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洛陽建國以后的城市建設不是四四方方的形狀,特別是中州路,你感覺它是東西走向的,其實不然,看看地圖就知道了,中州西路是東南走向,而中州中路是東北走向.這樣的路是當年蘇聯國家設計院設計的,很科學,很合理,但不符合中國的傳統觀念.另外,洛陽的地面也不是很平坦的,最低的地方大概在文峰塔那個地方.其實是"洛陽地斜",因為城市中心線和東西主干道都是傾斜的.后來有好事的人故意念串了,念成"洛陽地邪",意思是有些事挺邪門的.
“洛陽地邪”這句話在洛陽出現的頻率決不亞于“吃飯了嗎”“瑪麗隔壁”等等常用語,就像是一句被賦予絕對權力的咒語一樣根植在洛陽的民間文化中。而這句話卻在日常生活中被屢屢驗證,(去百度搜索洛陽地邪,便可知洛陽地有多邪),更加使這話超越了三人成虎的簡單渲染,成為洛陽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比如說吧,幾人聊天,聊到生病,某人說我近一年都沒去過醫院了,其他人必說洛陽地邪,不要亂講話。這人便會立刻打住話題。雖然貌似一句玩笑,但心里卻會擔心不測發生的可能了。
這種事情在現代社會聽來好像挺滑稽,但在洛陽生活著的人們就是堅定的信仰著這句咒語。那么,這話的源頭在哪里,為什么會在洛陽發生并流傳呢,我百度過后沒找到想要的答案,除了網友記錄的一件件洛陽地邪的證明外,沒什么更富價值的資料。
于是我找了洛陽風水的資料,是這么說的,“洛陽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輻湊。它北臨邙山,南系洛水,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它有群山環繞,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北通幽燕,南對伊闕。人稱“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
風水先生認為洛陽是龍脈集結處。李思聰在《堪輿雜著》論洛陽龍勢時說:“洛陽,即今之河南府也。從嵩山而來,過峽石而北,變作岡,龍入首后,分一枝結北邙山托于后。山雖不高,蜒蜿而長頓。起首陽山,遠映下首,至鞏縣而止于黃河之中。蒿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關為水口,中擴為堂局,而四山緊拱,前峰秀峙,伊洛濟湹澗,匯于前龍之右界水也。稠桑弘農,好陽諸澗,乃左界水,流入黃河,繞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揚,至鞏縣而與黃河合,一大聚會也?!?nbsp;
早在西周初年,洛陽就被周公看中了,并且以都城的規模進行勘測?!渡袝酚涊d周公攝政的第五年,以占卜的形式相洛邑。“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師,我卜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湹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湹水東,亦惟洛食?!薄渡袝酚钟涊d“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洛邑是當時世界上最早按照事前周詳規劃而建筑的城市。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遷都洛邑,這是洛陽作都城之始。洛陽有伊、洛、湹、澗四條河流貫穿其間,它在洛水之北,從戰國開始,人們稱洛邑為洛陽。洛邑在戰國之前稱王城,地址在今洛陽以西。 ”
由此可見,洛陽的風水相當的好,不然也不會建都史就有一千多年,洛陽成為古代建都的首選之城,我以為,恰恰是因為洛陽風水好,才會衍生“洛陽地邪”的說法,13朝古都,多少榮辱興衰在這片不大的舞臺上上演,什么事情沒有見證過,今天是繁榮都會,明天就可能是一片廢墟,戰火帶來死亡,據說邙山那帶是世界上死人最多的地方,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嘛,死人多了,邪氣自然就重了,此其一。
不相信風水的人可視以上說法為妖言惑眾。
其二,“洛陽地邪”的說法其實反映了洛陽人民的一種文化心態,如前所述,洛陽的都城史就是中國的封建史,從周公營洛到唐末紛爭,在此插一句,本來宋初的統治者在洛陽和開封之間有過很大的爭議,而史學上更是有種說法北宋連年受制于北方鐵騎就是因為都城的原因。洛陽經歷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創立發展和高潮。而不幸的是,洛陽這個都城往往是作為一個王朝的終結者出現的,周建于西安,亡于洛陽,漢建于西安,亡于洛陽,隋建于西安,亡于洛陽,其他朝代不再列舉。在兩千年的封建歷史中,重建與毀滅如此頻繁的在同一個城市中上演,今天你來坐皇帝,明天他來,后天又是另外的人,不客氣的說,洛陽的老百姓對此早就見多不怪了,管不了那么長遠,只要今天平安無事,吃飽穿暖。
說到這好像還沒說到“洛陽地邪”,想想洛陽地邪的下句是什么的,“別亂講話”或者是“別胡思亂想”,意思就是在洛陽,什么事都有可能發生,不要杞人憂天,不要高枕無憂,把心態放平和,過好現在就行了。而這也是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洛陽人卻依然彰顯出不緊不慢的步調的原因吧。
洛陽市一個相當可愛的城市...她是十三朝古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文明...然而它與諸多古都截然不同...并不是因為有極負盛名的牡丹花,龍門石窟,白馬寺等...
