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行書”,大家都會想起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蘭亭序》是書法史上的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峰。
其實王羲之的行書之所以有如此知名度,除了本身書法超脫之外,還要得益于皇帝李世民,李世民非常喜歡《蘭亭序》,對其書法進行了大力推崇,以至于人盡皆知,后世更是將《蘭亭序》視為神壇。
其實,能將行書寫得出神入化者,除了王羲之,還有清朝的梁詩正。梁詩正(1679—1763),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行書被稱為“清朝最美行書”。
他是雍正八年中探花,而后入翰林院編修,雍正十二年如上書房,教授皇子,其中就有寶親王(乾隆皇帝),因此寶親王十分認可梁詩正。乾隆登基后,重用梁詩正,讓梁詩正在京修書,行走于南書房,后授予其要職。梁詩正是書法家,更是朝廷要員,乾隆皇帝欣賞他的書法,但更欣賞的是他的政治作為。
從梁詩正的書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梁詩正用筆十分干脆利落,令人賞心悅目。從整體上看,梁詩正書法比起王羲之的《蘭亭序》平整、規范。梁詩正的行書,字字大小統一、粗細均勻,通篇行云流水、連貫到底,給人一種嚴謹之美。整體上,采用的是“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使文字的神采得以展現。
在館閣體盛行的清朝,梁詩正這一手飄逸的行書格外清新脫俗、活潑瀟灑。以至于,乾隆時期很多重要的文獻編錄,都是出自梁詩正之手。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更是取法于梁詩正,從啟功的用筆、起筆和收筆就能看出,啟功用筆清爽圓潤,起筆和收筆都帶有圭角,這一點完全是梁詩正的風格;
并且在字的結構上,兩人更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人字形高又長,不同之處在于,啟功的字中宮收縮,較為緊湊,而梁詩正的字則是相對松散,飄逸灑脫。行書,是將楷書的規整和草書的豪放融為一體,兼具審美性和藝術性,今將梁詩正的書法作品進行整理,匯聚成一冊《梁詩正書法集》,希望大家喜歡。
商品引導語:今天墨品風雅為大家帶來字帖《梁詩正書法集》,希望大家喜歡。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