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
八綱辨證
1.八綱
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
表證、里證 分辨疾病病位與病勢趨向
寒證、熱證 分辨疾病性質
虛證、實證 分辨邪正的盛衰
陰證、陽證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
表、熱、實證屬陽證,如氣病屬陽,腑病屬陽,而陽熱證則指實熱證
里、寒、虛證屬陰證,如血病屬陰、臟病屬陰,而臨床所說的陰證則多指虛寒證
臨床表現
表證
以發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
常兼見頭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癥狀為主
起病急、病程短,有發熱惡寒。
里證
凡非表證的一切證候皆屬里證,無新起惡寒發熱并見。
寒證
惡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踡臥、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等癥狀以寒為主,功能減退。
熱證
發熱喜涼,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不寧,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燥,脈數等癥狀以熱為主,功能活動亢進。
虛證
由于虛證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多種證候的不同,所以臨床表現亦極不一致,很難概括全面。常見的有: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大便滑脫,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或無苔,脈虛無力等。以癥狀表現為不足、虛弱。
氣虛證
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動時諸癥加劇,舌淡,脈虛無力。
血虛證
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行量少,愆期甚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無力。
陰虛證
形體消瘦,口燥咽干,潮熱顴紅,五心煩熱,盜汗,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陽虛證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自汗,小便清長或尿少浮腫,大便溏薄。舌質淡,舌體胖,苔白滑,脈沉遲。
實證
由于實邪的性質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實證的臨床表現亦極不一致。
主要有:發熱,腹脹痛拒按,胸悶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脈實有力,舌苔厚膩等 以癥狀表現有余、亢盛為辨證要點。
陰證
無熱惡寒、四肢逆冷、息短氣乏、身體沉重、精神不振、但欲臥寐、嘔吐、下利清谷、小便色白、爪甲色青、面白舌淡、脈沉微等癥狀 要點為寒象
陽證
身熱,惡熱不惡寒,心煩口渴,躁動不安,氣高而粗,口鼻氣熱,目睛了了不寐或目睛視物模糊或目赤多眵、面唇色紅、指甲色紅、小便紅赤、大便或秘或干、舌質紅絳、脈滑數有力等癥狀要點熱象。
氣血津液辨證
氣血津液辨證
1.氣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辯證要點
氣虛證
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動時諸癥加劇,舌淡,脈虛無力全身功能低下。
氣陷證
頭目昏花,少氣倦怠,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弱內臟下垂。
氣滯證
脹悶疼痛、婦女乳房脹痛 脹悶、疼痛。
氣逆證
肺氣上逆 咳嗽喘息 氣機逆而向上。
胃氣上逆 呃逆、噯氣、惡心嘔吐。
肝氣升發太過 頭痛、眩暈、昏厥、嘔血。
2.血病主要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辯證要點
血虛證
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行量少,愆期甚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無力 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
血瘀證
局部腫脹疼痛,痛如針刺,拒按,痛處固定不移,且常在夜間加重,一般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有瘀斑、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脈澀 刺痛、痛有定處、拒按、腫塊、唇舌爪甲紫暗、脈澀。
血熱證
心煩,或躁擾發狂,口干不喜飲,身熱,以夜間為甚,脈細數,舌紅絳,或見各種出血證,婦女月經先期、量多 出血+全身熱像。
血寒證
疼痛喜暖,得暖痛減,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脈沉遲澀。婦女常見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經愆期,色暗淡有血塊 手足、腹部等局部冷痛、膚色紫暗。
3.氣血同病常見證候的臨床表現及辯證要點
氣滯血瘀
胸脅脹滿走竄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見痞塊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婦女還可見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乳房脹痛等。
氣滯+血瘀。
氣滯:脹滿疼痛。
血瘀:刺痛、紫暗、瘀斑。
氣血兩虛
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脈細弱。
氣虛+血虛。
氣不攝血
出血時,見有氣短,倦怠乏力,面色蒼白,脈軟弱細微、舌淡等氣虛的癥狀。
出血+氣虛。
氣隨血脫
大量出血的同時,見面色?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暈厥,脈微細或弱。
大量出血+氣脫。
4.津液不足證的臨床表現及辯證要點
津液不足
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少津或無津,皮膚干燥,甚或干癟,或見下肢萎弱,或小便短少,大便干結,脈多細數。
皮膚、口唇、舌咽干燥、尿少、便干。
水腫
下肢浮腫、甚或一身面目悉腫,或單純腹大如鼓,脈象沉弦,舌淡苔白滑或舌質胖大陰水 發病較緩,足部先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
陽水 發病急,來勢猛,先見眼瞼頭面,上半身腫,凹陷隨手而起。
編輯:虎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