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7K字,圖片17張,一個目的:帶小白入門易經!徹底解決很多人縱使有《易經》解讀的書籍還是看不懂的問題!
解讀《易經》的書籍特別多,但是很奇怪還是有很多人說看不懂,如果《易經》都看不懂,那其它這一類的書籍就更不用看了,因為《易經》是所有數術類書籍里面,當代人(不管是正統教授還是江湖人士)解讀的最白話,最詳細的古籍之一。
個人認為很多人說看不懂,不是看不懂,而是對于《易經》感覺沒法下手!比如乾卦,每一個字都認識,譯文也能看懂,但是就是感覺入不了門,什么原因?
因為你不知道怎么看譯文!
比如,初九是啥?用九又是啥?
卦辭是解釋的什么?
爻辭呢?
它們什么關系?
還有象辭呢?
孔子的十翼又是什么?要不要一起看?
如果你已經是大神了不要笑!這篇文章就不是給大神看的,是普及小白入門的!說白了就是一把帶你入門的鑰匙,此文能打開大門,帶你進去,但是你能悟多么高,那是后面的問題。
所以已經入門了的,成神了的,可以不用看了,謝謝。
在正式解釋《易經》細節(jié)之前,我先說一個大的原則,這個是所有《易經》書籍里面都會說到的,就是《易經》的象、數、理三原則。
一、象、數、理三原則
為方便理解,我舉一個例子。
什么是象呢?
“象”,今天我寫文章也好,或者是錄制視頻分享《易經》內容也罷,我是以什么形式呈現給各位的呢?以文字還是視頻?還是錄音等等,這個外在的表達形式就是象!各位可以理解為表象!
“理”,我講課或者寫的文章的內容是什么呢?表達了一個什么意思呢?有什么道理呢?這個就是課程的理!它側重于內涵。
“數”,數就很簡單了,我一篇文章有多少字?我的課程有多么長,這些都數!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是能夠逃脫“象、數、理”三個基本法則!
一聽是不是都能理解,但是感覺有點廢話,沒關系,你先知道這么個事,不用理解多么深,慢慢來,我還會舉例子。
所以,在研究《易經》的時候,有的人從"理"來解釋《易經》,有的人從"象"來解釋《易經》,有的人從"數"來解釋《易經》。其實這些都是不全面的,都對但也都不對,就像你理解我的一個課程,最好三個方面立體理解。
看電視也好還是讀古籍,在古代,諸葛亮掐指一算,什么都知道,很多人說這是胡說八道!掐指只是一種外在表現,要真的懂易經是可以做到的!為什么?
因為易經里面就歸納包涵了象、數、理這三個萬事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就像是萬有引力定律一樣都可以計算出來的,外人看來很玄幻,其實它也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只不過是很多人不了解罷了!
另外諸葛亮掐指一算,八卦是要排有手掌上的,具體解釋這里不說,我盡量控制文章長度,直接上圖。
關于象、數、理,如果上面的例子還不理解,我再舉一個。
比如說,我們搖色子,有的人六個色子能夠搖成一柱,還有更神奇的,有的人想多少點,就可以搖出多少點!
搖色子拿起色子來開始搖晃,以及最后多少點,這個就是象,就是外在看起來的表象;
這里面我們?yōu)槭裁匆獡u色子!我是為了搖大還是搖小?以及我們使用了什么方法讓它大或者小,用易經里面來解釋就是“理”;
我們搖的時候搖了多少次,頻率是多少,一切與數有關的具體操作就是數。
“象、數、理”總結一下就是:一個事物都表象(象),外象形成的原理(理),以及具體發(fā)生過程,具體數據(數)。
下面這句話比較重要:
所以《易經》的每一個卦、每一個爻、每一個點,都包含著理、象、數三個意思,這也是為什么古人用它可以來做推測的根本原因!只要發(fā)生變化,就包含了理、象、數。
如果一個人的智慧明白了理、象、數的道理,就會知道事物的變化,每一個現象,到了一定的數量,一定會發(fā)生變化,就如同哲學里面量變引起質變一樣。
以上就是從宏觀的層面來理解“象、數、理”,接下來要進入微觀層面了,我把“象、數、理”帶到“卦”里面,我慢慢講。
二、卦里面的“象、數、理”
1.卦里面什么是“象”?
