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文寫作中的五個矛盾與應對

 寫作過程包含一個個的小任務,我們不斷地開始、進步,然后完成一項項復雜的挑戰。在這一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或者同一時間,你可能需要使用許多不同的技能,調動各種可能的傾向。有些學者將寫作喻為一項最為復雜的技藝,認為它需要寫作者在神經、體力、認知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具備一定的實力。另外有一些學者則認為即使寫作對寫作者的技藝和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他們仍然有可能讓這個工作變得簡單——至少可以簡單到處理起來得心應手,而且還能效果不錯。在羅伊娜·默里和薩拉·穆爾所著的《論文寫作手冊——一種新方法》中,就較為贊同上文所提到的后一學者的觀點,即所有學術人員都能寫作,而且還能寫得不錯。但在達到這一效果實際上會經歷寫作過程中各種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阻力與拉力。

寫作包含了開始與結束,這兩者都需要不同的傾向。寫作需要聽從別人的意見,但是也需要你有自信心,需要你愿意表達自己的聲音、觀點與解釋。寫作可能需要我們對不同作品的細節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同時它又需要我們將這些細節置于更廣闊的背景下,需要我們從更廣闊的理論背景去發現和解釋這些細節之間的聯系和不同。我們對某一現象的認識和發現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其進行的描述,但是我們的感覺(更詳細地說是我們對自我的感覺)更會影響到我們的寫作。寫作中創造性的一面需要一點混亂與運氣,但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寫作,我們更需一點秩序與紀律。因此,相關矛盾值得我們認真體會,細細品嘗。


一、矛盾一:寫作的開始與結束

開始與結束這一矛盾的存在基于這樣一個事實:開始一項寫作任務所需的技能在質上明顯不同于推進并完成這項任務所需的技能。顯然,開始不同于堅持與完成,這個事實經常成為人們寫作中的障礙,因為寫作需要我們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假如對此認識不清,問題就會出現,而且很難克服。

很多講師、教授和學者做事時都有些虎頭蛇尾,并因此背負罪惡感。他們在開始某項寫作時,一般都雄心勃勃,但是由于不同的原因,許多人都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慢慢喪失激情,之前的想法也付諸東流,結果一無所獲。需要承認的是,許多博士論文、研究論文、期刊論文或者書籍的章節都是由于一些正當的原因而停止的,但是有一些則不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在開始寫作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激情與自信。但是,好的動機和開始并不一定就能換來好的結果。很多作品就只開花不結果,或者至少其結果總是讓人不太滿意。

為什么我們中的許多人雖然開始了一些項目,但卻最終停止?寫作經常會讓人們倍感壓力,而人類的本能則促使我們去逃避這種壓力。在一開始,這種危險可能并不明顯,后來,隨著工作的推進才逐步顯露。此時,假如我們不能夠克服自己的恐懼感,不去尋找一些“安全機制”來指導我們的工作的話,我們就有可能放棄許多非常重要的極具前景的工作。

在寫作過程中一些關鍵的階段,我們可能面臨一些批評,這些批評可能讓我們倍受打擊。我們可能會遭遇一些惡評,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戰——對某些人所提到的關于我們工作的最基本方面,我們之前可能從未考慮。隨著寫作的推進,你可能對你所寫的領域愈發熟悉,隨著你對自己工作性質的深入了解,以及認識上的簡單轉向,你可能需要全盤推翻自己原先的工作。對一個流派傳統的認識不清,也可能會讓你不得不返工。我們也經常很難將寫作與學術和專業生活的其他方面融合到一起,這可能讓我們感到寫作與我們工作的其他方面存在隔閡。

在工作的某個階段,我們可能很難自力更生地寫出一些超出自身能力要求的作品,或者很難將自己不成熟的作品給那些非常具批判精神的讀者去看。相反,為了使自己免受被批判的煎熬,我們可能非常羞澀,不愿意將自己的作品給別人看——但別人的審查卻可能幫助我們改善它。寫作中止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來自生活,生活會讓我們分心,這種分心可能常常無法避免,而且時間頗長。等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一開始呈現在我們頭腦中促使我們寫作的那丁點火花可能早已被忘記了。另外,有些學者經常說他們對論文寫作的要求和傳統已經不再感冒,因為他們感到寫作好像遏制他們去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它只要求你以一種虛偽蹩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必須遵從某一“流派”的傳統要求。

