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醫生根據劉阿姨的情況,為劉阿姨開了阿卡波糖,但也沒經過系統的化驗和檢查,只是醫生根據經驗所得開的藥。盡管醫生為劉阿姨開了藥,但是她擔心花錢,吃藥也是有一頓沒一頓。再加上農村人覺得糖尿病根本不是啥大病,不需要費錢去治療,照樣能吃能喝。
迄今為止,劉阿姨已經患有糖尿病5年了,之前她都沒有發現有何異常,前不久她覺得雙腳不舒服,總是很癢,而且走路走多還會出現抽筋且容易累。
但是劉阿姨都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是最近忙農活太累了。
這天家里忙著收稻子,劉阿姨沒有穿鞋,直接到田地去割稻子,卻不小心被田里的雜物割破了左側腳,劃了一個很深的傷口,只是去診所做了簡單處理后又繼續干活了。
回家后,劉阿姨開始發高燒,吃了退燒藥后仍高燒不退,診所醫生也沒有辦法,最終王叔叔和村里人一起將劉阿姨送到了市人民醫院,體溫39.5℃,隨機血糖14.3 mmol/L,左腳已經腫到比兩個腳都大了。
醫生詢問過后得知劉阿姨已有5年糖尿病病史,但患病以來從未接受過規范治療,飲食方面也從未注意。這次受傷之所以高燒不退腫痛嚴重是因為糖尿病的原因。
醫生同時采取了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為劉阿姨降低體溫,也勸劉阿姨配合做全身體檢針對性地控制血糖,并囑咐王叔叔為劉阿姨準備低糖低脂的飯菜配合控制血糖。
經過檢查后,劉阿姨每天注射胰島素并合理飲食來控制血糖,護士也會每天為劉阿姨監測血糖方便及時做出調整。
醫生每天都會對劉阿姨的足部傷口進行消毒,并囑咐抬高患肢以便促進血液循環。
經過三個星期的治療,劉阿姨的足部才有了較大的改善,肉芽組織逐步增長,血糖控制也較為理想。
在出院時,醫生囑咐劉阿姨要按時吃藥并注射胰島素,規律合理飲食,自我監測血糖,還要按時來復查。劉阿姨聽了醫生的話,回家后按醫生囑咐的進行著,1個月后的復查,劉阿姨的血糖控制的較為理想。
為什么劉阿姨血糖升高后,會對她的足部有影響,足部受傷后遲遲不能愈合,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報告中顯示:糖尿病引發足部疾病的患者高達10%,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健康人群截肢的15倍。什么是糖尿病足?血糖升高為什么會引起足部的變化?
首先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的疾病,當人體的胰島功能發生障礙,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就會出現糖尿病。我們每天都要靠雙腳走路,雙腳承擔著全身的重量,足部壓力較大,血流卻不夠豐富。同時體內血糖不斷升高,就會使血管和神經造成危害,當累及腳部的血管和神經就會誘發糖尿病足。具體原因如下:
1.下肢血流供應不足
身體的血液是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個血液循環來進行代謝,血液會優先到達身體需要的部位,以及時提供營養物質并帶走代謝廢物。
但是足部屬于身體末梢循環,位于身體的尾端,血液循環差。
即使是正常人也會發現自己的足部有時會冰涼,雙腳蒼白。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液性質也會發生變化,加之血液循環不良,受傷之后細菌極易入侵,形成炎癥,傷口遲遲不能愈合,為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久而久之,細菌越來越多,傷口越來越大,甚至潰爛發膿。
2.神經發生病變感覺異常
神經功能損害后,對于溫度、疼痛的敏感度會降低,洗腳時運用過高溫度的水可能會沒有知覺,之后會面臨雙腳燙傷的可能。走路不小心被釘子扎傷后,也不會發現,而傷口會逐漸增大,也不會引起重視,結果是傷口越來越嚴重。
3.雙腳形態發生變化
很多老人會穿不合腳的鞋子,還有的老人腳部本身就有畸形,腳底會出現老繭、雞眼等,有的腳部大拇指旁會有很大腫塊,他們都不是很重視,只有這些部位發出疼痛信號,他們才會有所察覺,之后隨便用剪刀、刀片等隨便修剪,不疼便覺得萬事大吉,之后再疼,再做如此處理,反復進行。
若在處理過程中出現感染和損傷,傷口久久不能愈合,他們才會發現異常,尋求幫助。
