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敏
LVMH公司,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奢侈品跨國集團。如果說普通大眾對它的了解有限,提起那個布滿LV經典字母圖案的箱包,卻幾乎無人不知曉了。
盡管以路易維登箱包揚名,LVMH公司經營的奢侈品牌,卻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從箱包、香水、時裝到鐘表,囊括了迪奧、嬌蘭、紀梵希、高田賢三、芬蒂等一眾世界知名品牌。此外,還有旗下著名的法國經濟報系《回聲報》和巴黎貴族富豪青睞的Samartaine 和左岸商場Bon Marche,以及一些世界香檳和白蘭地的頂級品牌。
事實上,集團公司以LVMH四個大寫字母命名,除卻人們熟悉的LV, MH分別是香檳和白蘭地干邑的傳奇品牌酩悅(Moet-chandon)和軒尼詩(Hennessy)的第一個字母拼寫。孰不知,這些冒著氣泡的發酵葡萄果汁,有的貴比黃金,它創造的利潤率,甚至高于眾人皆知的路易維登箱包。
低調下掩蓋的誘人利潤
“在西邊,你可以看到我們傳統的葡萄堆集園;前右方,是我們的霞多麗葡萄地;東邊,是正在為我們工作的葡萄種植者。”在距傳統的香檳酒產地雷姆幾百米遠處的一個小山丘上,LVMH集團的葡萄園總負責人馬克。洛特,無比自豪地介紹著眼前這片令人陶醉的景觀。遠方的地平線,仿佛也是他們的屬地。
而不遠處一河之隔的綠油油的葡萄園,已經不屬于香檳地域命名的范圍了,“越過這個界限,就不再是可以稱作香檳的域名了 ”。自然,一線之隔,價錢也天壤之別。
這片土地、甚至可謂帝國的所有者,叫做貝爾納。阿諾。他是法國LVMH集團的首領、經濟和上層社會當之無愧的引領者。他對世界奢侈品潮流的貢獻,恐怕也難找出二人與之匹敵。
作為世界第一奢侈品牌集團,貝爾納。阿諾領導下的LVMH集團在這片常年被風吹拂的葡萄種植園上,悄無聲息地構建了自己的香檳帝國,低調而不張揚。因為任何一個香檳酒瓶上,你都找不到公司的名字標注,甚至沒有香檳產地的標志性酒莊立在酒瓶前方。
在集團那個大大的 M 后面,是它代表的酩悅-軒尼詩(Moet-hennessy)酒業分支,包括一個構筑完整的香檳帝國。從梅斯耶mercier到庫克krug,六家香檳酒莊都已歷經幾百年的演變和輝煌,雇傭員工多達1800人,業內估測的營業額17億歐元,凈利潤則高達36.7%!
"冒氣泡的黃金“——金融分析專家這樣評論它。即便在金融危機年代,它的股票也格外抗跌,而且,隨著消費市場的復蘇,LVMH公布的最新數據讓它的股票近期接連上漲。
要知道,整個集團內部其他不同的奢侈品分支,還沒有一個種類有如此誘人的利潤,即便是它最為人知的時裝、箱包分支,點綴著路易維登、celine 和迪奧這樣的頂級品牌,利潤率最高也只達到32%。
所謂的競爭對手,面對這樣的巨人想要改變格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行業內銷售額名列第二的Vranken-pommery,營業額為2.9億歐元,不及LVMH集團的五分之一。一個獨立香檳酒商對此的形容頗為生動:相比大寫的LVMH,其他實力雄厚的香檳商是小寫字母。
LVMH,這個龐大的奢侈品帝國,如何在香檳酒分支內,確立一套完整的策略,維護已有聲譽,繼而獲得無數人垂涎欲滴卻無法企及的巨大利潤呢?
捕獲所有人
LVMH旗下擁有六大香檳酒莊,mercier、酩悅(moet chandon)、凱歌(veuve clicquot)、慧納(ruinart)、唐培里儂(dom perignon)和庫克(krug)。
作為一個龐大的香檳酒鏈,集團內部的香檳酒種類劃分細致入微,不同等級和種類覆蓋了方方面面的消費群體,無論是水晶高腳杯的熟客,還是偶爾以塑料杯形式消費的不富裕階層。
但是,這些不同品牌又是彼此獨立的(除卻營銷上的協調,內合力讓彼此受益),LVMH 甚至鼓勵不同品牌間的競爭。
集團內價格墊底的品牌mercier香檳大約在19歐元左右,是唯一只在法國本土和大型超市銷售的香檳酒。無論是老人的退休宴會、新生兒的洗禮儀或者小村莊的狂歡晚會上,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這是法國人喜歡的香檳,或者說旗下所屬香檳中消費最多的品牌。
遞進一個檔次,則是凱歌和酩悅香檳,它們是集團貨真價實的賺錢機器:作為出口大戶,十瓶中至少有8瓶銷往法國本土之外。銷售上最大的特點是,從最基層的小型超市,到專門酒商的禮品盒,再到高檔夜總會鋪著冰塊的圓柱筒里,幾乎延伸到所有能夠達到的銷售網絡。因為售往國家不同、消費地點不同,它的價格,可以從30歐元一躍直達300歐元。
真正高端品牌從慧納香檳開始。價值55歐元左右的白中之白慧納香檳,是各種貴族氣息十足的現代藝術沙龍的贊助商,在超市則難覓蹤影。作為歷史最悠久的香檳酒莊,優雅是它的第一品牌定位,高級知識分子是它瞄準的主要消費對象。