長安,北京,南京,都是方方正正的城市構造——正東、正西、 正南、正北,方位感極強,處處體現著帝王正統、規矩的氣魄與威嚴。
然而洛陽卻是個斜著的城市。
洛陽市的幾條東西走向的干道均非正東正西,而是整體向北翹大約二十度,這可以從地圖上看得出。
洛陽城經歷了數千年歷史戰爭的洗禮,據說,每一次修建洛陽城都是從一片廢墟上開始的,上一朝代的城市被戰火或人為的夷為平地,因而在市區的地面上已經很難找到歷經千年而不損的古建筑了...
然而洛陽的地下文明卻是不可估量的。這里深埋著無數瑰寶,是一筆數不盡的財富。在洛陽發掘的地宮、地陵很多,因此建了很多類似的博物館,像東周王城廣場(“天子駕六”遺址)、古墓博物館、民俗博物館... ... 而地陵里的那些國家級的珍品是不容任何人玷污的,他們都應該和自己的主人——那些塵封的亡靈 深埋在寧靜的地下,不被打擾...
可是,貪婪的人們啊,褻瀆著祖宗的亡靈。許多的遺骸被那夾雜著各種物質的千年以后的陽光照得慘白。被驚擾的亡靈們流離失所...于是,漸漸有了一句洛陽人都知道的話:“洛陽地邪!”
這又要扯到洛陽城的構造了...
在古代,洛陽城并沒有如今的這么大。城,實際上就是現在的老城區,甚至比老城區還小。這一點,老城街道的命名是最好的鑒證。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記過洛陽城的四個關卡;東西南北四大街,是古洛陽的繁華地帶;馬市街、鹽店口街的存在正是洛陽古之以來的交通發達,還有150多年的“真不同”飯店 說明了老洛陽的興旺(民以食為天)...按老人們的話說,老城是個人氣兒足的地方,其他的靈邪之氣不敢來犯。
而皇家園林、王室宮廷擇時間在如今的西工區。王城公園和西苑公園是頂好的說辭。這兒是天子所居,充滿著皇家的威嚴之氣,亦可以說是天罡正氣,靈邪之氣更是不敢冒犯。
澗西區不同。它和邙山一樣,古代是安置亡靈的圣地、皇室的陵園。每一村土地之下都融著祖先們的血肉,是屬于亡靈們的樂土...
因而,要說“洛陽地邪”,澗西應當是最邪的。在澗西,類似于“說曹操,曹操到”的是 那是屢見不鮮的,就像是事先排好的一樣,就那么巧!平均每人每天都會遇到一兩遭。像是今天下午,我在走廊上抓狂、大吵“怎么沒有我的信啊!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 巧了,就在此時,同學拿著新橋了我一下:“安寧,有你信!” 我無語...大家又無奈的異口同聲:“洛陽地邪”...在這兒,有的話不敢亂說的...
呵~就這么邪...
也許你會說“我不在洛陽,可是諸如此類的事,我也遇到過不少??!”而你到了澗西,這樣高頻率的巧合,一定會使你驚訝的!直到這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洛陽地邪”畢竟是迷信之說。不過,這也許意味著什么...許是祖先對我們的一種無聲的責備。我們的肆無忌憚,重傷了他們身上的一草一木,那時他們靈魂的心聲與載體啊~于是,洛神再沒現身于洛水,因為那浩淼而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復返了...連盧舍那也笑得那么愜意,許是在譏笑我們這些自食其果的愚蠢的人們...
因為“洛陽地斜”,新中國首都洛陽落敗北京2008-06-17 15:59建國前期,剛從戰爭中走出來的中華民族百廢待興,新中國的首都定在何處,也成為諸多緊迫問題中的首選。中共中央在充分征求各方人士意見后,把北京和洛陽兩個城市作為新中國首都所在地進行了最終確定。
1949年夏,中共中央在首都最終定位何處的問題上,請毛 澤東做最后定奪。毛 澤東在深思后,把新中國首都圈定在了北京。
經過歷史的跨越,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但從當時的情況不難看出,這和主席的個人觀念是分不開的,他一生都不曾來過洛陽。想當初,一曲“東方紅,太陽升”唱紅了大江南北,而“洛陽”音為“落陽”,即“太陽落下”,這與新中國建國初衷是相悖的。但,主席沒有忘記洛陽這片將相之都,他在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把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的7個放在了洛陽。
目前,洛陽以成為以全國優秀旅游及裝備制造基地,預計2008年生產總值達2000億元(2007年約為1700億元)。
【 九朝古都】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
東周 洛邑 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東漢 雒陽 漢魏故城 光武帝至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陽 漢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晉 洛陽 漢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陽 漢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7帝 493年—534年
隋 東都、東京 隋唐故城 煬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洛陽 隋唐故城 武則天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東都 隋唐故城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6年
洛陽的朝代數公認的是“九朝古都”,隨著考古發現,偃師二里頭遺址與偃師商城,都是古代著名的都城,近年來有學者認為洛陽應是13朝古都.
夏 斟鄩 偃師二里頭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師尸鄉溝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兩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后晉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約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