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顧名思義,就是用比較大的茶碗來喝茶。
目前,為人所知的大碗茶概念有兩種,一種是我國的“老北京大碗茶”,另一種是日本奈良西大寺的“大茶盛式”。
雖然它們都被稱為大碗茶,但實際上,這兩種“大碗茶”有很大的區(qū)別。
我國的老北京大碗茶,最初源于解放時期。賣這種茶的大多是老人或者小孩,在馬路旁擺幾張小桌和板凳,大碗茶茶鋪就算是開張了。
一般來說,北京大碗茶的售賣方式有兩種,即煎茶和成茶,前者就是把茶葉投入開水直接煎煮,然后端給客人飲用。后者則是事先就煮好茶,然后蓋上玻璃放在一旁,待有客人來時,即可直接飲用,類似于一種街頭飲料。
除此之外,大多數(shù)人來喝大碗茶,都只是為了解渴而已,不會講究所謂的形式。
與老北京大碗茶相比,日本的大碗茶則具有明顯的儀式感。在日本,關(guān)于大碗茶比較正式的說法是“大茶盛式”。“盛”就是“器皿”的意思,“大茶盛”即“大茶碗”,所以它其實更像是一種儀式。
據(jù)說在十三世紀(jì),西大寺的高僧們獻茶之后,會將剩余的茶水分發(fā)給寺廟的其它僧人和一眾善男信女, 因為當(dāng)時沒有足夠多的茶具,于是便使用一個巨大的水盆,將茶水依次交替飲用。而這種儀式般的傳統(tǒng)做法也就延續(xù)了下來。
大碗茶儀式每年會舉行兩次,時間是每年4月和10月的第二個周末,屆時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會圍坐在一個日式榻榻米的房間,待寺院長老講述完大碗茶的來歷后,才開始煎煮茶水,最后用長茶勺向碗里灌注茶水,這時就可以喝了。
在“大茶盛式”中,一般都是用高21厘米,直徑30厘米以上,周長107厘米,且重達7公斤的特大茶碗來盛茶。有趣的是,由于這種茶碗又大又重,往往需要兩個人協(xié)助才能捧起茶碗,一人來喝茶,一人來扶碗。
每年活動時分,參與民眾們會聚集到專門的房間,德高望重的高僧會煮茶或者泡茶,然后用長長的茶勺將茶水倒進每個大茶碗里,民眾們5人一組,一人一大口傳遞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