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丹溪心法》
【組成】:黃芩炒 白芍炒 龜板炙,各一兩(各30g) 黃柏炒,三錢(9g) 椿樹根皮七錢半(22.5g) 香附子二錢半(7.5g)
【用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6g),空心溫酒或白湯送下(現代用法:酒糊丸,每服6g,日2次,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滋陰清熱,固經止血。
【主治】:陰虛血熱之崩漏。月經過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紅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脈弦數。
【證治機理】:本證由陰虛血熱,損傷沖任,迫血妄行所致。
①肝腎陰虛,相火熾盛,損傷沖任,迫血妄行——以致月經過期不止或下血量多。
②陰虛火旺——故手足心熱。
③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會,肝腎陰虛——故腰膝酸軟。
④舌紅、脈弦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治宜滋陰清熱,固經止血。
【方解】:
①君藥:
龜板——滋養肝腎,潛陽制火;
白芍——斂陰益血以養肝。
龜板+白芍——二藥合用,肝腎同補。
②臣藥:黃芩——清熱瀉火止血,黃柏——瀉火堅陰。
③佐藥:
椿根皮——苦澀而涼,固經止血;
香附——又恐寒涼太過,止血留瘀,故用少量辛苦微溫之香附行氣以助活血,并有調經之效,亦為佐藥。
④諸藥合用,使陰血得養,火熱得清,氣血調暢,諸癥自愈。
【配伍特點】:甘寒輔以苦寒,意在壯水瀉火;酸收佐以辛行,意在澀而不滯。
【運用】:本方為治陰虛血熱之月經過多及崩漏的常用方。
【辨證要點】:以血色深紅甚或紫黑稠黏,舌紅,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鑒別】:固經丸與固沖湯
①相同點:二者均能固經止血,用于治療沖脈不固所致的崩漏及月經過多。
②區別:
a.固經丸:以滋陰清熱為主,主治陰虛血熱之崩漏或月經過多,癥見血色深紅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脈弦數;
b.固沖湯:以補氣固沖攝血為主,用于治療脾腎虧虛、沖脈不固之崩漏或月經過多,癥見經血色淡質稀,腰膝酸軟,舌淡,脈微弱。
【第十版方歌】:固經丸用龜板君,黃柏椿皮香附群,黃芩芍藥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第八版方歌】:固經龜板白芍藥,黃柏香附與椿根,陰虛血熱經量多,滋陰清熱以固經。
【第七版方歌】:固經龜板芍藥芩,黃柏椿根香附應,陰虛血熱經量多,滋陰清熱能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