“象”有兩種。
第一種是“卦象”,即八卦與六十四卦所象征的事物、含義;
第二種,是“爻象”,即卦中各爻所象征的事物。
什么是卦,什么是爻呢?
一個乾卦由六個爻組成!卦象就是對整個乾卦的解釋,爻象就是對每一個爻的解釋!
看圖:
2.卦里面什么是“數”?
“數”也有有兩種:
第一為“陰陽數”,比如奇為陽數,偶為陰數,比如2是偶數也是陰數,3是奇數也是陽數;
第二為“爻數”,即爻的位次,就是說這個爻在第幾位上,比如第二爻,第三爻,二、三就是爻數。(這里我先不說是九還是六)
“數”又可體現為“空間之數”(卦與爻的位置)和“時間之數”(如“困”之時、“隨”之時、“需”之時),這個不理解的話以后文章會慢慢講。
要特別注意:“象”與“數”是密不可分的!
為什么《周易》在古代可以用來做推測?因為《周易》正是研究這千變萬化中的的運行的規(guī)律的。規(guī)律也存在變與不變,總的規(guī)律是相對來說不變的,但是階段性的規(guī)律則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
我還是舉個例子方便你去理解。
《周易》誕生在黃河流域農耕文化上:
以農耕時間來說,春天有春天的規(guī)律,秋天有秋天的規(guī)律;
以農耕空間來說,山有山上種植的規(guī)律,洼地有洼地種植的規(guī)律;
但從黃河流域農耕的總體規(guī)律上來看,春種秋收大致不變!
這就是變與不變!
3、什么是“理”?
那么在卦里面什么是“理”呢?理就是卦、爻為什么為會變?變的原理是什么?這個是最多的,也相對來說是復雜的。
今天關于爻變的理我先講最主要的四個:“承”“乘”“比”“應”,知道這四個你就可以入門了,但是在講這四個之前,我得先把“爻”講一下。
4、爻
爻是組成卦符的基本符號,爻就是一個卦里面的一部分。
我們得明白:每一爻的爻位特征和各爻關系是非常復雜的(后面跟著我慢慢講你就知道了),爻的復雜變幻規(guī)則與萬事萬物的復雜關系是相一致的。
爻也是某種事物在某種特定條件下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反映。古人用爻來推測的“密碼”就藏在“爻位”和各爻關系之中。
破譯爻象密碼的關鍵也在于此。爻象中所隱含的哲理,正是通過爻位特征和各爻關系來體現的。
要想了解爻象中所隱含的哲理并讀懂爻辭,我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爻位特征和各爻關系的各種類型。
5、先說一下爻位特征。
六十四卦的每卦各有六爻,自下而上分別稱為初、二、三、四、五、上,區(qū)分出六個高低不同的等次,這里注意第一爻書里面不說第一爻,叫“初爻”,同樣第六爻叫上爻!
從六個爻位所處的地位來說,用古代人的社會地位為喻,初即為庶民,二為士人,三為大夫,四為王公、侯,五為天子,上為太上皇。
從六個爻位代表的事物的發(fā)展階段而言,
初位是發(fā)端萌芽階段,應潛藏勿用;
二位是嶄露頭角階段,應適當進取;
三位是功,業(yè)小成階段,應謹慎防兇;
四位是新入高層階段,應警懼審時;
五位是圓滿成功階段,應注意處盛戒盈;
上位是發(fā)展終極階段,應注意窮極必反。
《乾》卦六爻最為典型,其他卦的爻位也可用此原理觀察。此外,六爻中有為主之爻,稱為“卦主”,卦主多取第五爻(上卦之中位)。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皇上被稱為九五之尊的原因,因為九五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第六爻!
6、什么是“位”?
