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床比較早,11點入睡,我10點可能就躺在床上刷手機了(我媽跟我說,我們老家話里面,這個“刷”字會變成“掐”,我覺得非常傳神)。
但是這兩天在讀《我們?yōu)槭裁此X》,以及張遇升老師的文章,發(fā)現(xiàn)“不困不上床”是個重要的原則,配合其他的方法,這兩天我睡得非常好。
為什么不困不能上床呢?
因為大腦其實沒有那么“智能”,如果總是歪在床上刷手機或者看電視,大腦就沒法把這個位置和這個姿勢跟“睡眠”建立起聯(lián)系。
根據(jù)《我們?yōu)槭裁此X》和張老師的文章,睡眠醫(yī)生(真的有專門研究睡眠的科室,只不過不是每個醫(yī)院都能配屬)關(guān)心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睡眠效率”,也就是“睡著的時間”去除“晚上躺在床上的總時間”得到的百分數(shù)。
健康的青少年,睡眠效率可以到95%;
到了40歲,睡眠效率可能下降到85%左右;
年齡進一步增長,到了70歲之后,可能下降到70~80%之間,你可能覺得還不錯,但這意味著到了70歲,每天躺在床上8小時,有一到兩小時是醒著的——這恐怕很難說是一個良好睡眠。
如果總是在床上歪著,睡眠效率會在年輕的時候就下降得很多。
我讀到這里趕快從床上爬起來了,坐到書桌前去讀。
不困不上床。
第二個原則是“早上按時起”。
聽起來我每天都是按時起的呀,要上班的好不好!不起來就要遲到了。
但是周六日呢?平常可能6點半起床,周六日可能要睡到日上三竿對吧?因為周五和周六晚上很可能有安排。
張老師的說法是,周末和平時的起床時差不要超過15分鐘。
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起床,這樣大腦就能形成習(xí)慣,在每一天的晚上要入睡前積累足夠多的“困意”,到點就爬上床,立刻睡著。
第三個原則是“白天多活動”,在日光下的戶外活動。
日光對大腦來說是一種特別的營養(yǎng)元素,會增加大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分泌,這兩種激素的積累,都能夠讓大腦產(chǎn)生睡眠的動力。
而只要我們的身體開始運動,每個細胞都會產(chǎn)生更多的“腺苷”,到了晚上這些“腺苷”足夠多了,就能保證我們躺下就睡著。
這里要岔開來說一句,咖啡因之所以能夠讓我們不困,就是因為它能夠遮蔽“腺苷”,優(yōu)先結(jié)合到“腺苷”在大腦的“受體”上,讓大腦感覺不到身體中不斷增加的“腺苷”濃度。
當然,一旦在幾個小時之后咖啡因被肝臟分解得七七八八時,大腦會突然間意識到“腺苷”已經(jīng)很濃了!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所謂“咖啡因崩潰”,身體會突然被擊倒一樣,迅速進入睡眠狀態(tài),困得完全睜不開眼。
第四個原則是“睡前要放松”。
很多人睡不好,關(guān)鍵是睡前一小時想的事情太多,老板怎么說,同事怎么想,今天干得如何,明天要怎么辦,茫茫百感,涌上心頭——這時候本來應(yīng)該關(guān)閉意識的“丘腦”,變得非常活躍,大腦就無法進入睡眠狀態(tài)。
最好是養(yǎng)成一些習(xí)慣,比如睡前散步、冥想、泡澡(腳),并且把屋子里的溫度調(diào)低,關(guān)掉所有會發(fā)出藍光的光源(充電器和電源燈尤其要關(guān)掉)。
千萬不要刷手機,很難入睡。
我這個假期,就在不斷練習(xí)這四個動作。
由于假期的時間完全自己主導(dǎo),所以我可以在8點半開始讀書——沒有那么亮的閱讀燈,可以避免“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到9點半前積累睡意。
9點左右我會去洗澡,水可以熱一點,但不洗頭(我早上運動之后會洗頭洗澡)以避免吹風(fēng)機干擾睡眠。洗熱水澡是為了提高四肢軀干的溫度,略微增加一點心率,這樣在9點一刻左右上床時,心率和體溫處于“逐漸下降”的通道,產(chǎn)生困意。
上床前開空調(diào)。是的,我現(xiàn)在還在用空調(diào),因為按照《我們?yōu)槭裁此X》中的睡眠室溫是18℃,張遇升老師推薦在22℃,適當?shù)牡蜏赜兄谒呱疃取?/span>順便說一下,空調(diào)跟感冒沒關(guān)系,體質(zhì)不好免疫力不行才容易感冒,而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
早上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鬧鐘了,會自動在4點半左右醒過來。醒了立刻起身,避免醒著躺在床上降低“睡眠效率”。
跑步半小時到一小時,大汗淋漓,回來推文,汗收了再洗澡。
上午十點,喝一杯熱美式,我大概中杯就可以,可能有的朋友需要大杯或者超大杯。咖啡因的代謝時間——對于普通人來說——半衰期大概是5到7小時,這段時間內(nèi)(中午小睡前)精力一直都充沛。
下午兩點半,小睡15分鐘,不拉窗簾。
整個下午都明亮了。
這些操作,讓我晚上睡得香,白天很精神。
余不一一
順頌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