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作為我國最著名的上古神話演義小說,其中的故事情節一直被我們后世之人津津樂道,而作為故事中的最大反派——商紂王,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提及商紂王這三個字,我們心中首先想到的無不是殘暴至極,他設置酒池肉林,縱享聲樂,卻根本不體恤天下老百姓的安危,是一個堪比夏朝末代暴君——夏桀的殘暴君主,昏庸無能至極。在他的領導下,商朝天下一片民不聊生。
而要說商紂王的暴政,還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主要人物,那就是他的愛妃妲己。眾所周知,妲己是媚狐所變,一來到商紂王的身邊,就將商紂王迷得神魂顛倒,無論妲己說什么,商紂王都是言聽計從,甚至連他人聽著極其變態的要求,商紂王都會無條件地滿足妲己。
也正是因為妲己的存在,才助長了商紂王的殘暴之性,最終蛻變為一位人人得而誅之的冷酷君主,成為人民的公敵。
不過,商紂王如此殘暴成性,但為何在《封神演義》的仙人體系中,卻沒有一位能力出眾者愿意替天行道,斬去這世間疾苦的罪魁禍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對比商紂王和周武王的團隊實力差距。
其實,這場發生于上古戰場中的封神之戰,真正的關鍵人物并非是我們在影視劇作品中,或者是小說中所認為的那些人物。
無論是神機妙算,最后擔當起封神之責的姜子牙,還是古靈精怪的哪吒,甚至是妖媚成性的妲己,都不是這場封神之戰的主角。這場曠日持久且震驚世界的戰爭,主人公只有兩位,那就是正義一方的代表周武王,和反派代表商紂王。
為何這么說?因為這二人是各自陣營的老大,這場發生在這兩個陣營的戰爭,實際上就是這兩位老大的實力角逐。雖然像周武王的手下有非常多文武兼備的人才,很多軍事建議都是由手下人提出的,但是最終決策權在于周武王手上。
而且,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姜子牙壯烈犧牲,會直接改變雙方的軍事互擂,但是最終影響戰爭結果的,只會是商紂王和周武王其中一人戰敗,命隕當場。也就是說,只要在戰場中,擊敗其中一位帝王,另一方就能獲得最終勝利,如最終商紂王身死,周武王建立周王朝。
但是,他們二者的實力對比并不均衡。
雖然商紂王是當時天下名副其實的天子,是實際掌權者,但是由于其失去了民心,身邊真正能夠保護自己安危的人,少得可憐。即使是一個一個細算,也只有聞仲能夠護著商紂王的安危,而他的實力,也才到地仙,甚至還經常不在商紂王身邊。
反觀周武王,身邊則聚攏了來自闡教的一眾大羅神仙,隨便拉出來一位,那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仙,比如楊戩、哪吒。有他們在,周武王的個人安危得到了最強力的保障。倘若周武王當時派手下這些人去襲擊商紂王,即使只派出十二金仙,那聞仲也是無法護住商紂王的。
也就是說,單單看雙方的貼身保鏢,商紂王要遠遜色于周武王,根本就沒有實力與其相提并論。但是,為何商紂王還能好好活著呢?要說商紂王的軍隊龐大,但是周武王身邊的這些大仙可都不是凡人能奈何的。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天道了。天道,其實沒有任何人能夠解釋得清楚,而且就算是大羅神仙,都不敢輕易得罪天道。這天道,即使是神仙都無力左右的,即使神仙的實力再強,若想違反天道,最終也只能落得慘死的下場。
在《封神演義》中,商紂王與女媧的一段往事,就說明了商紂王之所以能好好活著,就是在于天道。
當時,商紂王率領百官來祭拜女媧娘娘,卻看見女媧的雕像非常美麗,被其美貌深深吸引,便作詩一首,以夸贊女媧娘娘的美貌。這在現在看來,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女媧貴為創世大仙,頓覺被凡人侮辱。大怒之下便要前往朝歌,殺了商紂王。
但女媧剛到朝歌,便發現朝歌被天道所籠罩,且連自己都無力攻克。女媧冷靜下來之后,便靜心一算,原來這商紂王還有28年的氣運,在這時間里,即使是自己,也無法動他一根毫毛。
女媧只好作罷,但回去之后,便開始精心布局,最終衍生出了武王伐紂的故事。