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市城鎮范圍內擁有合法住所的,允許就地入戶。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田桂丹 實習生 林穎) 一方面城市土地緊缺,另一方面流通受限的農村土地卻出現分散、閑置等問題。記者昨日從廣州市國土房管局了解到,農村土地流通利用問題可“破局”,《關于加快推進我市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已出臺,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到2016年,廣州全市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68萬畝以上;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00萬畝以上,基本農田平均質量提高一個等級以上,實現耕地資源的數量管控、質量管理和生態管護“三位一體”。
綜合整治后新增農用地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原土地使用者享有優先耕種的權利。實行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民可依權屬獲得流轉收益。
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一戶只能有一處宅基地。但事實上,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戶多宅”現象。
此次《實施意見》首次提出,綜合整治范圍內,農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可給予一次性貨幣補償或等價置換商品房。自愿退出宅基地并流轉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在本市城鎮范圍內擁有合法住所的,允許就地入戶,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享有與本地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各有關部門應協同落實醫療、養老、教育、就業、戶籍、住房等保障和服務。
意見反饋:
公告期間(2014年12月30日—2015年1月8日),公眾可登錄市國土房管局政務網站(http://www.laho.gov.cn)下載及閱讀《實施意見》,并可通過郵寄、電子郵件或傳真等方式向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土地規劃和耕地保護處反饋意見和建議(地址:廣州市豪賢路193號23樓,郵編510030;電子郵箱:411679964@ qq.com;傳真:83367003)。
(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