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期小編介紹了秦漢時期人們在思想上的變化,對靈魂的愈加注重以及儒家思想對人們思想控制的加深自然在喪葬文化中有所體現,這也是小編在介紹某一時期的各種知識前總要提及相應時期思想文化狀態以及社會背景的原因。
秦漢時期喪葬文化的變化發展具體到實物層面體現為新事物與新制度的出現以及舊事物舊制度的發展。
買地券與鎮墓文的出現
買地券是中國古代以地契形式置放于墓中的一種迷信物品,它并非真正的土地券約,而是專供陰世使用的明器。又稱“券別”、“地券”、“地契”等。
買地券系由買地契約演變而來,起源于東漢。
?買地券
當時買地券可分為兩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模仿真正的土地券約,如熹平五年劉元臺買地券,其銘為:“熹平五年七月庚寅朔十四日癸卯,,,時臨知者劉元泥,狀安居,共為券書平誓。不當賣而賣,辛為左右所禁固,,,如律令。”
第二種是以第一種買地券為基礎,加人了鎮墓有關的文字;或者以鎮墓券文為基礎,加入了虛擬夸張化的土地價格,變成一種純迷信用品的買地券。如延熹四年的一方買地券,其文作:“延熹四年九月丙辰朔……今平陽偃人鄉萇富里鐘仲游妻薄命蚤死。今來下葬,自買萬世冢田。賈直九萬九千。錢即日畢。四角立封,中央明堂,皆有尺六桃券,錢布。自今以后,不得干擾生人。有天帝教。如律令。”
東漢時期的買地券大多刻在長條形的鉛板上,也有用玉板或陶柱的。它的產生,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土地兼并激烈的情狀,同時也與當時人們的道教鬼神崇拜有關。在當時,買地券作為一種象征性的證券隨葬在墓內,使得死者在陰世有所憑恃,以保證對墓地的所有權不被侵犯。
俑的盛行
?《孫成買地券》
秦始皇掃六合,一統海內,因此用俑隨葬的習俗得到空前的發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修建工程大約開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后,等到了公元前209年因農民起義爆發被迫停工。
1974年以來,考古工作者開始對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進行發掘,現已發掘部分,坑內兵馬俑的排列方向全部面向東方。這些陶制的兵馬俑如同真人、真馬,武士俑形體高大神態各異,陶馬昂首挺胸、神駿欲馳,令人贊嘆不已。如果按照出土的兵馬俑排列形式復原,僅一至三號坑的武士俑應有7000個,駟馬戰車100多輛,戰馬100多匹,這些數字是何等驚人!
?鎮墓文
兵馬俑的制作程序非常復雜,一般是按人,馬不同部位分別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套合,粘接,再雕出五官、須發、鎧甲、主紋等細部。這些俑藝術形象力求與實物相似,一絲不茍,彩繪色調明快、絢麗,對比強烈,是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漢代時用俑陪葬的風氣更趨普遍。
從俑的質料來說,不僅有陶、木制作的俑,還有用石質和金屬制作的俑。
?兵馬俑
西漢時期諸位帝后陵墓附近的叢葬坑和陪葬墓中都出土有較多的陶俑。如在長陵的一座陪葬墓附近的葬坑中,就出土了3000多陶人、陶馬。
和秦俑一樣,這些人俑的形象主要為士兵和侍仆。馬俑分黑、白、紫、紅四種顏色,姿態生動,或靜立待命,或昂首嘶鳴。馬的臀部、尾部和俑背上刻有不同的數字記號。此外,還在馬身上置備了有彩畫的韉子和轡頭等。騎兵俑身著紅綠、紫、白等顏色的服裝,上面也都有彩繪圖案紋飾;步兵俑一般呈站立狀,右手握長兵器或盾牌,左手握拳下垂,衣著紅、綠、黃、白等顏色的服裝,身上披各式黑色鎧甲。
兵馬俑大多位于墓前,象征著為死者送葬的軍隊,隨葬墓中也有樂舞俑,則象征送葬的儀仗隊。在東、西兩排送葬的軍隊和儀仗隊中間的車坑,則應是指揮車。這種安排,反映了漢代軍隊的送葬制度,由此也可以想象送葬時那長達數十里 “玄甲耀日,朱旗絳天”的盛大場面。
咸陽漢安陵陪葬墓出土的陶俑,除排列整齊的武士、侍仆、樂隊和陶馬外,還有大量陶牛、羊和豬,按類排列,頭向一致。
湖南、湖北一帶的西漢木槨墓中,則盛行用木俑隨葬。
例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就有大量木俑出土,一號墓出土木俑達260多個,多為冢內女侍仆,此外還有歌舞俑和樂隊。
湖北江陵鳳凰山一百六十八號墓也隨葬不少木俑,除騎馬俑、奴仆俑外,還有木制的車、船模型和手持鋤斧的男女俑。
?西漢 女舞樂俑
東漢時期,用陶俑隨葬的習俗仍然盛行于中原一帶。與西漢時期相比,這一時期的俑大多為反映地主莊園生活的模型明器,因此有大量冢畜、冢禽模型和奴仆俑被今人發現。河南浙川東漢墓中出大的陶水榭,則更是揭示了當時莊園主的生活內容。
在東漢末年,隨葬陶俑中還出現了武裝部隊的形象及高大的樓櫓塢堡模型。而甘肅省武威縣雷臺漢墓,還隨葬著一批銅質的車馬模型和兵士、奴婢的鑄像。
鎮墓瓶的流行
鎮墓瓶為墓葬中常見的一種明器,流行于東漢中后期。陶瓶上的文字多為朱書,有的冠以年月日,最后都以“如律令”的字樣結束。它的作用如瓶上朱書文字本身所表明的那樣,在于使生人的家宅和諧,使死者的亡靈在墳墓中能夠安寧,并以“天帝使者”之類的名義為生人解罪,為死者求福,安慰并約束亡靈,使其認識到死生有別,不要糾纏世上生人。
?彩繪木俑
在古代社會,鎮墓瓶的使用相當普遍,即使是官僚地主階級中極有名望、地位的士大夫也不能免俗,紛紛使用鎮墓瓶隨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