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壽有三不過,子孫福氣多”,家里老人過壽都有哪些講究?
生,在自己的哭聲中來,在他人的哭聲中去。
我們會銘記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常常也會有親朋好友一起慶祝,這叫“過生辰“。《尚書·洪范》有云:“五福者,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壽”久也,即生命長久之意,為老年人過壽,一是希望長輩能健康長壽,二是告誡后輩要孝親尊老。俗話說:“壽有三不過,子孫福氣多。”家里老人過壽也是要有講究的!傳統認為,以六十年為一循環,六?十?年一個甲子,所以六十歲是第一輪花甲年。只有過了六十歲?才有資格過壽,?低?于?六?十?歲?是不?能?過?壽?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總結,當人們到了60歲時,也就經歷了所有的大起大落。其心境也變得很平靜了,聽什么都變得很順耳了,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境界,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認知境界。所以,六十歲是一甲子的結束,亦是新一輪循環的開始。六十歲以前還是青壯年,六十歲以后就要開啟全新的人生境界,所以很多人在六十歲的時候,會邀請身邊的親朋好友慶祝。如果不到六十歲就大慶的話,身邊的人會以為你已經老了,可能是命不久矣,這對老人來說是很不吉利的。所謂“父母在,不言老”也是這個道理,所以說父母在的時候,原則上是不過壽的。雖說六十歲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六十歲的時候,父母健在,也不宜大肆慶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在世時,子女不過大壽主要是基于尊老愛幼、孝道觀念的體現。過大壽意味著自己進入了晚年,然而父母還在世,自己仍處于孝道的責任之中,又怎能言老呢?此時,為人子女的責任就是為父母慶祝生日,多陪伴他們、孝敬他們,讓他們過上幸福的晚年。同時父母在世時,子女過生日更多的是以“長壽”為主題,表達對父母健康長壽的祝愿和感恩之情。俗話說“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中國人講究一個物極必反,“九九”在老人眼里是極數了,再往后意味著要走下坡路了。而且在這個年齡段舉辦壽宴,需要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和意愿,過度繁瑣的慶祝活動,可能會折騰老人的身體。過壽就是一起慶生,寓意就是家庭和和美美,歲月長長久久。我們賀壽,其實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就可以,賀壽賀壽,賀的是長壽,要的是開心,也是在表示孝心。如果因為過壽,而使老人大受折騰,身體不舒服,那就得不償失了。其實我們盡孝身旁,多多陪伴,多多和父母聯系,他們健健康康的,就是最好的福氣。老人們的心愿不強求大張旗鼓的慶祝活動,而是以安靜的方式慶生,享受家庭團聚的溫暖。所以,對于九旬老人來說,家人的陪伴和孝敬,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最好的生日禮物。年輕的時候我們很難領悟到很多事情的意義,因為那時光陰充足,時間長得讓人可以任意揮霍。因為時間不等人,對老人們來說,唯一的慰藉就是,子孫圍繞的快樂。“壽有三不過,后代福氣多”,從本質上來講,依然是在傳承一個字:“孝”。古人的這個不過壽,它的寓意還是在尊老,尊重生命,還是在期盼老人健康長壽。如果你已經步入老年,希望你能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盡享天倫之樂;如果你還年輕,那就珍惜少年時,多多陪伴家中的老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