《易傳》認為卦爻吉兇的基本原理之一便是陽爻須居陽位,陰爻須居陰位,這稱為當位或得位。如果陽爻須居陰位,陰爻須居陽位,即為不當位或失位,當位則吉,失位則兇。
自下往上數,比如:第一、三、五爻。
數字一、三、五為陽數(奇數為陽),而一、三、五爻又為陽爻!陽數對應陽爻,那么就是當位。
反過來有人問,如果三為陽數,而三這個位置(第三爻)又是陰爻(?),那說明什么?
那就是不當位!
7、何謂“當位”?如果理解了上面的“位”的含義,“當位”自然就理解了。
上面說過爻位有當位、不當位之分。凡陽爻處于陽位(初、三、五為奇數,為陽位),陰爻處于陰位(二、四、上為偶數,為陰位),均稱為“當位”,象征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符合規(guī)律(遵循正道);
反之,凡陽爻處于陰位,陰爻處于陽位,均稱為“不當位”,象征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違反規(guī)律(背逆正道)。
“當位”“不當位”又分別稱為“得正”“失正”。
以《屯》卦(?)為例。
初九、六二、六四、九五、上六這五爻當位,只有六三爻不當位。
雖然一般說來,當位為吉,不當位為兇,但也不能以此為絕對標準,還要看其多種因素,做綜合考察,這個就是后面文章每一卦要具體給各位分析的,各位先記住一個整體原則。
同時,當位與不當位也會有發(fā)展變化,所以當位者應守正防兇,不當位者應趨正求吉。
補充一個觀點:三國時易學家王弼說,初、上兩爻不存在“當位”“不當位”的問題,因為初爻位卑勢危,陰陽處之皆當深藏勿進;而上爻位極勢危,剛柔居之都應謹防衰危。
上述爻位特征的種種類型,都是剖析爻象的依據。
三、各爻之間的關系
在六爻之間,根據各爻的位次、性質、遠近距離等關系,最主要的就是“承”“乘”“比”“應”四大關系,下面我一個個說。
1、什么是“乘”?
凡相鄰兩爻,如陰爻在陽爻之上,稱為"乘剛”,簡稱“乘”,如泰卦,六四乘九三等。
象征弱者(柔者)乘凌強者(剛者),“小人”乘凌了“君子”,爻義往往不吉。如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之上,則這幾個陰爻對這一陽爻都可稱“乘”。
2、什么是“承”?
相反,凡相鄰兩爻,如陰爻在陽爻之下,則被稱為“承剛”,簡稱“承氣象征卑微者(柔弱者)順承尊高者(剛強者),請求援助。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六四爻承九五爻等。
這時爻義的兇吉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兩爻陰陽當位者為吉,兩爻陰陽不當位者多兇。如一個陰爻之上有幾個陽爻,則這一陰爻對幾個陽爻都可稱“承”。
3、何謂“比”?
凡相鄰兩爻,都可稱為“比”(比近)。兩爻互比,象征事物處在鄰近環(huán)境中的作用與反作用,這個還要再通過兩爻的陰陽承乘關系加以分析。
4、什么是“應”?
“應”各位可以理解為“呼應”“感應”。
在一卦中,下卦三爻與上卦三爻在相應位置上是兩兩對應的(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
對應之爻,如為一陰一陽,則互相感應,稱為“有應”;如果都是陽爻,或者都是陰爻,不能感應,就稱為“無應”。
在剖析爻象時經常用到,這象征著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與矛盾、對立的運動規(guī)律。
各爻之間的承、乘、比、應的關系相當復雜。比如,“應”就常常受到承、乘、比的影響,這構成了復雜的關系網。而各爻關系又與各爻的爻位特征的種種規(guī)定性交織在一起,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非如此也不足以反映萬事萬物的復雜變化。
在這里,以六爻的變化模擬事物錯綜復雜的變化,六爻又是某種事物在某種時空中的象征。所以爻象的推演程式是十分繁復多變的。只要在每一卦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運用我們所提到的破譯“密碼”的要訣,執(zhí)簡來馭繁,《周易》這座神秘迷宮是一定可以解開的。
我們繼續(xù)往下解釋,我再補充幾個。
5、什么是“中”?
