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語》是明代呂坤所著的一部為人處世的奇書,內(nèi)容廣泛,分析透徹,是眾多后世名人拜讀的經(jīng)典之作。主要闡述了天地間的生存發(fā)展規(guī)律,以物喻人,在處世存活之道上,要謹言、慎行、約己、清心寡欲。
【原文】
先天理而已矣,后天氣而已矣,天下勢而已矣,人情利而已矣。理一,而氣、勢、利三,勝負可知矣。
【譯文】
理只是先天存在的東西,氣是后天產(chǎn)生出來的東西;世界是由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人的感情以利為前提。理只有一個,而氣、勢、利加起來是三個,它們之間較量的結(jié)果與勝負就一目了然了。
【原文】
心要常操,身要常勞。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勞愈強健,但自不可過耳。
【譯文】
心要常常操持,身體要常常勞動。心越加以操持就越精明,身體越勞動就越強健,但是這一切自然都不能太過分了。
【原文】
萬物安于知足,死于無厭。
【譯文】
世界上的萬物知道滿足就相安無事,貪得無厭必然導致滅亡。
【原文】
君子有過不辭謗,無過不反謗,共過不推謗。謗無所損于君子也。
【譯文】
君子有過失的時候從不推卸他人的指責,沒有過錯時對指責有誤的人也不反唇相譏,與別人共同犯有錯誤時也不推脫責任。指責對于君子是沒有絲毫損傷的。
【原文】
言語之惡,莫大于造誣;行事之惡,莫大于苛刻;心術(shù)之惡,莫大于深險。
【譯文】
言語最可惡的,莫過于造謠誣蔑;行事最可惡的,莫過于苛求刻薄;心術(shù)最可惡的,莫過于深沉而又陰險。
【原文】
學者事事要自責,慎無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譯文】
學者應該每件事都要反省自己,而對他人的指責要謹慎小心。他人不中我的意,只能說是自己沒有涵養(yǎng);我不中別人的意,只能說是自己沒有才干。時時刻刻地自我反省,才能和品德沒有不進步的道理。
【原文】
身要嚴重,意要安定,色要溫雅,氣要和平,語要簡切,心要慈祥,志要果毅,機要縝密。
【譯文】
立身要莊重嚴謹,意志要沉著堅定,態(tài)度要溫文爾雅,氣度要平靜和悅,語言要簡約貼切,心境要仁慈安祥,意志要果敢剛毅,心術(shù)要謹慎周密。
【原文】
士君子只求四真:真心、真口、真耳、真眼。真心,無異念;真口,無雜語;真耳,無邪聞;真眼,無錯識。
【譯文】
士人君子只要求在四個方面真切:心真、口真、耳真、眼真。心真,就是要沒有邪妄的念頭;口真,就是要沒有閑語雜言;耳真,就是要沒有邪誕的聽聞;眼真,就是要沒有錯誤的認識。
【原文】
與其喜聞人之過,不若喜聞己之過;與其樂道己之善,不若樂道人之善。
【譯文】
與其喜歡打聽他人的過錯,不如好好聽聽自己的過失;與其 津津樂道自己的善舉,不如稱贊他人的善行。
【原文】
人生天地間,要做有益于世底人。縱沒這心腸,這本事,也休作有損于世底人。
【譯文】
人在天地間生存,就應該做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即使沒有這種志向,這樣本領,至少也不能做有損于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