論文寫作就像是一場游戲,你可以選擇參加,也可以選擇不參加。不過,假如不論出于什么原因——實用的或者理想的(或者兩者兼有),你覺得它非常重要,你就有必要認識到,所有這些障礙都可以消解,留有余地,可以克服。起點很簡單,就是讓寫作變得安全起來——至少對你而言,是件安全的事。

或者在一開始,你最需要的是努力開始。開始的努力可能非常初級,有時顯得混亂,甚至讓你跌跌撞撞,不知所終。但是,我們需要記住,假如想要堅持寫下去,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就需要不斷地重寫、編輯、重新審視和認識我們已經做過的工作,這時所需要的動力與開始一項寫作時所需的動力截然不同。開始寫作是一回事,完成它又是另一回事。你需要重新思考你的寫作路徑,這樣,你就可能把兩件事情都辦好。


  二、矛盾2:觀點的創意與傳統 

創意和傳統反映了在接收信息與提出、表達自己想法之間所存在的可能張力。在寫作過程中,我們需要在眾多的觀點中發現自己的不同。別人的觀點有時看起來比我們自己的更專業、更有見地。我們需要借鑒別人的觀點來充實自己的寫作。但是,應當注意到,不能讓別人的觀點淹沒、遮蓋住我們自己觀點的精髓與閃光之處。在學術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填補空白”的說法可能讓我們倍感壓力,尤其是在表達觀點的傳統方法顯得過于剛性與僵硬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做到既與傳統一致,又能有所見地呢?

我們確實需要認識我們所在學科的寫作特點與傳統。但是,我們也需要不讓自己“被文獻所淹沒”。因為這樣,你可能就會沒有了自己的想法,又或者對自己所要表達的想法缺乏信心。創意與傳統之間存在的悖論告訴我們,所有的學者都在走鋼絲,一方面,他們需要接觸大量的文獻,與此同時,他們又需證明自己所表達的是全新的觀點,遵從了學術工作的那個不二法門——“填補空白”。這種張力確實讓我們難以下筆。一方面,假如我們將既有的文獻束之高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那么我們就有可能犯下“閉門造車”的錯誤,或者讓自己在那些更熟悉該領域的人面前遭受不必要的批評。但是,另一方面,假如我們對自己所在學科的傳統太過關注,對該領域的現有觀點太過信服,那么,我們又可能裹足不前,視表達自己的新觀點為畏途,從而壓制我們潛在的創意。

的確,我們需要對所要關注的領域的文獻有所理解,但是,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意識到,我們有能力將一些新的重要的觀點帶入這一領域。通過文獻掌握信息,但是不要被這些信息所掌握。在前人觀點的指導下開展自己的研究,但是不要成為它們的奴隸。仔細地去聽、去讀別人的觀點,同時還需將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寫下來。不論你打算如何尊重你所在學科的傳統,你仍然可以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

在如同茫茫大海的眾多觀點中發出自己自信的聲音,可能是所有的學者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在坐下來寫作時,你可能對此才有切身體會。 


三、矛盾3:論文寫作的邏輯與感性

邏輯與感性之間的矛盾來自這樣一個事實:一方面,學者需要冷靜、客觀地認識他們作品的本質與貢獻;另一方面,他們又可能難以忽視那些驅動、促進和影響他們寫作的感性維度。該部著作的作者曾經是寫作培訓者。從他們所積累的經驗來看,很多人對邏輯與感性兩者之間的張力對自己影響的強度始料未及,準備不足。許多證據都顯示,它給學者所帶來的困難比預料的要大。

該著作的作者曾經經營一家專業寫作工作坊,希望通過這樣的項目來幫助世界各地的學者),在培訓過程中會發現,人們的話題一定會觸及寫作過程的情感維度。有些人說,當他們延誤了寫作進度,或者感到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自己的作品“不盡如人意”時便會感到有負罪感,感到害怕、憂慮、擔心、生氣或者羞愧。當他們成功地進入寫作狀態或者完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寫作任務時,又會感到喜悅、滿足、好奇、幸福,甚至興高采烈。

