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重男輕女極為嚴重,不少家庭認為一旦生下女兒,必然要承擔巨額嫁妝,這讓印度成為了全球女嬰夭折最高的國家,英國教授約翰.羅斯曾經公開表示過:“若印度允許女性移民,我保證將會有上億人翻越喜馬拉雅山嫁到中國來”。
按照當家標準為例,印度家庭出嫁女兒需要支出6-13萬美元置辦嫁妝。(40-90萬元人民幣),相當于夫妻婚前財產總額68%,也就是說每個新組建印度家庭大部分資產依靠女方置辦。大部分印度家庭在女兒嫁妝支出大約在9萬美元,這讓不少印度家庭難于承受。
印度人大部分會選擇盛大婚禮,耗資頗巨,而婚禮所有的花費由女方買單,男方不需要出一分錢就可以娶到老婆,又能獲得巨額陪嫁,占了極大的便宜。
嫁妝制度在印度古代就有,當時規定并非嫁妝制,而是禁止彩禮,《摩奴法典》中有相關的規定,男方選定女方后給予女方父母的彩禮的婚宴,被稱為賣女兒,并且有一種特別說法阿修羅婚姻,在印度古代這種行為是嚴重禁止的。
隨著時代發展,印度婚禮中便沒有彩禮,只剩下嫁妝,嫁妝本來就是象征性物品而已,支配權屬于女方,英國殖民印度一百多年里,嫁妝制度發生了變化。
后來,女方失去了嫁妝支配權,造成嫁妝數額越來越高,這讓印度女性越來越受不到尊重,從而讓原本傳統儀式發生了變化。
在印度種族制度影響下,不同種姓人不能進行通婚,高種姓男子可以娶低種姓女子,但是高種姓女子不能嫁給低種姓男子,這會付出極為慘重代價。這讓不少印度女性為了改變自己后代命運,拼命籌集資金只為了嫁給高種姓男子。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印度平均每小時就會有女子因嫁妝而死,巨額嫁妝讓不少印度家庭無法承擔,從而加劇了印度家庭對女子的歧視,印度最惡毒的一句話便是“祝你將來生個女兒”。
印度家庭中女兒沒有財產繼承權,在職場工作印度女性有22%。,反而不少印度農村家庭,干活基本上是女子,男人則在一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