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素來是待客必備,而中國飲茶歷史悠久,早已形成極富地方特色的各種茶俗。眼看年關將近,大家走親訪友,出門旅行,可能出現對異地茶俗全然不明的無措狀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茶葉旦總結了一些比較代表性的茶俗,供大家了解一二。
1 正宗潮汕功夫茶
功夫茶,流行于閩南及廣東的潮州、汕頭一帶,習慣用“小如早橘”的茶杯啜飲。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其沖泡須有“四寶”:玉書碨,即燒開水的壺;潮汕爐,即燒開水用的火爐;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壺;若琛甌,即品茗杯。
茶泡好后,將三個茶杯擺成品字形,斟茶時要以圓周運動,俗稱“關公巡城”,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以示對客人平等對待。
2 成都茶館里
擺個龍門陣
蓋碗茶是老成都人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文化之一。大伙聚在茶館擺龍門陣,從早上可以一直坐到晚上。
相比于功夫茶茶具,蓋碗茶茶具要精簡許多,分為茶碗、茶蓋、茶托三部分。用蓋碗泡茶,蓋碗蓋著,可以起到短暫的保溫作用;啟蓋后,可以涼茶;捏住碗蓋輕推湯面,可拂去表面的浮葉,攪勻茶湯濃度;有茶托保護,端著不燙手,放桌上也不會沾濕桌面。
老成都人喝蓋碗茶的方式也有講究:左手托著茶托,右手拇指中指提起茶蓋,在碗面、碗沿上輕輕撥動,發出聲響,然后將茶蓋半沉入水中,由里向外慢慢滑動。飲茶時將茶碗送到嘴邊,從茶碗與茶蓋的縫隙中囁茶,茶水于舌邊、舌根回蕩。如此分三次吞下,咕咕有聲,稱為“三吹三浪”。
3 綠茶干絲小刀面在江南吃早茶
在中國南方,有吃早茶的風俗。吃早茶,既能充饑補養,又能解渴生津?;浭显绮璐蟾攀侵茸罡叩?,茶葉旦就來說下相對冷門的江南早茶。
也許你聽說過揚州有句俗話“晚上水包皮、早上皮包水”,“皮包水”說的是當地人早上愛吃一肚子茶與點心。在揚州,吃早茶算是非常接地氣的傳統消遣,隨便拐進一家路邊小茶館,要一壺綠茶,來一碟燙干絲,就是揚州早茶的標配。順帶和茶館里拎著鳥籠的大爺們嘮嘮國家大事、國際風云,甚至下一盤象棋,這便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早晨。
與揚州臨近的泰州,早茶要有一碗魚湯小刀面壓軸。絲絲細軟,綿糯香滑的面條躺在鯽魚和排骨熬出來的白湯里,既墊饑又殺饞。
4 簡單率性的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習俗,主要流行于中國的北方,更以北京出名,是老北京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車站碼頭、道路兩旁,直至車間工地、田頭農舍,隨處可見。
喝大碗茶的場所,無須樓堂、館所,擺設也比較簡便,往往是一張方桌,幾根條凳,一把大茶壺,兩只大木桶,幾只粗瓷大碗。因此,它通常在門前屋檐下,或搭個簡易涼棚,以茶攤形式出現。實在是過往路人解渴小憩的好去處。
5 香咸飽腹
茶葉旦的童年零食
主要流行于湖南西部的擂茶,又名三生湯,是用生葉、生姜和生苡仁三種生原料等,經混合在擂缽擂碎加水后,烹煮而成。擂茶,既是充饑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去寒的良品。
同樣在湖南,也有用姜蓉、鹽、豆子、芝麻、茶等直接沖泡,不需碾碎的茶,家里來客,必要沖上一杯表示歡迎,冬天喝來更是倍加愜意。以前,茶葉旦媽媽給小茶葉旦沖這種豆子茶的時候,會特意多放一點豆子,讓小茶葉旦當零食。
中國這么大,大概需要一部萬字巨著才能盤點完全部茶俗。你的家鄉,有什么富有特色的茶俗呢?
溫暖冬天的不只是茶,還有一起喝茶的人。1月13日20:00,茶頻道搶茶節直播第一彈,茶頻道商城年貨節蓄勢待發。現在為過年囤茶,茶葉旦希望大家都能與親朋好友度過一個茶香滿滿的溫暖春節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