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危害
1、貧血:影響勞動力。
2.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兒童鐵缺乏時常有體格發育遲緩,健康水平降低。
3.影響運動能力發展:鐵缺乏癥患兒肌肉軟弱、運動能力下降、易疲勞;原認為系由于缺鐵致血紅蛋白下降、貧血所致,研究發現影響運動功能的是鐵缺乏。
4、缺鐵影響免疫功能,鐵缺乏癥患兒感染易感性增加,主要表現為反復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
5、影響其他微量元素功能:碘缺乏與鐵缺乏同時存在時,甲狀腺腫患兒補碘療效欠佳,考慮與血紅素依賴酶一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下降有關[12];鐵缺乏癥患兒補充鐵劑能增加血中已減少的維生素A含量。
6、鐵缺乏增加了慢性鉛中毒的危險性。
7、 影響智能發展:鐵缺乏對智能的妨礙和潛在的遠期智能危害非常顯著,且常常是不可逆轉的終生性損害。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IDA的兒童智商較正常兒童平均低9個百分點,我國發現貧血兒童的運動和智能發展指數較正常兒童低得多,因此對學習以及成年后就業都有著重大和深遠的影響。缺鐵影響嬰幼兒神經髓鞘的形成、神經遞質的合成、影響神經細胞的能量產生、影響腦紅蛋白的數量降低氧儲備。
8、腦卒中:既往健康兒童發生腦卒中者患IDA的概率比正常兒童高10倍,一半以上的腦卒中患兒患有IDA而無其他基礎疾病,提示IDA是其他方面均健康的兒童發生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什么食物含鐵多?什么鐵容易吸收?
A、含鐵多的食物包括動物中的肝、瘦肉、魚、血、蛋黃等;植物中的黑木耳、大豆、小米、綠葉菜等,及海產中的海帶、紫菜等。
食物中的鐵分血紅素鐵及非血紅素鐵兩大類,血紅素鐵容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可為非血紅素鐵的約5倍。如對正常成人的研究,對食物中的血紅素鐵平均吸收率約為25,非血紅素鐵約為5.血紅素鐵為動物體內所含,如肝、瘦肉、血、魚中的鐵;非血紅素鐵多為植物所含,如豆、綠葉菜、木耳中的鐵;但蛋黃中的鐵也屬非血紅素鐵,因蛋黃中含磷多,所含鐵也不易吸收。我國居民食入鐵不少,但血紅素鐵很少,缺鐵性貧血發病率相當高。
Q、什么食物可促進鐵的吸收?什么食物妨礙鐵的吸收?
A、維生素C(VC)及含VC多的食物如鮮水果、鮮菜等可促進鐵的吸收,因二價鐵易吸收,食入者多為三價鐵,VC可助三價鐵轉化為二價鐵;鈣、鞣酸等可與鐵結合成不被吸收的化合物,因而妨礙鐵的吸收。故缺鐵貧血病人治療用鐵劑常同時給VC,飯前后吃水果有利于餐中鐵的吸收。鈣劑與鐵劑勿同服;茶中含鞣酸多,飲濃茶妨礙鐵的吸收,曾見兒童有飲濃茶習慣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Q、孩子缺鐵可生什么病?
A、孩子缺鐵可致缺鐵性貧血,3歲內的小兒最常見。多在3、4個月以后,胎儲鐵用完,母奶含鐵少。小兒面色變蒼白(以唇、眼瞼、指甲最明顯),食欲不振,煩躁不安,活動后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還可有肝、脾腫大,異食癖,小嬰兒大哭時可有呼吸暫停(背過氣);幼兒及學齡兒童可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課做小動作等。還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輕癥血紅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癥6克以下。紅細胞小,為小細胞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為全世界單一營養素缺乏癥中發病率最高者。除嬰幼兒外,青春期少女及孕、產婦與乳母也多見。
Q、鐵過量有什么害處?
