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輕言“抑郁癥”
事實上,“抑郁癥”與“抑郁心情”、“抑郁情緒”是有性質上不同。尤其是,大眾心里的“抑郁癥”通常與普通人群中的“神經衰弱”、“亞健康”狀態等相提并論。
然而,讓我感到困惑的是在許多正規傳媒的輿論報道中,甚至心理、醫療等專業網站都對上述相提并論的含義,予以肯定,以至擴大或渲染非屬“抑郁癥”的人群范圍。以至讓那些本來只有一點抑郁心情的人群,由于對“抑郁癥”的蒙朧認識,而由一般的“抑郁心情”轉變成了“抑郁情緒”;而具有一定“抑郁情緒”的人群,因對“抑郁癥”的莫名擔心,更雪上加霜,心中陰霾重重,從而加重了抑郁情結,最終導致有這類不正確心理狀況的人群患上了真正的“抑郁癥”呢!
從心理咨詢的專業角度分析,“抑郁心情”往往還夠不上心理問題呢,而“抑郁情緒”也不過仍屬心理問題的范疇。但是,“抑郁癥”卻病態和病理范疇,在2005年8月國家頒發的《心理咨詢師職業大典》中,“抑郁癥”人群已不屬于規范的心理咨詢對象,已成為重性精神病的范疇。兩者的區別,也體現在治療過程中是否施用藥物的問題。
當然,“抑郁心情”、“抑郁情緒”和“抑郁癥”三者之間有著既相對獨立又密切關聯的辯證統一。被確診為“抑郁癥”的人群,必然有一個“抑郁心情”向“抑郁情緒”的發展深化過程,尤其是“抑郁心情”和“抑郁情緒”在時間和空間的量變積郁,是完全可能向“抑郁癥”質的轉變。
因此,有“抑郁心情”或“抑郁情緒”的人群,雖可以通過自我調適,化解心中的抑郁情緒,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人群卻應當及時去看“心理醫生”,這是有效防止自己向“抑郁癥“轉變的有效手段。
筆者相信,隨著心理咨詢師職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規范,人們對“抑郁心情”、“抑郁情緒”和“抑郁癥” 這些界限,一定會愈來愈有自己心中的尺度。
抑郁是心靈的感冒
抑郁比悲傷更持久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一段時間感到不快活,比如我們失去了親人、做錯了事情、遭到領導的批評,甚至是夫妻間吵架拌嘴,這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落和無助,自責或內疚,因而情緒低落、沮喪,這就是抑郁。
與一般的悲傷反應不同,抑郁比悲傷,也比痛苦、羞愧、自責等任何一種單一的負性情緒更為強烈和持久,給人帶來的影響更深重。
抑郁是一種很普遍的情緒,可以說人的一生總有某段或長或短的時間生活在抑郁之中。據報道,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競選失敗后曾經在兩個月內都郁郁寡歡。
處于抑郁狀態的人,如果能進行調節,積極面對所遭遇的現實和處境,接受喪失與悲傷的現實,就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緒,重新適應環境,恢復正常的生活。
全球抑郁癥發病率約為11%
遺憾的是,許多人并沒有意識到抑郁的危害,不能積極調節心態,長期(一般在3個月以上)籠罩在抑郁的陰影下無力自拔,影響到正常生活的能力,這時他們就患上了抑郁癥。
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抑郁癥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發病率約為11%,所以有人把它稱為“心靈的感冒”。
輕度的抑郁癥以持續的心情低落為特征。在情緒方面,心情壓抑、郁悶、沮喪,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前途悲觀失望,病前的精神創傷常盤踞在腦中,以致精神不振,腦力遲鈍,患者為此感到羞愧和內疚。在認知方面,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降低,思維遲緩,自尊心和自信心低落,自我評價下降,常夸大自己的缺點和失誤,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沒人關愛,并為此自責和自罪。在行為方面,動作遲滯,無精打采,表現為被動、依賴、退縮,不愿意與人主動交往。
輕度抑郁癥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心靈受到的痛苦越來越重,就可能發展為中度和重度抑郁癥。這時,患者的思想與現實更為脫節,常常會毫無原因地覺得有罪惡感和沒有生存的價值,更嚴重者會有幻覺出現,甚至自殺,有的還產生“擴大性自殺”行為。美國休斯敦市的一位白人婦女就因為患上了抑郁癥而感到絕望,尋求自殺。同時,又認為自己死了,留下的孩子會非常可憐,于是在自殺前就把自己的5個孩子全部殺死了。而有資料表明:74%的自殺者是因為抑郁。
自我調節治抑郁
