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評審部門數據顯示,每年官方公布的職稱評審通過率在70%左右。那么,剩下的30%為什么沒通過呢?
今天就來看看,在以往職稱評審指導中經常遇到五種類型評職者,看看你屬于哪一種?
臨時抱佛腳型
例:我9月需要發文章,那等到5月再投稿也不遲!
不遲嗎?遲大發了。如果你5月才開始準備的話,基本就是沒戲了!期刊從投稿到出刊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長一點的話,1年的等待期也是有的。5月份才來投稿,按照正常情況的話,版面至少是年底的,而且是普刊的版面,收到書的話可能也是到明年了,更別說什么知網檢索了!
現實中,很多作者都是這個心理,平時不著急,等到快要交材料了,才緩過神來知道要發文章了,那就太晚了。
正常來講,如果你是評正高或者是副高,一般都會要求有核心期刊的文章。咱們的作者應該都知道了,核心的從錄用到出刊再到檢索,一般需要8-12個月的時間。所以,如果是打算發核心的話,一定一定一定要提前一年時間來準備,確保萬無一失,不然任誰都幫不了你。
貪小便宜吃大虧型
例:一些作者發了幾千塊錢的核心,內心沾沾自喜!
這么便宜,只能說明你發了一篇假核心!我們之前就說過,幾千塊錢的核心是沒有的。很多作者一咨詢,核心的價格這么高,馬上就退縮了。
想想核心期刊的學術性,遠遠超過普刊、學報 ,學術性那么高 ,價格怎么可能那么低呢。
國內學術期刊,目前90%為收費安排期刊,也就是說,作者需要支付版面費。學術期刊在發行方面一向比較艱難,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一般作者是不會花錢買一些學術性質的雜志來看的。
因為這個原因,國內學術期刊自2003年的事業單位轉到企業單位后,一切運營要自負盈虧。所以自2003年來,學術期刊陸續開始收費安排。而費用一般是由各雜志社根據自身的市場情況自定的。比如發的多的教育類和醫學類的雜志,社里的費用可能就高,征稿比較難的專業類的,費用就可能低一些。
目前,假刊、套刊泛濫,由于貪圖便宜和不懂期刊的真偽,往往上當受騙。上當是小事,發表的假刊、套刊等不規范的期刊喪失參評的機會,更是悔之晚矣!
猶豫遲緩型
例:我2020年年底上交材料, 明年再找出版社出版就行!
系統提示:2020年書號預定中,在您之前有1008位正在辦理此項業務,給您預約至2020年12月出版,人數還在不斷上升中,請盡快確定是否預定此項業務。
現在很多區域評審,不僅僅需要看到期刊,還需在權威數據庫(萬方、龍源、知網、維普)檢索文章是否被收錄,文章刊登出版需要時間,同樣,文章上網也需要時間,一般文章刊登發表后,3到5個月時間,文章才會被數據庫全文收錄。所以,很多作者只考慮到文章刊登時間,而忽略了上網的時間。
單位職稱評定所收資料往往有一個固定的時間結點,在這個結點之前的資料才是有效的。因此,報刊雜志尤其熱銷的雜志因為稿件量大,所以總處于超前征稿的狀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的情形并不鮮見。由于刊物篇幅有限,最終難以安排,許多人眼看到手的職稱指標,因為缺少一兩篇有份量的期刊而喪失評職的機會!
不懂裝懂型
例:我署名一個副主編 ,要求在新聞出版總署查到我的名字!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只能查到排名前三位置的主編名字。副主編是誰用的?經常是一些“小代理/假代理”才會忽悠作者去署副主編。
副主編正常來說是不正規的,因為在出版總署根本就是不可查的,很多小代理就是讓你署個名,自己去做一本書給你,反正也查不到,隨便吧!
出書,不可否認是一條捷徑,但是一定要弄清楚里面的門道,不要一上來就說外行話,你說不坑你坑誰?!
除此之外,還有下面幾種情況,也讓人哭笑不得。
· 一本書有三個主編,那不急,我等其他的兩個主編都到位了,在署名第一主編也不遲。
小編說:親,這么受歡迎的第一主編,會一直等著你嗎!很多單位加分是第一主編>第二主編>第三主編的,人家憑什么放著第一主編不要,就等你?
· 等書號下來了,我再署名就好了,還不用等。
小編說:行叭,書號下來就沒有人理你了,你可是不用等呢!登記書號一定是主編都齊全了才可以的,等到書號下來,你再想插足是絕對不允許的!真的是,你怎么不說等到書出來了,你再署名呢!
睿智果敢型
這類型人善于把握機遇,眼光銳利,做事果斷,所以,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屬于較為成功的人。
準備2020年申報的也要準備起來了,不要等到6-7月才報名,材料論文準備可要浪費很多時間!
職稱評審老是不過的老師們看看你們屬于那種類型,同時耐心找找原因吧,被耽誤了您的大事哦
溫馨提示:
很多事情等你想到要做而且沒有計劃好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在路上了,甚至已經到達了終點。
發表論文的事情同樣是如此,就好比是網紅店的產品,等你想起來排隊的時候你會發現永遠有那么多人在排隊買,等到輪到你的時候要不就是降低了你的消費體驗感,要不就是即使付出了那么長時間排隊到最后卻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在現在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都是比較激烈的,所以想好的事情一定要提前準備方可達到預期效果哦~
行業密報 | 期刊知識 | |
職教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