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還是放行?
輯/郭嘉
我們鼓勵孩子大膽探索,又擔心過少的限制造成他的肆意妄為;我們希望孩子親身嘗試,又怕一個疏忽造成危險和傷害。面對寶寶的主動出擊,到底什么時候應該放行,什么情況需要叫停?
做媽媽真難!限制多了,怕打擊好奇心、妨礙學習;限制少了,怕落得姑息縱容的罪名,或者孩子發(fā)生危險。到底該怎么把握尺度呢?我們來看看其他媽媽的態(tài)度,再聽聽專家的意見。
第一類:破壞行為
● 把紙巾從盒中一張張抽出來,把剛剛疊好的衣物全部弄亂
媽媽態(tài)度參考:只要不給大人惹麻煩就讓他盡情地玩吧!
行為解讀:孩子其實是在試探父母的反應
孩子到了1歲左右好奇心就會萌發(fā),無論什么都想試試看。當孩子某件事情感興趣時讓他盡情地玩是很好的態(tài)度,但是媽媽感到有危險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地告訴孩子“不行”。
第二類:危險行為
* 愛爬高,喜歡到危險的地方玩耍
媽媽態(tài)度參考:保護孩子遠離危險是父母的責任,至少應該讓孩子始終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
* 對熨斗和插座很感興趣,總是想走過去摸一摸
媽媽的態(tài)度參考:絕對不允許出現(xiàn)這種狀況。
行為解讀:孩子還不能判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2歲之前的孩子還不能判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們覺得這些東西媽媽總是在用,好像很好玩的樣子,他們感興趣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整理好房間環(huán)境,清除安全隱患。
第三類:不配合行為
* 哭鬧,拒絕媽媽換衣服和換尿布
媽媽態(tài)度參考:最理想的是抱著一種游戲的心理來處理令人心煩的場面。
* 挑食不吃飯或邊吃邊玩
媽媽態(tài)度參考:除了告訴孩子“你應該這樣做!”此外,沒有別的辦法!
* 把玩具拿出來以后不收拾
媽媽態(tài)度參考:看著他,直到他自己想收拾了為止。
行為解讀:孩子想尋找機會自己動手嘗試
父母來收拾孩子玩過的玩具或是把飯喂到孩子嘴里也許并不費力,但我們還是建議你適當孩子些機會,讓他自己來做這些事情。
第四類:不衛(wèi)生行為
* 喜歡摸鞋子,甚至往嘴里放
媽媽態(tài)度參考:寶寶在用嘴來感受事物,媽媽應給予理解
* 喜歡擺弄洗滌用品或化妝品
媽媽態(tài)度參考:把危險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行為解讀:孩子不知道安全和干凈的問題
第五類:影響他人的行為
* 在公共場所大聲吵鬧,哭著要媽媽抱
媽媽態(tài)度參考:雖然很在意別人的眼光,但是還是應該保持冷靜。
* 欺負小動物,破壞花草樹木
媽媽態(tài)度參考:明確地制止,然后溫柔解釋原因。
* 對其他孩子動手動腳或搶別人的玩具
媽媽態(tài)度參考: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體罰,給他講清道理。
行為解讀:孩子還不懂并遵守公共場合的各種禮節(jié)
TIPS:
媽媽最希望寶寶做的事
* 多吃點飯
* 媽媽家務的時候能夠自己玩
* 一直熟睡到天亮
* 把弄亂的玩具收拾起來
* 多多地笑
媽媽最不希望寶寶做的事
* 什么東西都往嘴里放
* 吃書或紙巾
* 離電視太近
* 半夜不睡,哭
* 邊吃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