對輕度抑郁癥的治療通常采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自我心理調節對于病程的轉歸和痊愈也有重要的作用。自我調節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抑郁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負性情緒體驗,出于維持心理平衡的需要,患者往往會采用一些防衛機制來應對。他們或者沉浸于幻想,做著白日夢,或者從社交生活中退縮。這些防衛機制雖然可以短時間地保護自我,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就需要深入地了解自身的防衛機制,逐漸降低它的消極作用,從根源上改善誘發抑郁的環境及心態。
要想如實地感受抑郁,就要學習具體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當你說“我很抑郁”,“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時就比較抽象。如果你說“我受到了上司的批評,擔心失去自己的工作,這幾天很憂郁”或“我很悲傷,因為我失去了我深愛著的戀人,我感到自己很沒用”就比較具體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重建認知:“這種擔憂是否真有道理?我通過什么表現可以重新獲得上司的賞識和重用?”“失戀雖然是一次不愉快的體驗,但是一次失敗并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人生可以作出多次選擇”。最后,找出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尋求新的目標。
當你抑郁時,就多參加一些業余活動,尤其是文娛體育活動,比如跑步、郊游、唱歌、跳舞、游泳等,每天堅持半小時左右,持之以恒,可以有效地舒解抑郁情緒。
多參加社會交往活動,經常與親朋好友聚會,向自己信賴的人傾訴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尋求心理或精神科醫師幫助,有助于及時排解心中的郁悶,也有助于防止病情的遷延和惡化。對于中重度抑郁癥,首要的是用藥物治療,同時輔以心理治療。
抑郁癥的19條報警信號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性疾病,以心情顯著而持久的低落為主要癥狀,并且伴有相應的思維、行為改變。
診斷抑郁癥并不困難,但是病人的表現并不典型,作為核心的抑郁癥狀,往往隱藏于其他心理和軀體的癥狀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導致醫生誤診、失治,甚至釀成嚴重后果。
應當警惕以下一些報警信號: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經常為了一些小事,甚至無端地感到苦悶、愁眉不展。
2.對以往的愛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動都失去興趣,整天無精打采。
3.生活變得懶散,不修邊幅,隨遇而安,不思進取。
4.長期失眠,尤其以早醒為特征,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5.思維反應變得遲鈍,遇事難以決斷。
6.總是感到自卑,經常自責,對過去總是悔恨,對未來失去自信。
7.善感多疑,總是懷疑自己有大病,雖然不斷進行各種檢查,但仍難釋其疑。
8.記憶力下降,常丟三落四。
9.脾氣變壞,急躁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
10.經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
11.經常厭食、惡心、腹脹或腹瀉,或出現胃痛等癥狀,但是檢查時又無明顯的器質性改變。
12.有的病人無明顯原因的食欲不振,體重下降。
13.經常感到疲勞,精力不足,做事力不從心。
14.精神淡漠,對周圍一切都難發生興趣,也不愿意說話,更不想做事。
15.自感頭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質性的病因。
16.社交活動明顯減少,不愿與親友來往,甚至閉門索居。
17.對性生活失去興趣。
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虛,自己覺得沒有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19.常想到與死亡有關的話題。
以上19條,假若有一條特別嚴重,或數條同時出現,就很可能是抑郁癥發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
多數抑郁癥患者還伴有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疼痛、乏力、胃部不適、食欲欠佳、心慌氣急,以及各個系統的癥狀。隱匿性抑郁癥患者往往沒有情緒低落等典型癥狀,卻以軀體不適為主。其特點是癥狀雖多,卻以頭痛、失眠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還有晝重夕輕的晝夜節律,以及春秋季節重而夏季輕的季節性規律,并多有焦慮情緒,女性病人月經期焦慮癥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