另一個品牌唐培里儂則相反,它瞄準的消費對象,不苛求知識文化上的陽春白雪,只要可以從兜里爽快掏錢一概通過。唐培里儂銷售的全部是年份香檳millesime, 釀造香檳的所有葡萄全部來自同一年的原料,口感更純,起價從120歐元開始。它不僅是許多世界頂級流行說唱歌手在酒吧豪飲的常伴品,在許多米其林星級餐館里的大廚菜單里,也不可或缺。
庫克酒莊是在這個香檳奢侈家族的金字塔尖上佇立的至尊。它獨特的橡木桶釀造發酵工藝,造就了無與倫比獨一無二的卓越。它的價格就是最好的說明:它用封閉種植園mesnil上出產的葡萄釀造的香檳,價格高達1200歐元,還僅限于酒莊精心篩選出來的酒商那里才有出售。
總之,但凡對香檳有意者,無論你的經濟條件如何,都可能被LVMH旗下的酒莊捕獲,最終找到自己滿意的祝福酒。
不惜一切代價
聲譽雖已建立,但為了不斷保持它的水準,LVMH不惜重金四處挖取人才。這些高薪聘請的負責人既是藝術家又是化學家,他們負責挑選葡萄,并且在釀造香檳的三個專門葡萄品種間尋求最佳搭配,并確定最終的比例。
在接下來發酵過程中,他們監督哪怕是最微弱的氧化作用,因為它們是潛在影響果汁質量的因素。這個過程因為香檳酒等級不同而不同,一瓶好年份酒從釀制最初到完成,可能花費7年之久。
而且,為了防止發酵過程中出現沉淀,整個過程他們都不可以絲毫疏怠,那些在巨大的地下酒室里被小心存放的酒瓶,需要定期被轉動方向。這些身擔重職仿佛明星制造者的專業人士,為了保證自己負責的品牌質量,不惜一切代價。
這種嚴謹細致的管理,還體現在對葡萄生產的配套管理上。在法國的酒類生產,行業內對酒命名有嚴格的地區控制,一旦超出規定生產區域,哪怕咫尺之隔,就再也不能以地域名稱標注酒名。釀造香檳的法國香檳地區界定,自1927年以來就再沒有向外擴延一步。換言之,可以生產叫做香檳酒的葡萄產區和產量,多少年來一直受到約束沒有變化。
在這些領土中,LVMH擁有1650公頃土地、是香檳地區最大的農業種植區域(位居第二的Roederer擁有300公頃左右)。但是,它還遠遠不能滿足集團的原料需求,只是直接提供了三分之一的所需。剩余釀造香檳需要的葡萄,集團不得不向獨立葡萄種植者進行采購。
通常來說,一瓶香檳大約需要的葡萄在1.2公斤左右。于是,集團內部一個十多人的專業團體,常年出現在香檳地區的田間地里,物色找尋新的原料供應商。他們傾聽種植者的聲音,和他們一起談論下雨和好天氣,分享葡萄園主世代的耕作技術。有時還向他們提供去國外旅行學習的機會,到南非或者澳大利亞,集團在那里擁有自己的種植園,旅行的費用由集團承擔部分。
實際情況是,并非所有葡萄種植者都樂意出售收獲的葡萄。他們中許多情愿將葡萄匯集起來,然后以自己的名義生產香檳出售,收入頗豐。
在香檳產區內,你會看到比拖拉機多得多的高檔奔馳或者奧迪。只要擁有一小片屬于自己的葡萄園,就仿佛坐在了一口不斷向外噴射的油井上。土地的價格令人咋舌,一公頃可以賣到80萬歐元。同樣的面積,換到別的地方,還賣不到4500歐元。
為了保證穩定的原料來源,酒莊努力尋找可能,和獨立種植園主簽訂長期供應合同。三代種植葡萄的讓。帕特里克家,園子里是常年恒溫加熱的游泳池,室內是洛可可風格的豪華裝飾,粉色大理石桌子,沙發上搭著豹皮。
要知道,除了保證穩定的原料供應外,和種植園主簽訂長期合同對酒莊的另一大好處是,它可以大大增加年份酒的生產產量。因為年份酒必須滿足釀造來自同一年收獲葡萄的要求,這通常被認定是最好的等級,可以比普通的香檳貴賣兩到三倍。
深入到最細微之處
嚴格的工藝和技術確保了酒的質量后,LVMH接下來需要動用的法寶,就是制定成功的營銷策略。面面俱到,才能夠保證每一瓶香檳酒展示的形象都是奢華。
為此,他們深入到哪怕是最細微的環節。2006年集團在一個對700名消費者的抽樣調查后,對慧納香檳標簽給人笨重感的印象立即做出反應。很快,酒瓶上的標簽就縮小了半厘米。
如何可以在葡萄產量繼而酒產量因行業條款受限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利潤?要知道,從1927年以來,可以以香檳命名的葡萄種植地域沒有絲毫的擴增。掌門人納瓦爾選擇了從優生產策略,即提高香檳制造等級,以此提高價格和利潤。
2002年后,凱歌香檳的最低檔次從27歐元上升到35歐元。更進一步的是,酒莊還推出了專門禮品盒,配備了戶外野餐的一套餐具,外加一瓶香檳和兩個高腳杯,最低價格一下提升為65歐元。
僅此還不夠,凱歌酒莊邀請設計名家安德列。普特曼,設計一種形似豪華游艇的小型酒吧,原材料采用真皮和泛著銀光的金屬鉻,內部是兩瓶兩升裝的1988年大香檳,六盞署名riedel的世界頂級高腳杯,配以同樣數目的桌墊。一氣下來,定價8萬歐元,令普通人望而卻步。
凱歌由此強化了自身作為奢侈品的形象定位,商店里的香檳標簽價位水漲船高。
目的,卻都是一個,實現輝煌奢華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