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治愈人心的魔力。
在快節奏和喧囂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感受到壓力和焦慮,而古典音樂則是一種彌補和救贖的藝術靈魂。
古典音樂的旋律和和諧既深沉又優美,它能夠觸動人的內心深處,讓人放松身心,平復煩憂。
例如,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通過輕柔的旋律,宛如拍打著岸邊海浪的聲音,令人陶醉其中,為內心帶來一絲寧靜。
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中的慢節拍更是散發著深沉而感人的情感,如同一劑心靈的安慰。
我們本篇推薦幾首治愈人心的古典音樂~
01
巴赫《C大調前奏曲》
Bach: Prelude in C Major, BWV 846
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集中,這首C大調前奏曲是首曲,其旋律宛如岸邊輕拍的層層海浪,令人陶醉。
后半部分賦格(Fugue)與法國作曲家古諾(Gounod)的名曲《圣母頌》(Ave Maria)相結合,帶給人寧靜圣潔的慰籍和力量。
02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Bach: Air on the G String, BWV 1068
巴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自《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第二樂章。它的旋律悠長,時間仿佛在緩慢流動。
即使在陰霾日子,也能感受到世界的善意與明朗。這樣寧靜的音樂,幫助我們與過去和解,心境變得平和,充滿光明。
03
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
這首單簧管協奏曲創作于1791年,莫扎特生命的最后階段。盡管在寫作時他病重,但樂曲中沒有怨天尤人,只有平靜和感恩。
尤其第二樂章,慢節奏中蘊藏著深沉的情感,靜謐而祥和,仿佛找到一個寧靜美好的天堂……
04
貝多芬《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8
Op.13 “Pathétique”
貝多芬創作這首《悲愴奏鳴曲》時,身體和耳朵受到折磨。聽覺的逐漸衰退對音樂家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貝多芬堅持獨自面對這個可怕的秘密。
早期的這首作品已經顯示出貝多芬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05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Op.73 “Emperor”
貝多芬是一個長相和個性都像獅子一樣的人,但他創作出了如此優美、溫柔而深情的樂章。
對于第二樂章,《悲愴奏鳴曲》,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因為面對內心的美,一切修飾都顯得蒼白而多余……
貝多芬總是真誠、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正因如此更能打動人心。
06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Beethoven: Symphony No.9
Op.125 “Choral”
羅曼·羅蘭說過,“在人生的戰場上,貝多芬總會給予我們支持和幫助”。這是一部無比振奮人心的樂曲,特別是第四樂章的《歡樂頌》,貝多芬解放了自己與全人類的靈魂,讓整個宇宙齊聲高唱,仿佛經歷過黑暗與苦痛,光明與歡樂隨之到來。
羅曼·羅蘭這樣描寫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07
貝多芬《第十六號弦樂四重奏》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16
Op.135
這是貝多芬最后完成的作品,是他“精神的遺囑”,樂曲中有心靈深處的悲苦,也有源自悲苦的純然喜悅。
無論經歷過怎樣的掙扎,貝多芬最終都會將音樂引向光明,這就是貝多芬,始終保持著正向的態度,給予每個人心靈的養分。感恩貝多芬,他讓我們重新思考對待生命的態度,以及人生的意義。
08
舒曼《夢幻曲》
Schumann: Tr?umerei
“Kinderszenen” Op.15 No.7
舒曼的鋼琴曲集《童年情景》是對甜美往事的回憶,《夢幻曲》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鋼琴家霍洛維茨(Horowitz)音樂會上的固定安可曲,令成千上萬的聽眾感動得流下眼淚。
這首曲子節奏平穩緩慢,旋律抒情動人,充滿夢境般的浪漫詩意。音樂似乎能讀懂我們的心事……
很多樂迷聽了很多年古典音樂,但依然對古典音樂并不了解,為什么這樣?
因為:不系統!
每次都是憑著感覺聽,最終的結果是聽了很多年,對一些基本的知識還是非常缺乏,欣賞層次在原地踏步!
基于此,我們推出了全網知識密度最高的課程:《穿越古典之旅:從莫扎特到肖斯塔科維奇》。
專門針對最重要的音樂體裁——交響曲,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拆解,分析,幫助大家提高欣賞水平,在實戰中提高自己的音樂史,樂理等等基礎知識,哪怕是小白也一樣可以聽得懂。
剛推出一個月即收到了樂迷的普遍歡迎,目前累計已經有數十樂迷已經購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