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APASL召開了一個國際工作會議,即“APASL的共識建議:丙型肝炎(HC)的管理”。工作組由來自亞太地區的肝病專家組成,于2015年3月13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會議中心。此次會議根據新的數據,討論并修訂了新的草案。共識會議的參與者評估了引用研究的質量。關于HC的治療,指南共有13點主要意見。
所有失代償期肝病患者均可用無IFN方案的治療。新出現的數據表明,以SOF為基礎的治療聯合或不聯合LDV(HCV GT-1)或DCV(HCV GT-3)用于這種患者可能是有效的,應治療12~24周。預期的持續病毒學應答率在70%~90%。(B1)
所有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均可使用上文提到的無 IFN的治療方案,以SOF為基礎的治療聯合或不聯合LDV(HCV GT-1)或DCV(HCV GT-3)阻止移植后再復發,應至少在肝移植術前3個月使用。如果病毒清除持續時間>4周,移植后的再感染很可能被阻止(A1)。通過治療,多少患者由于MELD或CTP分值改善而免于肝移植還不清楚。因此,對于MELD分值較高的患者在移植后使用無IFN的治療比移植前治療要好。 (C1)
(1)肝移植術后HCV的復發應采用無IFN的方案治療3個月。移植后1~3個月開始治療是合理的。對輕度肝病的患者而言,這些方案可能包括SOF/LDV或DCV和AbbVie 3D方案(RI改進的PTV,OBV和dabuvir)。如果使用后者,使用環孢霉素和他克莫司時需要劑量調整(劑量明顯減少)。對于嚴重的肝病,有證據表明,使用以SOF為基礎的治療聯合LDV(HCV GT-1)或DCV(HCV GT-3)的方案(B1)。
(2)隨著移植后通用抗病毒治療方法的引進,免疫抑制問題在這一類人群中與其他肝移植患者中相同,雖然免疫抑制藥物劑量可能需要根據方案而要做劑量的適當調整。(C2)
(1)感染HCV的患者應至少每年進行早期HCV相關性腎病的蛋白尿和血尿篩選。(B2)
(2)維持血液透析(CKD 5期)可顯著引起醫院感染的風險。因此,必須嚴格遵守預防醫院感染的標準預防措施。(A1)
(3)血液透析者在首次行血液透析或從另一個血液透析者轉移時應進行HCV的血清學檢測和HCV RNA的RT-PCR的檢測。(A1)
(4)長期血液透析者及腎移植患者應每6~12個月行抗HCV抗體的檢測,當ALT不明原因升高時,應行HCV RNA的RT-PCR檢測。(B2)
(5)感染HCV的透析患者,肝活組織檢查不是強制性的,但當結果影響治療決策時或當肝臟疾病的進展需評估時應建議進行肝活組織檢查。(B2)
(6)PEG-IFN聯合或不聯合RBV推薦用于感染HCV的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輕度CKD患者[即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60 ml/min]。(B2)
(7)SOF的標準劑量的SOF /LDV的FDC、西咪匹韋(simeprevir, SMV)、3D可以用于輕至中度腎損傷(即Ccr 30~80 ml/min)患者的治療或再治療。這些藥物沒有用于重度腎損傷(即Ccr<30ml/min)或終末期腎臟疾病的臨床試驗。(B2)
(8)強烈建議透析單位的工作者定期監測HCV血清學檢查。(B2)
(1)在作暴露風險評估或檢測前建議HCV感染者應常規篩查HIV。(A1)
(2)HCV/HIV共同感染的有晚期HIV疾病(CD4<100 /μl)者應接受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HCV的治療應推遲到免疫功能提高時,最好是直到CD4> 200/μl。(A1)
(3)CD4計數在100~350 /μl之間的HIV/HCV共感染時,初次HAART應在HCV治療前。(A1)
(4)HIV/HCV共同感染的患者,其CD4> 350/μl時應先考慮抗HCV治療,而不需要進行HAART治療。(A1)
(5)不管肝纖維化分期,HIV/HCV共感染者應提供與其他沒有共HIV感染者一樣的抗HCV治療或再治療方案。(B1)
(6)在亞洲地區,DAA尚不可獲得,仍推薦PEG-IFN聯合RBV治療HCV感染者48周;基于體質量的RBV劑量應考慮用于HCV GT-1患者。(A1)
(7)RBV或DAA為基礎的HCV藥物與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誘導藥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A1)
(8)LDV與含替諾福韋(tenofovir, TDF)的方案共同使用時,不應用于Ccr<60 ml/min的患者。(B2)
(9)當已知藥物可增加TDF血藥的水平時,建議監測基線腎功能并定期常檢測腎功能。(B2)
(10)Tipranivir、cobicistat、elvitegravir(依賴更多的現存數據)不應與SOF / LDV的FDC共同使用,tipranivir不應與SOF共同使用。(B2)
(11)3D不應與RI改進的lopinavir,efaverinz,rilpivirine,darunavir共同使用。(B2)
(12)當為了提高HIV的PI活性時,若同時使用3D需調整RI的劑量。(B2)
(13)SMV不能與efaverinz,etraverine,nevirapine,cobicistat,或任何HIV的PI共同使用。(B2)
(14)不推薦使用含telaprevir或boceprevir的單藥或聯合PEG-IFN、RBV或DAA的治療方案。 (A1)
(1)在HCV感染者中建議常規行HBsAg篩查,特別是在靜脈吸毒者或其他等高危人群。(A1)
(2)在感染HCV的HBsAg陰性患者中,不建議常規檢測HBV DNA。(B1)
(3)在共同感染的患者中,需行肝細胞癌篩查試驗,包括肝超聲檢查及甲胎蛋白水平測定。(B1)
(4)HCV/HBV共同感染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療標注同HCV單獨感染時一致。(B2)
(5)在開始治療前應確定哪種病毒在雙重感染時占主導地位。當HCV是主導復制病毒時,治療方案與HCV單獨感染時相似。(B1)
(6)在任何時間,HBV DNA水平提高,需適當的開始抗HBV治療。(A1)
(7)當TDF與DAA或其他可以提高TDF濃度的抗病毒藥物共同使用時,需評價基線腎功能及定期檢測腎功能。(A1)
(8)TDF、LDV共同使用時不建議用于Ccr<60 ml/min的患者。(B2)
(9)SMV和3D與LAM、TDF共同使用時無顯著的臨床相互作用。(B2)
(10)HBsAg陰性的HCV患者建議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種。(A1)
作者:張瑩,冷雪君,申姣春 譯,顏學兵 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