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痛風,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甚至生活中很多人都正在遭受痛風帶來的傷害。
痛風是以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代謝性疾病,目前發病率較高,其特點為高尿酸血癥、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結節腫性慢性關節炎等。
痛風的高發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但是現在由于生活不規律等原因,也?;加谀贻p人,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
長期痛風可引發以下病癥
1、出現痛風石
痛風石,又稱痛風結節,是由于尿酸鈉鹽晶體沉積引起周圍組織反復炎癥,在皮下形成結節,多出現在耳廓、肘部、第一跖趾關節、指腹等等。
長在痛風石處的皮膚表面較薄,很容易破潰,之后會排出白色的粉狀或糊狀物,像粉筆灰一樣。
2、腎病
腎臟主要負責尿酸的代謝功能,尿酸水平長期過高,會對腎臟產生超負荷壓力,從而損害腎功能。
痛風引起的腎臟病變可以出現尿酸結石,嚴重者還可以出現急性或慢性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竭,甚至死亡。
3、心臟病
長期痛風會形成許多尿酸鹽結晶,附著在血管壁上,導致血液流通出現問題無法及時輸送血液給心臟,最終導致各種心臟疾病。
4、心血管危害
也許有人會感到疑惑:痛風怎么還會引起心血管問題?
很多臨床研究都證實:
高尿酸血癥與冠心病、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癥、心律紊亂、心衰等有關。
脾腎失調發為痛風
中醫認為脾腎功能失常是導致痛風的主要病理機制。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機體消化、吸收水谷及化生、輸布精微的主要臟器。
脾主運化而升清,胃主受納而降濁,脾氣升則健,胃氣降則和。若飲食不節,過食肥甘辛辣,影響脾胃功能,脾胃運化失常,此種情況多見于青年痛風患者。
而中老年患者的發病則多與腎氣不足有關,中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其發生多在于腎的氣化作用失常,開合不利,則水濕內停、痰濁濕熱積聚而不得出,流注關節而發痛風。
所以,脾腎功能失常是痛風的病機關鍵。
根據'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則,對痛風的治療應針對其病機特點,治中焦應調補脾胃,辛開苦降,使納化正常,以促進嘌呤代謝;治下焦宜溫腎化氣,以司開闔,利濕降濁,促進尿酸的正常排泄。
痛風發作的特點及用藥
1、 痛風急性發作期癥候特點
起病急驟,下肢關節多發,多于夜間突然發作,肢體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多伴有發熱、心煩、口渴、大便干或黏滯不暢、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熱象;
治療當清熱利濕、通絡止痛,此乃'急則治其標',方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四妙丸、石葦散等加減。
2、 急性期緩解后轉為慢性期的癥候特點
關節紅腫灼熱消退,仍有關節疼痛,病情纏綿日久,可見關節畸形,屈伸不利,或有痛風石形成,可伴有體倦乏力、喜暖畏寒、腰膝酸軟等癥;
治療當'緩則治其本',宜益腎健脾、化濕降濁通絡;治脾方用四君子湯、枳術丸、半夏瀉心湯等加減;治腎則以萆薢分清飲、六味地黃丸等方加減。
飲食禁忌
1、
含有高果糖的食物對于痛風的病人來說也是不可食用的,如果短時間之內吸入大量高糖,在體內分解過程當中會產生尿酸,導致痛風的發作。
并且果糖含有的熱是非常高的,在代謝的時候容易增加脂肪,影響嘌呤的代謝。
2、
正常人每天攝入嘌呤量為600-1000mg,而痛風病人每天攝入嘌呤量應低于正常人的攝入量。
為減少嘌呤攝入量,痛風病人應少吃含嘌呤多的食物,比如內臟、海鮮、豆類、蘑菇等,可適當吃含嘌呤少的食物,比如魚、雞蛋等。
3、
戒酒。不論是什么酒,都是不可以飲用的。酒精進入體內,產生的代謝物是乳酸,如果大量的飲酒會增加體內這種成分的含量,這種成分會抑制尿酸的排泄,所以會使病人的癥狀發作。
中醫對于各類病癥采取辨證施治的特點,采用中藥進行調理,不僅可以增強止痛效果,還對降低尿酸、控制發作和防止并發癥有較好的作用。但是,需要在專業的中醫指導下調理用藥,每個人病癥情況不同,適當的對藥物進行加減,可以最快的時間內緩解痛風,最后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