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百二十八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其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1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者,從以上之論,此為誤治壞病,表里俱失。若是治痞,當是清上,但有脾下利,則知此下后中虛,升降倒行,上痞與下利并見者,中氣之虛也。醫見心下之痞,而忽略下利日數十行。
醫見其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重點來了,提綱言此非結熱也,也就是說此不是上焦之結熱,而中氣之虛,中虛則上痞而下利并見,是為升降倒行,結構性矛盾,建中則可,中氣復常,則痞與利俱解,故此痞并非結熱,是中氣之虛。復下治痞而失下利之證,胃陽傷敗,不能堤障陰邪,客氣上逆陽位,故使心下結硬,其痞益甚。甘草瀉心湯主之。也就是初下中虛,復下成痞,故痞益甚。甘草瀉心湯,仍是降逆瀉上焦之熱,干姜建中回陽,遂下焦之寒。
本條醫見心下痞,而不顧日下利數十行,不知是中氣之虛,升降倒行,而誤下治痞,失脾陷之利,而復下之,故其痞益甚,越治越痞。表病誤治,是為太陽壞病,不知救逆,又復下之,成為太陰壞病。
本條有點饒口令,在重復解一遍;
1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表失解,必有外熱,誤下敗中,升降倒行,胃逆則膽痞,火炎心煩;脾陷傷敗,則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胃逆則心痞硬滿,干嘔心煩不得安;此為表熱協合內寒而下利也,此為桂枝人參湯證,桂枝解表,人參溫里,溫里而發表,則表里俱解。而此痞者,是為中虛胃逆之痞,也就是升降倒行,胃逆膽痞之癥狀與脾陷下利日數十行并見。桂枝人參湯,建中回陽,則脾陷利止,胃降痞解。
2 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又復下之(治痞),一逆在逆,壞之又壞,則痞益甚。初痞是為中虛升降倒行,故非結熱,復下傷中,則為下寒上沖,是為結熱。又復下之,其痞益甚,痞硬滿痛之義。
3 下之傷中,桂枝人參,溫里發表則已。復下之則實其實(痞),虛其虛(中),痞成實也。
4 甘草瀉心湯是治壞病救逆,生姜瀉心湯是汗后中虛之痞。此是二者區別。
按;先說一下中氣之虛,升降倒行之證,這是結構性的系統,胃降,則膽肺俱隨陽明胃腑下降,脾升,則肝腎之氣俱隨太陰之氣上升;中氣衰敗,胃氣不降,脾氣不升,則見肝膽郁結之雜象。肝膽之升降,必從中氣而升降也,此為一定之理。誤下敗中,胃逆不降,膽木上逆,則見心下痞硬滿,脾氣不升,肝氣下陷,則見下利不止。故本條之痞與下利并見,知為中虛,建中則可,復下治痞,則痞益甚。
在說一下心下痞硬而滿這個證狀,心下痞硬而滿是少陽甲木,經氣不降之證象。太陽篇見心下痞硬滿者,俱從中虛胃逆而來(師言太陰之壞病,),或是誤汗陽泄,誤下傷中,或本氣之虛,或痰飲水濕,或下寒上逼等等,單論這個心下痞硬證,是少陽甲木痞結,但不是少陽經外感之病。少陽經外感病,也有心下痞硬之證,外感本經之病心下痞滿要與中虛胃逆之心下痞滿,注意區分。例如,十棗之痰飲有心下痞,是為水氣內停,卻不是少陽經外感病;濕盛五苓之痞,痰氣之痞旋覆花與痰濁上停的瓜蒂散證皆有心下之痞,皆是甲木痞結,卻不是少陽經外感病,皆是甲木之痞結,卻不是柴胡湯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