一篇業已發表的論文不會讓你看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經歷的重重挫折。你所看到的最終產品不會揭示出寫作過程中的真實困難,也不會向你傾訴作者可能經歷過的焦慮或者歡喜。當你讀一篇別人寫出來的學術文章時,你可能為它表述的清晰、結構的完整與思想的連貫所“蒙蔽”。你可能會覺得別人很簡單、很順暢地就完成了他的作品。這種想法很可能是錯的。最好的作品都是百煉成鋼,是作者不斷地克服弱點,從諫如流,反復修改的結果。

為了在你的寫作中增加邏輯與感性,你需努力地在寫作過程中融入感性意識。我們寫作的過程很可能受制于我們的感性認識。在寫作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我們可能要回答此類問題:支持我論點的論據是什么?我結論的基礎是什么?我觀點之后隱含的假設是什么?我知識上的貢獻是什么?等等)。但是,這一過程中很多重要的問題也事關感性。這些問題可能包括:我對自己這個作品或者這次寫作過程的大體感受如何?為什么此刻我會有這種感覺?我該如何應對這種感受以使我取得進步?我的感受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有礙我完成任務?我進行論文寫作時是不是感受到某種特殊的壓力?這會不會影響我對寫作任務的感受?這些看起來像是在建議你就寫作做無休止的心理理療,或者讓你無條件地全身心投入。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只是提醒你不要忘記寫作的感性一面,不然,你就有可能失去成為一名具有自我意識和反思精神的寫作者的機會。


四、矛盾4:論文寫作的簡單與困難

寫作有時候看起來簡單,有時看起來困難;有時候看起來既簡單又困難。為什么論文寫作看起來時而簡單時而困難,或者同時會看起來既簡單又困難?說它困難,是因為寫作時我們必須考慮所有的事情。在學術界尤其如此。你要考慮你的讀者是誰;關于你所寫的,別人會問你什么樣的問題,說些什么;你可能獲得怎樣的回報,你的作品會以何種方式被接受。所有這些,都可能會讓你在嘗試開始時惴惴不安。這些考慮可能會使很多人放棄立志成為多產者的想法。但是,假如我們放開這一切,只是就寫作本身來看它,你也許就能將這個悖論看得透徹了。寫作是可以變得簡單的,即便寫作過程中,我們可能的確需面對它充滿荊棘的一面。但是,寫作另外一些本質上的特點也會讓寫作變得簡單——至少看起來比其他的表達方式更為簡單。首先,假如你不想讓別人看你寫了什么,你完全可以不給別人看。其次,你完全可以控制你想要說什么,因為寫作的時候可以打草稿或者修改,這在談話、會議或者講座中都是不可能的。

也許,最關鍵的策略就是你要牢牢掌握何時需要將寫作過程變得更為簡單,何時又需要去直面它更為困難的一面。假如你能更為清楚地意識到并反思你到底處在寫作過程的哪個階段,你就能夠應付自如。在需提速時輕松應對,在需解決“困難”時不斷修改、澄清、充實或調整你的作品。假如你能同時意識到輕松地寫作并不意味著寫作就是簡單的或者沒有挑戰性的,那么你就可能更好地面對“簡單和困難”這個矛盾了。輕松意味著享受、鎮靜與自信。在所有任務中,這些狀態都是取得效率的關鍵。為了更好地完成某一任務,我們需要輕松地開始,至少是足夠輕松地開始。


