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英
近日布谷鳥(大概學名是“大杜鵑”,我們老家方言叫“黃瓜哆嗦”)嘹亮的歌唱總會早于鬧鐘把我從夢中叫醒,讓我重溫到了自己上小學時要放麥假的氣息——那時學校放麥假就是為了讓學生幫家里干活。
一夜南風帶來晴熱天氣,沒想到在臨近小滿節氣時,2022年的夏天才正式登場。本周秋衣秋褲終于再次被脫下收藏,不知老天可否讓它們在冷秋到來以前一直休息。
如今本地的薔薇花落敗的時候,石榴花已然含苞待放,百花盛開的春天雖已離去,但郁郁蔥蔥的夏季更顯生機盎然。
一早出門,心境如晴空般敞亮,向往如花朵一樣綻放,而青春期的女兒就像小鳥似的在展翅翱翔,來日方長,未來可期。
昨晚女兒提及最近不止一位同學會來問她的學習秘訣是什么,她感嘆道哪有什么可供直接復制粘貼的秘訣,要是有秘訣自己就不用自初二起就一路磕磕絆絆地苦苦摸索,給同學的建議只能是在離中考已不足四周的時間里專心地死學。
不過女兒還說,非要總結個“學習秘訣”的話,那秘訣就是“思考+熱愛”,也就是日常形成思考習慣并熱愛學習過程。
我表示有同感。
因為常遇見家長來向我要教育孩子的秘訣以便拿去直接應用,我也覺得家庭教育很難說有什么“秘訣”,非要說有也是公開的秘密:真心陪伴、共同成長、善于反思、不斷學習。
具體地說就是家長要用心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日常對于自己和自己做的家庭教育經常反思,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學習——學習如何做家長,而這種學習會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多方面的東西。
回想我辭職后的十年陪伴歷程,家庭教育的點點滴滴除了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大都已經忘記。
其實無論孩子的學習還是家庭教育,都重在過程,結果只能看天意。只要在過程中做到了盡心盡力,就能看淡得失成敗,對于結果如何則順其自然。
我能在女兒中考前毫無焦慮,就是因為自己作為媽媽該做的都做了,所以而今才能坦然自若地體會一下“無為而治”是什么感覺。
(高英寫于2022年5月18日,四月十八,周三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