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三十八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1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當解經邪,而反以也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是表陽未陷,邪猶在經,復與柴胡湯,以解經邪。此雖已下之,表陽未陷,邪仍在經,沒壞入陽明,也沒壞入太陰,此不為逆,邪仍在經,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后發熱汗出而解。此是重申少陽二十九條提綱之義。
少陽經病,下為禁忌。誤下之后,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誤下敗中,表陽內陷胸膈,胃氣上逆,少陽經氣更逆,故心下硬滿而痛也,肺氣不降,痰涎壅塞,濕熱結于胸膈也。大陷胸湯,蕩其濕熱瘀塞濁也。誤下之后,但胸滿而不痛者,此為里陷上逆,而為痞也,與之柴胡湯不中也,宜半夏瀉心湯,人參、甘草、生姜、大棗,補中脘之虛寒,黃芩、黃連,清瀉上焦之郁熱,半夏降濁陰而消痞滿也。方以半夏為名,因原有嘔證,下后氣愈逆而嘔愈增也。
2 誤下之后,表陽內陷,則為結胸,里陰上逆,則為痞證。就是少陽之陽盛,陽陷胃逆,則為結胸,少陽之陽虛,陰盛上逆,則為痞證。辯證重點;心下滿而硬痛,此為結胸。滿而不痛者,此為痞也。也是結胸與痞證的理論定義。
3 總結,下而未壞,邪仍在經,復與柴胡湯。誤下成壞,結胸則用大陷胸湯,痞結則用半夏瀉心湯。此二方皆是少陽壞病,救逆之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