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人。這個問題會有一些其他的思考。
【明明我們現在以楷書、行書(行楷)為主,但是很多書法家卻特別重視草書,有些甚至篆書和隸書。】
為什么我們當代日常生活會以行書(行楷)為主,較為正式的場合用楷書為主。
一、現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楷書。
比如說同學們上課用的書或者一些比較正式文件,絕大部分情況下用的印刷體是經過一定變化的楷書。
有個詞”正書“,這個詞有幾種解釋:
一、特指楷書,也較真書。
二、也有說篆書、隸書、楷書都可以叫正書。
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種解釋,通用的、 規整的書體都可以稱為正書。以前規范過的通行字體為秦時的小篆,漢至魏晉隸書,之后是楷書。
沒有列入大篆,到底什么是大篆說法很多,并且大篆所包的字體有些不規整。
在正式場合或者重要場合的時候,一定會選擇非常”正“的字。比如上圖”中國書法“這種字體就是當今使用非常廣泛的一種印刷體。
清末時期書法家高云塍(音同成)的小楷,這種字體在我們日常的印刷品中,使用的頻率和宋體差不多。
所有的印刷體都是人編造的,基本上先寫下來,經過篩選,調整修改整合成字庫。
日常的印刷體原作者的字,不能時時刻刻都和印刷字體一樣。
二、日常書寫人們使用最多的是行書(行楷)。
古人沒有行楷這一說,我們中國的文化很多時候不特別的強制規定。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第一個字”永“。
有些老師教楷書會特別強調”永字八法“。天下第一行書第一個字,成了當今楷書學習最常用的范字。
所謂行書就是日常寫字寫出來的字,如果寫慢了慢到和楷書一樣也無妨,如果情緒激動代有草書也無妨。不需要強行規定。
不過行楷是一個比較強行的觀點,是當代有些人想出來的。行楷使用字多的字體是”華文行楷“如下。
這種字體大量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遭,很多商店的招牌,有些機關單位使用的都是這種字體。
【一人有感】
書法圈現在一般規定五體,篆隸草行楷。
草書從來沒有大規模地使用過,因為草書千人千面,每個人寫的差異很大。現在很多書法喜歡寫草書,某種程度上就是草書發揮的空間非常的大。
日常使用的字體,大家只要留意下日常生活不難觀察到。接著提問者的問題,為什么很多書法家不愿寫楷書和行書。
以我的知識,盡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1月11日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