五、矛盾5:寫作的公共性與私人性

在一個理想社會中,私人行為與公共行為之間是彼此推進、相互約束的關系。這一關系可以應用到學術論文的寫作中去。一些學者認為學術需接受公開的檢驗,從本質上來說,它意味著開誠布公,接受任何可能的批判、爭論和對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部分學術人員似乎都接受了這個原則。不過,我們以為寫作大可不必如此“達爾文主義”。在幫助人們培養寫作能力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人們應當給寫作一定的私人空間,寫作者可以借之保護自己。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準備好接受最終的考驗。換句話說,論文寫作不必如此過度地與“水深火熱”聯系在一起,寫作者本不必惶惶不可終日,擔心那些“路人甲”專家無情地嘲笑自己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假如我們在寫作時為自己留下一點私人的、安全的、支持性的空間、時間與環境,那么在面對別人的批評時,我們就有可能滿懷信心,應付自如。假如我們在一開始選擇接受一些友好的批評,那么在接受公眾的檢驗之前,我們就如同吃下了一粒定心丸,它會使我們在面對可能的危險與焦慮時,更加泰然自若。如果你感覺公眾的檢驗是件危險的事,那十有八九是你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假如你已經做好準備,檢驗本身會成為學術過程中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假如你意識到,在面對公眾時自己至少還能有所保留,例如,你能隱藏自己早期的寫作努力,能收起自己一開始略顯幼稚的草稿,那么你就有可能在“面對公眾”之前的某些時刻樹立起自我的信念。這樣做的一個方法就是,找準私人寫作的時間點,在這些時間點有所保留比你在這些時間面對公眾更有利于你寫作。國外某些學者曾經推崇一種叫做“自由寫作”的策略。這種策略據說可以讓作者思如泉涌。具體的做法是:安排較短的私人寫作時間(5至10分鐘之間),在這段時間里,寫作者可以筆隨心動,想到什么寫什么。這種寫作方式不計何謂結構,何謂流派,何謂傳統,只考慮如何讓寫作變得更流暢。一旦你習慣了建立私人的寫作空間,并在這種空間里任由自己的思路翱翔,與內心的自我就某一主題的觀點不斷對話,你也就有可能借助自己在私人時間里獲得的靈感來獲得進步,并慢慢進入更為公共的空間。

需要了解到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可能低估了在學術環境中進行寫作時保留私人性一面可能帶來的好處。當然,將自己的作品給那些能夠幫助你的人看經常是有用的,但是我們也要了解到,有些情況下這種暴露可能會讓你覺得有危險或者有問題。它可能會給你帶來本不必出現的障礙——假如你能再自己保留更長一段時間的話。有時,對你而言,預留給自己更多的私人空間進行寫作非常重要,這樣,你就可無須過度地考慮各種可能的檢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想法,它或許能夠幫助你反省自己的寫作。假如你對你意欲營造的公共效果或者期待的產出有太多的考量,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所說的可能缺乏真摯感,你也可能會過于緊張,不知所謂。但是,假如你只是盡情地享受寫作中個人化與孤獨的一面,你就有可能“加速”寫作的進程。簡言之,只要意識到需要在寫作時對公共性和私人性加以平衡,你就有可能更好地、更自主和自信地搞好你的寫作。

上述所提的所有矛盾都亟待我們加以考察與發掘。借助這些重要的考量,我們可以在寫作時變得更有意識,而這些終將有助我們順利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僅僅有寫作的動機是不夠的,我們還應理解寫作中那些重要的動力,以及伴隨著這些動力而來的各種困難。為了使作者們的寫作變成一個更為舒適、常規以及成功的過程,我們鼓勵作者們去牢牢地抓緊這些動力與悖論,看看其中的哪些與你正經歷或計劃的寫作最休戚相關。

作者:張文靜(科研寫作研究所編輯教研二室學術編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引用、重復率與論文創新
模塊化寫作:注意這3點,不要讓你的論文成為“三無產品”
正確認識本科畢業論文之文獻綜述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綜述:原則、結構和問題/論壇精華
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綜述:原則、結構和問題
良好學術寫作習慣養成五步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始兴县| 苗栗市| 龙海市| 武汉市| 曲阳县| 手机| 延津县| 广灵县| 乐业县| 蒙城县| 迭部县| 深圳市| 视频| 长垣县| 潮州市| 吴江市| 绵竹市| 元朗区| 金寨县| 汤阴县| 黄大仙区| 南和县| 青田县| 龙门县| 白银市| 分宜县| 庄浪县| 霍州市| 铅山县| 思南县| 合肥市| 兴城市| 朝阳区| 河东区| 沙湾县| 东城区| 博乐市| 巴楚县| 隆德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