A、鐵入量過大可致鐵中毒。急性鐵中毒常因小兒誤服糖衣鐵片或鐵劑糖漿過多,嬰幼兒可因誤服硫酸亞鐵4—5片(每片0.3克)致嚴重中毒;較大小兒可因誤服硫酸亞鐵10一15片中毒致死;注射鐵劑過量易致嚴重中毒。急性中毒10—60分鐘可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可吐血、便血,甚至脫水、休克,肝臟損害而加重出血,可致死。若長期服用大量鐵劑,鐵可沉著在肝、腎、心、胰臟等臟器,導致各器官功能障礙。
鐵中毒的危害性很大,因而正常小兒不應長期服用鐵劑。缺鐵性貧血的小兒,服用鐵劑也不應超過3個月。
缺鐵食療
1、多吃富含鐵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非血紅素鐵及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擾,吸收率極低,米面中鐵的吸收率只有1% ~ 3%。血紅素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擾,吸收率較高,如肝臟中鐵的吸收率達10% ~ 20%,能讓大家補鐵補血更充分。
2、多吃促進鐵吸收的食物
維生素C 可以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C 是一個強還原劑,能使食物中的鐵轉變為能吸收的亞鐵,獼猴桃、柑橘、橙子、西紅柿等果蔬都富含維生素C。
飯前飯后喝茶會抑制鐵的吸收。
3、吃強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漿中,有很多都是特別添加了鐵的,“鐵”的強化食物中食物標簽上都有特別注明,選擇合適的購買就可以。
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強化食品,一類是按嬰兒食品國家標準強化的,每100 克含鐵6~10 毫克;另一種屬于特殊的鐵強化食品,每100 克含鐵高達40 毫克。后者不適合給寶寶食用。建議補鐵同時補點維生素。
“鐵鍋補鐵”是誤傳 在中國傳統膳食烹飪中,使用最多的炊具是鐵鍋、鐵鏟,有報道稱,使用鐵鍋烹飪,可增加鐵的攝入量。對此,在營養界,標準的說法是用鐵鍋烹飪食物可能增加飲食中鐵的含量,這只是可能,并非一定。
有的市民認為吃含鐵量高的食物時搭配牛奶,更有利于鐵的吸收,尤婭利提醒,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因為各種食物中所含的鐵須在人的消化道中轉化成“亞鐵”才能被胃腸吸收,在轉化過程中,牛奶中的磷、鈣易與其他物質反應,產生不易溶化的含鐵化合物,反而不利于人體吸收,因此,喝牛奶后2小時再吃補鐵食物比較適宜。
補鐵莫過量
過量容易造成鐵中毒,可能直接腐蝕胃腸粘膜,以致出現嘔吐、腹瀉、黑便、腹痛和胃腸炎等癥狀。
過量還容易使鐵、鋅、銅等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去平衡,從而影響小腸對鋅、鎂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
對策
預防缺鐵性貧血的對策
1:媽媽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營養,有意識地多吃含鐵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并且要經常定期檢查血色素,媽媽孕期發現貧血定要及時治療,以免寶寶因為先天性儲鐵不足而引起貧血。
2:嬰兒出生4個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應該逐步添加蛋黃、肝泥、魚泥、菜泥及鐵強化食品,選擇鐵強化食品時,注意選擇生物鐵強化的食品,亞鐵離子是雙刃劍。在給寶寶吃含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也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提高食物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
4:多給寶寶吃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食物中的動物肝、動物血、紅肉、魚等含血紅素鐵比較多,根據寶寶的月齡不同制作成泥糊狀、碎末狀等,利于寶寶服用;三歲之前,寶寶牙齒發育尚不全,選擇嫩肉,比如里脊肉等剁碎了,利于寶寶咀嚼。
5:早產兒、低體重兒、雙胞胎、多胞胎在出生后兩個月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鐵劑,以防缺鐵。其他寶寶如果要補充鐵劑要咨詢醫生,醫生一般推薦食補,這個食補已經不是普通食物了,要精華食補。因為缺鐵會影響胃腸功能,影響食物微營養素的吸收,單靠食補,會耽擱寶寶補鐵的時機。
女性出現缺鐵性貧血,首先要找出貧血的原因。然后根據自身貧血的程度適當補充鐵元素。日常生活中富含鐵質的食物并不難找,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含鐵食物來改善貧血癥狀。
防治缺鐵性貧血可以利用的食物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紅肉、魚等富含血紅素鐵的動物性食物,黑木耳、雞蛋、紫菜、發菜、香菇、黃豆、黑豆、腐竹等雖然含鐵量高,但多是非血紅素鐵,服用時,注意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以促進其鐵的吸收。動物肝臟對補鐵十分有利,但不要吃太多,特別是有高血壓、高血脂、心冠病的同志,動物肝臟膽固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