為了自身身體健康,不僅要關注血糖的變化,還要關注腳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異常的血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那腳部會有何變化,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很多人足部發生異常不會考慮到是血糖的原因,但事實上腳部的變化提示著血糖的變化。下面三種腳步變化,提醒你及時降糖。
1)雙腳發麻
對于發麻,很多人覺得那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不會放在心上。久坐忙于工作或者打游戲對于現在的年輕人那是家常便飯,久坐之后發生腳麻也不會太擔心。其實血糖升高也會發生雙腳麻木,只是人們沒有這方面的認識。
這是因為當血糖升高之后,外周血管發生病變,使得足部血管容易閉塞,進而使血液循環障礙,末梢循環變差,從而雙腳冰涼和麻木。另外,周圍神經也會發生病變,這種病變會伴隨麻木感,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療麻木的重中之重。
所以要及時監測血糖的變化,并發現足部的異常,爭取早日控制足部癥狀,避免愈發嚴重。
2)腳部顏色發生變化
我們平時的腳部顏色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顏色很接近,如果腳部顏色發生變化,一定要提高警惕,擔心因血糖升高而引發糖尿病足。
腳部顏色的變化也是提示血糖升高的一個重要信號,血糖升高后腳部的血液循環變差,這是因為糖尿病會使血管和神經發生病變,很大程度上使得血液變得黏稠,血液流通度就會變差,導致血流不暢,而腳部屬于人體的末梢循環,供血不足時就會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來,具體表現為腳趾發黑發紫。
所以在排除其他外界干擾因素的情況下,當腳趾顏色發生變化,要考慮到血糖升高。
3)腳部出現潰瘍、紅腫、潰爛
糖尿病患者在受傷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愈合,甚至出現出現潰爛,血糖升高會加重傷口的潰爛,血糖越高越不容易修復。腳部的這一表現比以上兩個變化更明顯也更嚴重。
首先是感染的因素。受傷之后細菌極易入侵,形成炎癥,傷口遲遲不能愈合,不僅細菌的數量增多,細菌的種類增多,這就使得腳部出現潰瘍、紅腫等。
第二是足部的血供不足、血流較差。腳屬于我們的末梢循環,末梢血管,所得到的血流是不充分的,血液所帶給的營養成分也是不足的,加之血管和神經的病變,會使得營養更加不足,腳部潰爛、紅腫的幾率就更大。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保護好自己的皮膚,注意每晚拿溫水泡腳,促進腳部血液循環。
糖尿病會引發足部發麻、足部皮膚發生變化、足部出現潰瘍、紅腫、潰爛等變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嚴密觀察我們的足部變化,以及時做出反應,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控制血糖是很多人的必修課,如果家中有糖尿病遺傳病史,或是肝臟有疾病的患者更要注重自己血糖的變化,同時關注足部的變化。我們不僅要學會自己監測血糖,更要注意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的變化。
案例中劉阿姨因擔心花錢一直沒有將糖尿病放在心上,當腳部受傷后也沒有注意到糖尿病的嚴重程度,而是簡單的在診所做簡單的處理,而為時已晚,發生了很大的潰爛和嚴重的高燒。所以,我們不能對糖尿病掉以輕心,要關注身體的變化,有病要及時治療。
糖尿病對于足部的變化,我們也要及時關注,足部發麻、顏色發生變化和出現潰瘍、紅腫、潰爛等變化,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1]王愛紅,薛婧,許樟榮.糖尿病足臨床治療進展與展望[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2,14(07):643-649.
[2]吳欣蕙,段瑞祥,梁桂花,侯文潭,程國鵬,楊兵全,姜玉峰,李秋.糖尿病足的快速轉診路徑[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2,14(06):633-637.
[3]何浩韞.糖尿病足潰瘍影響因素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2,37(06)
:30-32.DOI:10.16286/j.1003-5052.2022.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