夫韓安國,才識過人,深受梁王的器重。梁王因和皇上一母同胞,又深得竇太后的疼愛,加上平定七國之亂有功,獲得天子賞賜的旌旗,出入警衛森嚴,比擬天子,皇上與太后非常不滿,多虧槐安國西進京城求長公主代為說情,方保梁王平安無事。
以后不久,韓安國因受人誣陷被判罪入獄。獄吏田甲向韓國安索賄不成,惱羞成怒,對韓安國百般侮辱刁難,恨不能把韓安國置于死地。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能復燃了嗎?”田甲獰笑道:“死灰復燃怕什么?要是復燃,我就撒尿澆滅它!”
過了月余,粱國的內史職位空缺,竇太后命令梁孝王任命韓安國為內史。韓安國從囚徒一躍而成為食俸兩千石的官員,田甲聽說后,嚇得棄職逃跑了。
韓安國下令道:“田甲如不回來就任原職,我就滅他宗族。”田甲只好投案自首,裸露著胸脯向韓安國叩頭請罪。韓安同笑著說:“你可以撒尿了。”田甲自言罪該萬死,叩頭如搗蒜。韓安國厲聲道:“我豈能與你這樣的人一般見識,像你這樣的人值得我去治罪嗎?以后要好好做人。”
韓安國對曾經羞辱過他的田甲不僅沒有治罪,還讓他恢復原職并很友好地對待他。韓安固胸懷大度,備受世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