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由德國外交部文化司率領的德國頂級博物館館長團抵達中國訪問并參加了中德博物館合作論壇——博物館交流的潛力與多樣性。隨行的6位館長分別來自柏林洪堡論壇、德累斯頓工藝美術博物館、慕尼黑倫巴赫美術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慕尼黑五大洲博物館和位于萊茵河畔魏爾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這6座博物館各具特色,印象君很想帶你一起了解一番。下次來德國,歡迎挨個解鎖。洪堡論壇(Humboldtforum)落戶剛剛重建完成的柏林城市宮(Berliner Stadtschloss),計劃于2020年開館。藏品展及特別展將展示來自亞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超過2000件展品。
在這里你會了解到柏林的歷史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還要特別提一句,洪堡論壇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這里每天都會舉辦豐富的活動,如工作坊、電影放映、討論會、音樂會等等,也因此是一處位于市中心的對大眾開放的活動場所。
網址:https://humboldtforum.org/de工藝美術博物館(Kunstgewerbemuseum)位于德累斯頓的皮爾尼茨宮(Schloss Pilnitz)內,建造于1876年。這座博物館建成的初衷主要是考慮到其實用性,隸屬于德累斯頓應用藝術學院,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對高品質材料和設計的認知。
直到1914年,這里才成為了一座獨立的博物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被擺放在聚光燈下。平時人們幾乎不會注意到這些物品,例如背包和餐具,其實都是時代故事的講述者。今年,博物館就舉辦過日本搪瓷展以及16世紀和17世紀的意大利絲綢制品展。
開放時間:目前正值冬歇期,2020年4月24日開館
網址:https://kunstgewerbemuseum.skd.museum倫巴赫美術館(Lenbachhaus)內的城市畫廊于1929年在藝術家倫巴赫的府邸開業,集中展示了慕尼黑的藝術品并在此后不斷擴大規模。
最近正在展出的一個主題是“藝術,在對的地方涂對的顏色”,希望就是不是好的繪畫藝術進行討論并展示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藝術家的作品。2020年2月18日起,這里將舉行一個名為“廣播活動”的展覽,來討論廣播的意義并重點展示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和60年代到70年代間的廣播項目。
網址:https://www.lenbachhaus.de 亞洲藝術博物館(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的前身是東亞藝術博物館,建于1906年,是德國首座亞洲藝術相關博物館。早期的考古文物,宗教雕塑,手工藝品以及來自亞洲各地的圖片藝術都有展出。除了有歷史意義的老物件,也能看到當代藝術品。藏品中最大的亮點就是無支祁形象雕塑,它是中國宋朝時期淮河流域的水怪。
開放時間:目前已關閉,2020年底起移至洪堡論壇內網址:https://www.smb.museum/en/museums-institutions/museum-fuer-asiatische-kunst/home.html五大洲博物館(Museum Fünf Kontinente)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成立的國家人類文化學博物館。這里展出著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相關的物品,還有各種藝術品,為參觀者提供接觸陌生文化的機會,審視自己并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
現在正在進行的兩個展覽就很值得一看,一個是“生動的傳統,富于創造力的當下---源自非洲的藝術”,還有一個是“收藏日本---菲利普·弗朗茲·馮·西伯德的遠東愿景”。每天,各種不同的活動和節目不僅吸引著大人們前來參加,孩子們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板塊。
網址:https://www.museum-fuenf-kontinente.de
從外形就能看出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獨具的匠心與審美。建于1989年的維特拉設計博物館起初是只用于私人藏品的博物館。在后來的30年時間里,博物館在創始人亞歷山大·馮·韋格薩克(Alexander von Vegesack)的帶領下先后舉辦了一系列國際知名的大型展覽并建立了一套移動展覽系統并發展出自己的產品線,為藝術活動提供支持。后來,新的領導層接棒,展覽和活動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為世界知名的建筑設計展示地。
2011年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畫廊開放。2016年建筑設計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的作品展覽也入駐博物館園區,Jacques Herzog正是北京鳥巢的設計者。目前正在進行的“柏林墻后,始于1989年的設計”展覽就很應景,在維特拉設計博物館30歲生日之際,展示了技術,文化和社會政治變化對這一時期設計的影響。
開放時間:每天10點-18點,12月24日開放至14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