《易傳》提出“中”的觀念,認為上下卦之中位即第二、五爻往往決定卦的吉兇性質,因為“中”或“中正”為事物的穩(wěn)定合理狀態(tài)。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是因為第二爻處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處于上卦之中位,這兩個位置優(yōu)越,稱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為不偏的含義。
陽爻居中位,則有“剛中”之德;陰爻居中位,則有“柔中”之德。如果剛好陰爻處于第二位(六二),陽爻處于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這是最完美的,在爻位中是最為美善的象征。
《周易》崇尚“居中”“中正”,符合先秦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所以你知道蔣介石為什么改叫蔣中正了吧!這個寓意是非常好的!
很多人罵凱申公太水,只能說他碰到了教員,在凱申公的同類里面他還真是最能打的一個!這個就不贅述了,我們繼續(xù)說原理。
四、《周易》古經的解讀方式
每一個卦里包含有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
我以《乾》卦為例: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1“?”這個就是卦畫,就白了就是卦的符號。古代的卦是畫的,這個一定要注意,不是寫的,是畫出來的。
2標題就是是卦的名稱和爻的名稱。比如乾卦這個就是卦的名稱,64個卦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名稱。
初九、九二這些就是爻的名稱,不懂的可以看一下前面的圖片。
卦辭在爻辭前,較簡單,一般作說明題義的作用,也有幾個卦內容較多,從卦辭寫起,與爻辭連續(xù)。
這里再說一遍,卦辭就是對整個卦的解釋,爻辭就是對每一個爻的解釋。
卦辭之后還附有以“《彖》曰”“《象〉〉曰”開頭的兩段文字,這就是相傳為孔子所作的《彖傳》和《大象》,分別解釋卦辭和卦象,總之這兩個也都是解釋卦的。
爻辭是對每一爻的解說。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卦、《坤》卦分別多一用爻,共三百八十六爻。“一”屬陽爻,稱為“九”;“?”屬陰爻,稱為“六”。
卦畫由下而上排列,第一爻稱“初”,表示時間的變化,包括今天農歷我們說初一、初三等等,也是指時間,兩者都是一致的;
第六爻稱“上'表示六爻可象征空間的變化;
一個卦六個爻,古人之所以能夠推測就是利用了它的時間與空間規(guī)律的變化。
其余依次稱二、三、四、五,爻辭之后都附有以“《象》曰”開頭的幾句話,是傳為孔子作的《小象》,用以解釋爻辭的,這里你知道是解釋爻辭的就可以了。
卦爻辭的內容一般分為前后兩部分:
前部分描述具體事物,具體事物的性質可分天象、人象兩類。
后部分為占斷辭,直接論斷吉兇、禍福,常用占斷用語可分三類:
吉利的描述:元吉、大吉、吉、無不利;
中性的描述:無譽、無咎;
兇險的描述:吝(困難)、厲(危險)、悔、咎(過錯)、兇。
兩部分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具象的卦爻象描述的是當下的因,抽象的占斷辭是由卦爻象推測占斷的未來結果。
具體內容已經按照小管家的建議進行修改,總之你知道都是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容就對了。
五、十翼
前面提到《象》曰等都是孔子寫的十翼里面的,為了你能看懂別人書里面的解釋,我把《十翼》具體都是寫的什么大體做一個概括。
《周易》最初只指周文王所作的《周易》古經,阮刻十三經是目前比較公認的古經版本,現在所說《周易》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周易》古經上、下篇,另一部分是《十翼》十篇。
由于六十四卦的卦爻辭(即“經文”)寫得太簡單古奧,相傳孔子又對經文加以必要的注釋,這就是《周易》的“傳文”。
