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再難,只要踏踏實實每天閱讀和思考,一定能出來,只不過有些人總迷信會有捷徑可以走。
——吉大秋果
同事告訴我,他把我學生的一篇論文給痛批了,我說:“非常好”。盡管我一直強調,學生在確定選題,確定大綱的時候一定要跟我商量,有時候我甚至會把身邊同一專業的老師邀請過來一起幫學生把關。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在上述關鍵環節不跟我溝通,擅自做主寫完了“整篇論文”。不管為啥目的,論文都寫完了,就像生米都做成了熟飯,導師能怎么辦,只能就隨他去吧,因為無論從deadline還是學生的精神和心理上都沒法接受重新來過一遍。老師也只能自我安慰,我已經盡到了提示義務,學生不配合,我也沒辦法。
然而這種硬將生米做成熟飯的做法會引發很多負面性的后果,輕一點的,學生會意識到,自己盲目選題和動筆是有代價的。重一點的結果是,真有可能論文不發表,盲審通不過以及……我也問過一些學生為什么不愿意跟老師溝通,學生說,老師一般都會讓改,而他們不想改,改文章很痛苦,就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對付完……嗯,應該是這種心態。
有一位其他老師的博士生,只不過總問我問題,所以還算熟識。讀博幾年,沒啥長進,每次都是拿著老師給他確定的方向跟我討論,這個能不能寫以及怎么寫。最近我實在沒有按捺住厭煩的情緒,直接告訴他,能寫,但是你得踏踏實實自己把文獻一點點都搜集到,整理完,形成文獻綜述然后才能確定從哪個角度切入最終形成自己的題目。而不能總是問導師,問我,問周圍人(聽說也騷擾過很多其他的老師)。我們這幫人只能給你提供一個大概的思路和方向,路還得自己走。但是,他就是不想走路,總想著我們這些人能給他一個現成的東西……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年了,只是原地打轉毫無進展,還留給大家一個勤奮好學,喜歡提問的好印象,殊不知其實是自己懶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推進自己的研究。
另外一個博士生就更有意思了,幾年了,博士論文也沒動手,選了一個把自己的領域和自己先生的領域結合起來的題目,就等著自己先生什么時間有空能把思路都給梳理出來。我記得一開始就說過,這種跨學科的選題非常難,需要駕馭兩個學科的體系和知識,非常考驗功力,選題還會偏大。無論是你,還是你的先生都無法同時駕馭兩個學科。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有的學生一拖拖好幾年,天天愁得不行,但是就是不肯每天踏踏實實看書寫作,有的學生天天泡吧,娛樂,也在愁畢業論文。我想說的是,博士論文其實不難,它只要求你每天按部就班,閱讀、思考并及時總結和寫作。經過幾年的積累,你會把這個領域的所有情況了如指掌,哪個方面有研究,哪個方面研究不足需要深入,都有那些人研究,用的什么方法……這些信息全部掌握,這個時候你自己就會有非常清晰的切入點,非常明確的寫作思路,以及持續寫出來。
大多數人只是覺得博士論文好難,其實難的不是論文,論文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閱讀和寫作就能做出來的,相信對這些已經考上大學,經歷無數次考試的人而言,智商都是可以辦到的。難的是什么呢?難的是人性當中總有一顆投機取巧的心,總認為可以有簡單的方法可以辦到,總認為可以有捷徑可以走,總認為可以不付出就能收獲,這部分是最難的。所以,下次不要跟我說論文有多難,其實是你不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走,而讓你不肯踏實的原因是你的思想當中總想“走捷徑”,有一顆投機取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