易傳共有《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七種,計十篇,稱為“十翼”。
十翼意思是說這十篇文字是“經”的羽毛。說白了就是幫助你理解的,所以你再看到“象曰”“彖曰”等就不要一臉懵了,知道是孔子寫出來的解釋卦辭或者爻的就可以了,至于是什么內容你就根據書里面一卦一卦對應著來看。
這“十翼”是:
1、《彖傳》上、下兩篇。彖,斷也,是斷定一卦之義,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和卦辭的。相對來說,《彖傳》的解說距《周易》本義最近,所以今天你看很多人的書里面都會有“彖曰”這兩個字,你知道是孔子寫的解釋卦辭的就夠了。
2、《象傳》上、下兩篇,是用來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的。《象傳》又分為《大象》《小象》。《大象》解釋卦象,附在《彖傳》之后;《小象》解釋爻象,附在爻辭之后。
注意:有些書原在《乾》卦中,《大象》《小象》未分列,自《坤》卦起,《小象》附在各爻辭之后,這個你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3、《文言》,只解釋《乾》《坤》兩卦的卦辭和爻辭,其它卦是沒有的。
這是再補充一點,以上三種本來是和“經”分離單獨成篇的,因為這些與“經”文關系密切,后人便將《彖傳》、《象傳》拆開分別附在有關“經”文之下,《文言》附在《乾》《坤》兩卦《象傳》的后面。所以你今天看都是綜合在一起的了。
4、《系辭傳》上、下兩篇,是《周易》的通論通篇整體的介紹,最具哲學價值,個人認為確實經典。
5、《說卦傳》,主要記述的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經卦所象的事物,這個是關于八經卦的,就是三畫卦。
6、《序卦傳》,解說六十四卦的順序的。
7、《雜卦傳》,解說六十四卦的卦義的。
上述四種各自獨立成篇,列于“經”之后。
在《周易》古經產生五百年之后才出現《易傳》,《易傳》使《周易》由最初的占筮書發(fā)展成為體系完備的哲理著作。
理解了上面這些你再去看別人的書你就知道“象曰”“彖曰”,每一卦的解釋是什么,爻解釋是什么,你先把經文、解釋看懂,然后才考慮怎么用,總不能不會走,就要跑吧。
再給各位附上兩張表格,方便各位查閱。
附1:64卦方位圖
此圖十分重要,若要了解易經必須要備好此圖,目前我已經開始寫關于此圖的文章,目的就一個,讓各位按照規(guī)律在1小時之內輕松記住此圖!
附2
這張圖我說過它的演化原理,文章也比較長,如果有誰真的記憶力比較好,又不需要知道它的原理,非要挑戰(zhàn)自己記憶力的話,我可以告訴各位一首詩,讓你事半功倍!并把記憶訣竅告訴各位。
六十四卦八宮七律詩 :
乾:姤遁否觀剝晉有
狗蹲否觀剝雞油聯想解釋:
大熱天(乾),一只狗蹲著,眼睛帶上黑套不看(否觀)。前腳一只在另一只在剝那種象膏油一樣的雞油(是不是太干了,吃完雞,剩下的油都干成一張一張的了)。
坎:節(jié)屯既革豐夷師
節(jié)頓既革豐夷師聯想解釋:因洪水(坎),火車上一節(jié)車廂脫了,慢慢停頓下來。“既然這樣,那么我們就把它上面的貨物革命了(分了)”,一位豐滿的外族(夷)女老師這樣說。
其它的依次類推!
艮:賁大損睽履孚漸
震:豫解恒升井過隨
巽:小家益無噬頣蠱
離:旅鼎未蒙喚訟人
坤:復臨泰壯夬需比
兌:困萃咸蹇謙小妹
用這樣一首七言八句七律詩來記憶周易八宮六十四卦是不是更輕松?其實這個方法也是最強大腦里面的方法,就是聯想法夸張法,或者記憶宮殿等等,但是我還是建議各位能夠理解它的原理。
知道了以上基本原則你再去看別人注解的書你就知道,《象》《彖》等等分別解釋的是什么,當然這個只是基礎入門的,知道這些就是類似于一個目錄,然后具體含義根據每一個卦來詳細看!
后面我會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易經所有重點全部講解一遍。
北冥木木,專注易經風水、周易國學、中醫(yī)文化深度揭秘,系統學習易經,快速入門,弘揚傳統文化,讓你擁有別人不知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